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南蛇藤的結果 展開

南蛇藤

衛矛科南蛇藤屬植物

南蛇藤(學名: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衛矛科南蛇藤屬落葉藤狀灌木。小枝光滑無毛,灰棕色或棕褐色,腋芽小,卵狀到卵圓狀,葉通常闊倒卵形,近圓形或長方橢圓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或葉背脈上具稀疏短柔毛,聚傘花序腋生,花小,雄花萼片鈍三角形;花瓣倒卵橢圓形或長方形,花盤淺杯狀,雌花花冠較雄花窄小,肉質,子房近球狀,蒴果近球狀,種子橢圓狀稍扁,赤褐色。5-6月開花,7-10月結果。

產自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等省。是中國分佈最廣泛的種子之一。生長於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叢。朝鮮、日本也有分佈。

在東北、華北地區及山東以本種的成熟果實作中藥合歡花用;樹皮製優質纖維,種子含油50%。

該種植株姿態優美,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城市垂直綠化的優良樹種。

形態特徵


南蛇藤
南蛇藤
落葉藤狀灌木。小枝光滑無毛,灰棕色或棕褐色,具稀而不明顯的皮孔;腋芽小,卵狀到卵圓狀,長1-3毫米。
葉通常闊倒卵形,近圓形或長方橢圓形,長5-13厘米,寬3-9厘米,先端圓闊,具有小尖頭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形到近鈍圓形,邊緣具鋸齒,兩面光滑無毛或葉背脈上具稀疏短柔毛,側脈3-5對;葉柄細長1-2厘米。
聚傘花序腋生,間有頂生,花序長1-3厘米,小花1-3朵,偶僅1-2朵,小花梗關節在中部以下或近基部;雄花萼片鈍三角形;花瓣倒卵橢圓形或長方形,長3-4厘米,寬2-2.5毫米;花盤淺杯狀,裂片淺,頂端圓鈍;雄蕊長2-3毫米,退化雌蕊不發達;雌花花冠較雄花窄小,花盤稍深厚,肉質,退化雄蕊極短小;子房近球狀,花柱長約1.5毫米,柱頭3深裂,裂端再2淺裂。
蒴果近球狀,直徑8-10毫米;種子橢圓狀稍扁,長4-5毫米,直徑2.5-3毫米,赤褐色。花期5-6月,果期7-10月。 

生長習性


一般多野生於山地溝谷及臨緣灌木叢中。垂直分佈可達海拔1500m。性喜陽耐陰,分佈廣,抗寒耐旱,對土壤要求不嚴。栽植於背風向陽、濕潤而排水好的肥沃沙質壤土中生長最好,若栽於半陰處,也能生長。

分佈範圍


中國分佈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四川。為中國分佈最廣泛的種之一。
中國以外分佈達俄羅斯、朝鮮、日本。模式標本采自日本。 
生長於海拔450-2200米山坡灌叢。

生長繁殖


可用播種、分株、壓條、扦插等方法繁殖。 

播種育苗

南蛇藤
南蛇藤
果實9-10月份成熟,應及時採收。為獲得純凈適於播種和貯運的種子,需進行種實的調製。即將南蛇藤的果實放入水中用手直接搓揉,經漂洗取出種子,陰乾后即可播種,或層積沙藏,選高燥處挖一溝,深度在凍土層以下,冬季溫度能保持在0-15℃之間最好。選用潔凈的河沙,其濕度以手捏能成團而不滴水為宜,種子和河沙分層放置,沙的用量約為種子量
的5倍左右,在中央放一小捆秸稈作通氣用,以防升溫爛種,頂部高出地面,覆土約10厘米厚。南蛇藤可以秋末播,也可沙藏3-4個月後春播。選擇背風向陽、地勢高燥,便於灌溉,疏鬆肥沃的砂壤土。施足基肥,翻耕耙細。做寬1.2米左右的床,長度視播種量而定。可以點播或條播,覆土厚度約2厘米。播后應保持床面土壤濕潤而疏鬆。秋末播種在次年的春季出苗;春播可於當年的4-5月份出苗,出苗率均在90%以上。 

分株壓條

南蛇藤
南蛇藤
南蛇藤根部易產生分櫱,可在早春萌芽前進行分株繁殖。從露地根際下,選擇較大分櫱苗,從側面挖掘並將地下莖所發生的萌櫱苗帶部分根切下栽植。壓條育苗在春季萌芽前進行。選擇生長良好的枝條,於早春發芽前截去先端不充實的枝梢5-10厘米,剪口留上芽,開一條深約10厘米的淺溝,然後把枝條平放於溝中,間隔一定距離用木鉤固定,若土壤乾燥應先在溝內澆水,放入藤蔓后覆以淺土。由於蔓放平后,頂端優勢往往轉位於枝條基部未壓入土的彎曲處,並常萌發旺枝,應及時抹去。蔓條上的芽大多數能萌發新梢,隨其延長,可進行培土和保濕,便可生根。至秋冬落葉后即可分離,每株附母株一段枝條如錘狀,故又名撞木壓條法。分離苗經分級后移植或假植,待翌春移植。 

扦插育苗

南蛇藤的扦插育苗常於春季在露地苗床進行,應注意土壤保濕,否則成活率不高。如冬季在室內扦插,根插比枝插成活率高,可於落葉后在成年植株根部挖掘根條剪取或結合苗圃起苗時剪取,以粗7-10毫米為好,過細太脆弱,過粗對挖掘的母株有損傷。根插有極性現象,注意以根頸的一端為形態學上端,不可倒插。 

移苗養護

南蛇藤的移栽多在春、秋兩季進行。其根系發達,藤冠面積大而莖蔓較細,起苗時往往根系損傷較多。起苗時如不對藤冠修剪,會造成水分代謝失衡而導致死亡。為了提高成活率,對栽植苗適當重剪,苗齡不大的留3-5個芽;苗齡較大的藤冠,主側蔓留一定芽數,進行重剪、疏剪。栽植方法和其他樹木一樣,先將劈裂之根和受傷枝芽加以修剪。栽植時最好
先將表層土摻施有機肥后填入並稍踩踏。放苗時原根莖土痕處應先放穴面之下,經埋土、踩穴、提苗使其與地表相平,填土並在根部踩實,做到“三埋二踩一提苗”。栽后儘快澆水,第一次水一定要澆透,若在乾旱季節栽植,應每隔3-4天連澆3次水,待土表稍干后中耕保墒。 

水肥管理

施肥管理:在早春或晚秋施有機肥作基肥。秋季應多施鉀肥,減少氮肥,防貪青徒長,影響抗寒能力。在進入旺盛生長期后應及時補充養分,在開花前多施用磷、鉀肥,應薄肥勤施。
灌水與排水:苗期應適當控水,夏初應即時供應水分,開花期需水較多而且比較嚴格:水分過少,影響花瓣的舒展和授粉授精;過多,會引起落花。越冬前應澆水,使其在整個冬季保有良好的水分狀況。水淹與乾旱對南蛇藤的危害更大。因乾旱發生一般是逐漸加重,土壤以正常含水量至乾旱缺水,在較長時間內植物仍能成活,而澇3-5天即能使其死亡。因此應及時排澇。 

修剪整形

移栽后當藤長100-130厘米時,應搭架或向籬牆邊或喬木旁引蔓,以利藤蔓生長。由於南蛇藤的分枝較多,栽培過程中應注意修剪枝藤,控制蔓延,增強觀賞效果。 

主要價值


藥用

藥用部位:根、藤、果、葉入葯。
採收和儲藏:全年采根、藤;夏季采葉;秋季采果。
功能主治
1.《湖南藥物志》:治小兒驚風,痢疾,筋骨痛,痔疾,腸風。
2.《常用中草藥配方》:散血通經,祛風濕,強筋骨消炎解毒。治頭暈痛,牙痛,嘔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經閉。
3.《全國中草藥彙編》:根、藤:祛風活血,消腫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閉經。果:安神鎮靜。用於神經衰弱,心悸,失眠,健忘。葉:解毒,散瘀。用於跌打損傷,多發性癤腫,毒蛇咬傷。
4.《中國葯植志》:"治毒蛇咬傷。"《湖南藥物志》:"治小兒驚風,痢疾,筋骨痛,痔疾,腸風。"
5.《常用中草藥配方》:"散血通經,祛風濕,強筋骨,消炎解毒。治頭暈痛,牙痛,嘔吐,四肢麻木,腰腿痛,經閉。"
6.《植物名實圖考》:行血氣。治無名腫毒
7.《泉州本草》:治風濕性關節炎,神經衰弱,失眠,心悸,哮喘。
8.江西《中草藥學》:治夏季發痧,嘔吐腹痛,多發性膿腫,附骨疽。
用法用量:根、藤3~5錢;果2~5錢;葉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搗爛敷患處。內服:煎湯,0.5-l兩;搗汁沖酒。
注意事項:孕婦忌服。
民族用藥
南蛇藤
南蛇藤
【景頗葯】Namshebvun:根、藤用於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腰腿痛,閉經《德宏葯錄》。【阿昌葯】皮浪阿以: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葯錄》。 
【德昂葯】蘭:功用同景頗族《德宏葯錄》。 
【彝葯】癩藤:莖治高熱不退,小兒驚風,筋骨疼痛,四肢麻木《哀牢》。 
【蒙葯】根、藤、葉治療風濕關節痛,四肢麻木,腰腿疼,經閉,癤腫,跌扑損傷,毒蛇咬傷;果實用於心悸,失眠,健忘,胸悶不舒《蒙植葯志》。 
【朝葯】南蛇藤:藤莖治肝炎,黃疸性肝炎《朝葯錄》。 
【苗葯】Hleatxibnenb(那信論),Nangbvobpid來阿片:根治跌打紅腫,治刀傷《苗醫藥》。 

園林

南蛇藤[無患子目衛矛科植物]
南蛇藤[無患子目衛矛科植物]
南蛇藤在藤本植物中屬大型藤本植物,以周邊植物或山體岩石為攀援對象,遠望形似一條莽蛇在林間、岩石上爬行,蜿蜒曲折,野趣橫生。
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在名人名樹園種植保存一株南蛇藤,經過數十年的生長,現已成長為一株體型粗大的巨藤。巨大的藤莖攀援纏繞在數株雞蛋花樹上,壯觀無比,引人注目,成為植物園中一地標性園林景觀。遊人親眼目睹攀援上樹的巨藤,無不為之嘖嘖稱奇……藤子也能長得那麼粗?世界真奇妙,並爭先拍照留念。常聽到離園遊人與同事說:植物園之行還真的看到不少稀奇古怪的熱帶植物,風景美、空氣新鮮,有機會還得在來看看。 
南蛇藤植株姿態優美,莖、蔓、葉、果都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是城市垂直綠化的優良樹種。特別是南蛇藤秋季葉片經霜變紅或變黃時,美麗壯觀;成熟的累累碩果,競相開裂,露出鮮紅色的假種皮,宛如顆顆寶石;作為攀援綠化材料,南蛇藤宜植於棚架、牆垣、岩壁等處;如在湖畔、塘邊、溪旁、河岸種植南蛇藤,倒映成趣。種植於坡地、林繞及假山、石隙等處頗具野趣。若剪取成熟果枝瓶插,裝點居室,也能滿室生輝。

經濟

南蛇藤經濟價值高,是出了名的纖維植物。樹皮可制優質纖維,拉力強,可作紡織和製造高級紙張的原料,經化學脫膠后可與棉麻混紡;種子含油率達45-52%,適合發展潛在燃料油植物物種之一,市場前景廣闊;南蛇藤以根、藤、葉及果入葯。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活血解毒、小兒驚風、跌打扭傷、蛇蟲咬傷等;南蛇藤植株姿態優美,藤莖壯觀,成熟的果實,開裂露出鮮紅色的假種皮,宛如顆顆寶石,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可用於生長環境相似的南方城市做垂直綠化之優良藤本植物之一。 

植物文化


南蛇藤的別名有:過山楓、掛廓鞭、過山龍、大南蛇、老龍皮、穿山龍、老牛筋、黃果藤等。
作為藥材的名稱有:金銀柳(《盛京通志》),金紅樹、果山藤(狄爾士《中國植物名錄》),葯狗旦子(邁爾氏《中國植物名錄》),蔓性落霜紅(《中國樹木分類學》),過山風、掛廊鞭。香龍草(《中國葯植志》),窮攪藤、老石棵子(《東北葯植志》),地南蛇、過山龍(《江西中藥》),大倫藤、大南蛇、白龍、老龍皮、臭花椒(《湖南藥物志》),穿山龍(《泉州本草》),老牛筋(《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該種討論


中國植物志》編委們在看過大量該種的標本之後,對 C. articulatus var. pubescens Makino 的毛被問題,發現與植物的分佈、形態特徵等均無規律可循,同一個地區甚至同一份標本上有的葉背有毛,有的就無毛,因之不易作為一個獨立變種的依據。
該種是一個分佈很廣泛的種,在形態上,尤其是葉片的形狀,變化幅度大,將葉片近圓形的另作一變種 C. articulatus var. orbiculatus Wang 處理是不合適的。
從 C. jeholensis Nakai 原文獻的描述及附圖上看,除葉片稍大有深齒外,其他如葉形、葉脈、花以及果實的形態特徵均與本種無區別。且又在本種分佈的地區範圍之中,不能成為獨立種。
該種之拉丁名稱在 Thunberg 的原始記載(Fl. Jap. p. 97)中為 C. articulatus,可是在該書前面的目錄 1. c. p. 42 中為 orbiculatus。1796年 Gmelin(Syst. Veg. p. 406)使用了 orbiculatus 一名,而未曾提及 articulatus。後來,在1881年 Maximowicz(Mel. Biol. Acad. St. Petersb. 11: 201.)曾提出 articulatus 一名乃是由於orbiculatus的印刷錯誤而來。到1935年 Airy-Shaw(Curtis. Bot. Mag. 158: tab. 9394)也提出 articulatus 一名既屬錯印,越快丟掉越好。1955年侯定(1. c. 263)在談到這個問題時同意以上觀點,並且提出 orbiculatus 一名能更好地反映出本種葉形的特點。因之,《中國植物志》一書的編委們也同意採用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