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米為山

聚米為山

聚米為山,是一個漢語成語、典故名,拼音讀作jù mǐ wéi shān,典出《後漢書》卷二十四〈馬援列傳·馬援〉:“援因說隗囂將帥有土崩之勢,兵進有必破之狀。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勢,開示眾軍所從道徑往來,分析曲折,昭然可曉。”

意思是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指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在句子中作謂語;指謀划事情。

釋義


東漢馬援堆米成山,以代地形模型,給皇帝分析軍事形勢、進軍計劃,講得十分明了。只能形象地陳述軍事形勢,險要的地形。

典故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其講述漢光武帝劉秀親自率軍西征隗囂。馬援聚米為山谷,在光武帝面前,分析指說戰爭形勢。此可謂一開以沙盤模型部署和指揮戰爭的光河。稱為詠布陣用兵的典故。
唐.韋應物《酬豆盧倉曹》詩:“運籌知決勝,聚米似用兵。”宋.劉騭《舊將》詩:“囊沙澤畔知兵法,聚米山前識陣形。”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聚米為谷。

用法搭配


運用

作謂語;指謀划事情。

運用示例


北周庾信《太子少保豆盧公神道碑》:“城壘畫地,山林聚米。”
唐 劉知幾《史通·點煩》:“是以聚米為谷,賊虜之虛實可知;畫地成圖,山川之形勢易悉。”
明 陳瑚 《李映碧廷尉遺地圖》詩:“入 關 無復 蕭丞相,聚米空思 馬伏波。”
清 錢謙益《〈佟氏幽憤錄〉序》:“時 佟公 為諸生與同舍 楊生 昆仁 籌邊料敵,畫灰聚米,慨然有掃犁之志。”

人物簡介


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字文淵,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東漢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時,拜為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馬援一生東征西討,為東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其“馬革裹屍”和“老當益壯”的慷慨名言也成為後世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