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口岸
國際旅遊者進出中國的通道之一
普蘭口岸:位於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東南面的普蘭縣的二類口岸,異於單通道的口岸類型,是以縣為區域的特種口岸,有陸路通道和水路通道,包括多個山口(21個通外山口)、水道橋道和相關邊貿市場(並非什麼“中、印、尼三國交界點”)。普蘭縣傍依孔雀河(馬甲藏布),西通強拉山口入印度、丁嘎拉山口入尼泊爾,南面眾多小道與尼泊爾相通。普蘭縣對外開放通道有多處,主要的是:強拉山口(強拉周圍本是三國交點但其東部的尼泊爾領土被印度佔領);丁喀拉(丁嘎)、拉則拉、柏林拉、納熱拉、孔雀河通道(尼提山口)、斜爾瓦(對面是尼泊爾雨莎村、也稱柚莎村)。
西南面與印度毗鄰,南面與尼泊爾以喜馬拉雅山為界。普蘭口岸於1992年恢復開放,是中國西藏自治區西部對外貿易往來的一個主要口岸。
有普蘭邊貿市場。
普蘭口岸
逢藏曆的馬年,“轉山”的信徒尤其多,因為傳說佛祖釋迦牟尼就出生於馬年。馬年2002年在普蘭出入境的外國人超過65萬人次,其中有很多是印度朝拜者。他們大多走的是普蘭通往尼泊爾的一個開放口岸。
另外,與中國普蘭縣相鄰的尼泊爾西米科特縣內幾乎都是藏族人,他們會尼語、藏語、英語。
普蘭縣北部有神山岡仁波齊峰和聖湖瑪旁雍錯,是著名的佛教朝聖地區,歷史上是印度教徒入境朝拜的必經之路。由於境外不通公路,時常大雪封山,外國商民一般僅在每年7~9月入境交換,屬季節性口岸。1954~1962年,普蘭口岸主要與鄰國開展邊境小額貿易,當時印度盧比在流通中佔有較大比例,進口商品主要為糧食、木材和日用品,出口以羊毛、鹽巴、硼砂為主。1960年該口岸邊貿額100萬元,1962年口岸關閉,1992年恢復開放,成為西藏西南部對外貿易往來的主要口岸,年交易額約4000多萬人民幣。
該口岸於1954年正式開放,1962年中印邊境形勢惡化併發生武裝衝突被迫關閉。1992年7月15日經兩國政府批准,中國的普蘭與印度的貢吉相互開放。口岸年出入境人員31243人次,其中出入境外籍旅客1341人次。
阿里地區經貿委、普蘭縣政府對該口岸實施口岸管理。普蘭口岸自開放以來,整個口岸尚未建設正規的聯檢作業區,基礎設施不到位,檢查檢驗設備陳舊不配套。現口岸只有西藏武警邊防總隊在普蘭設有邊防檢查站,對出入境人員及交通工具進行檢查,海關及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均是季節性的進入普蘭口岸進行監管工作。
普蘭縣傍依孔雀河(馬甲藏布),西通強拉山口入印度、丁嘎山口入尼泊爾,南面眾多小道與尼泊爾相通,西北則通古西域一帶,東沿喜馬拉雅山和岡底斯山之間的峽谷可抵日喀則和拉薩……這小片綠洲自古就是令外來商旅心馳神往的好地方,500年前普蘭就有了中、印、尼三國傳統貿易市場,從這裡,24條古商道孔雀開屏般地伸向喜馬拉雅的每個埡口。
強拉山口——丁嘎山口——柏林拉山口,是由西到東。
歷史上,中尼邊界十大通道:我國與尼泊爾的邊界線長1414km,自古以來通過喜馬拉雅山脈各山口形成了山南山北邊民交往的十大通道,從東往西:科達里山口(樟木)、拉蘇瓦山口(吉隆)、塔普勒山口、拉青山口、那木札山口、扎那拉山口、丁卡利普山口、柏林山口、拉則拉山口、孔雀河(馬甲藏布)岸通道(尼提山口)。
普蘭縣對外山口通道有21處:強拉山口(強拉周圍本是三國交點但其東部的尼泊爾領土被印度佔領);丁喀拉(丁嘎)、拉則拉、柏林拉、納熱拉,等等。另外,還有水道小橋——孔雀河通道(尼提山口)、斜爾瓦(對面是尼泊爾雨莎村、也稱柚莎村)。
(中印)
從普蘭縣城,到丁松,沿著東古英曲一直走到山頂,就是強拉。
普蘭口岸
中印交通:它連接中國西藏普蘭縣和印度北阿坎德邦庫馬盎地區(Kumaondivision),屬於古代絲綢之路的一個分支,自古以來,里普列克山口兩側的邊民,越過該山口進行易貨貿易。這裡也是印度教教徒前往普蘭縣的瑪旁雍錯及岡仁波齊神山朝聖的必經之路。印度的印藏邊境警察(Indo-TibetanBorderPolice)在此山口印度一側設有一個邊防哨所。
1992年,中印兩國政府簽署協議,重新開放里普列克口岸以利兩國邊民進行跨境貿易(該口岸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之後被關閉)。目前,里普列克口岸每年六月到九月開放,印度出口的貨物有古爾粗糖、大豆、煙草、香料、麵粉、咖啡、植物油,印度酥油(Ghee)和各色消耗品;而印度主要進口羊毛、passam、綿羊、山羊、硼砂、氂牛尾巴、chhirbi(黃油)和生絲。
中尼不交通:強拉山口的境外南部位於一塊名為卡拉帕尼(Kalapani)的尼、印爭議領土,面積約75平方公里,爭議區有三個村莊,1962年印軍佔領了這塊地方,因此它沒有成為尼泊爾的交通口,而且尼泊爾有其它更好的交通口。
(中尼)
在強拉山口東方附近。全稱是丁嘎(丁喀)里普山口(Lipu Dhura Bhajyan;Tinkarlipu Pass)。
尼、印爭議領土卡拉帕尼的東南角靠近丁嘎山口,海拔4700米,這裡是通尼泊爾的。在材料和工具不足的情況下,官兵用自己的雙手在執勤點周邊修建了一條長60米、寬3米的檢查通道,規範了停車區域和檢查區域。
尼泊爾認為,應該以強拉山口為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的交點;印度認為,應該以丁嘎里普山口為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的交點,。
(中尼)
柏林拉山口通尼泊爾。丁嘎山口距離強拉山口是很近的,而柏林拉山口距離較遠。
(中尼)
普蘭口岸
普蘭口岸
普蘭口岸
普蘭縣斜爾瓦村(離普蘭縣城約25公里):對面就是尼泊爾柚莎村(Hilsa,也稱雨莎村),地處中尼邊境9號界樁。與柚莎村僅隔—條約4米寬的孔雀河,
隔河可以輕易交談。
尼泊爾在河上架了一座纜橋,兩村村民商業來往密切。尼泊爾柚莎村低矮房屋,冬季的柚莎村只有四戶人家,格外冷清。漫步柚莎村,房屋多是石塊砌成,一般都在一米七、八的高度。
而西藏自治區近年來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絕大多數群眾搬進了寬敞明亮的藏式民居。吉隆口岸所在的熱索村也是寬敞明亮的藏式民居,與尼泊爾區別大。
中尼9號界樁,右邊是界河,身後是陸界。207省道的延申,每年四月至十月,有大量第三國旅客出入,也有少數誤入回國的同胞。斜爾瓦,有中尼界樁10棵,界標1個,對面是尼泊爾的雨莎村-Hilsa,也稱柚莎村)。雨莎是印度民間香客及三國團隊到我國神山聖湖朝聖朝拜的中轉站。尼方直升飛機時常在這裡接送遊客。也是中尼商人木材及其他商品交易的重要場所。
(中尼)
馬攸橋實際海拔4960米,上面是5360m的蘭巴拉。從馬攸橋出發順著路,前150公里,后100公里就是最近的鄰居了,霍爾和帕羊,兩個小村落。稍顯冷清的馬攸橋在阿里不長的的夏天裡,熱鬧起來。
普蘭口岸
普蘭口岸
普蘭口岸
普蘭是青藏高原這片高大陸的西南門戶,南有喜馬拉雅,北有岡底斯,被稱為“雪山環繞的地方”。普蘭歷史久遠。據藏文資料,在公元初始,它就成為象雄國中心轄區之一。後來,又成為吉德尼瑪袞的發跡之地。普蘭縣城位於納木阿比峰和那尼雪峰之間的孔雀河(馬甲藏布)谷地,地形狹窄,來自孟加拉的濕潤空氣,在這裡形成宜人的高原小氣候。氣候溫和,降水頗豐,是阿里地區中“雪山環繞的地方'。因為有神山,聖湖而廣受旅行者青睞。普蘭縣城南距中尼邊境約10千米,北距獅泉河鎮398千米,且鄉鄉公路相連。加之與尼泊爾、印度相鄰,境外朝聖者和商販多由此口岸(西藏自治區重要的出入境口岸有亞東、樟木和普蘭)入境,越來越多的旅行者也到這裡來參拜神山聖湖。普蘭有中國海關和邊檢,每天不少尼泊爾和印度人通過,其中也包括少量外國遊客以團體方式進藏。但這裡並不是中國正式出入境口岸,想要從這裡到尼泊爾的人,必須在申領尼泊爾簽證時註明,否則即使有尼泊爾簽證,也不讓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