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太平沙的結果 展開
- 太平沙
- 飲用水資源保護區
太平沙
太平沙
太平沙的出現:200多年前,這裡是珠江江面上的一個沙洲。這個沙洲最初由五塊沙洲組成,所以又稱為“五洲”,由於泥沙淤積,到明朝時,五洲合而為一,成為靠近珠江北岸的一個沙洲,於是有些農民就到沙洲上墾荒,他們在沙洲的低洼處種上蓮藕,由於這裡景色宜人,很快在附近一帶建了不少亭台樓閣,太平沙一帶很快成了廣州城區一處著名的風景區。太平沙附近很快又有泥沙淤積成新的沙洲,人們稱之為增沙,就是現在的增沙街所在地,接著附近又增加了一塊沙洲,人們稱之為新沙,現在海珠廣場的華僑大廈即在此地。就這樣,從當年的五洲,到太平沙,到增沙,到新沙,這一帶由珠江當年的河道或沙洲變成了廣州珠江北岸的街區。
目錄
歷史趣聞
200多年以前,太平沙所處的沙洲是這五塊沙洲中的其中一塊。由於這一塊沙洲上樹木枝繁葉茂,綠樹成蔭。有一位來到廣州的順德人就選擇在此開了一家糖水店,這家糖水店的綠豆沙等做得挺好吃,即使是交通不便,卻吸引了許多顧客來光顧。當時有一位著名的詩人叫陳恭尹,他打算退休以後到廣州來安享晚年,於是就派人到廣州,在現在北京路禺山市那個地方買了塊地,蓋了房子。陳恭尹到廣州居住以後,聽說這沙洲上的綠豆沙十分出名,就到那裡品嘗。誰知道吃過以後,陳恭尹一發不可收拾,成了這糖水店的鐵桿粉絲,一天如果吃不上這糖水就覺得渾身不舒服。久而久之,就跟那老闆混熟了,老闆知道他是個名人,就趁機向他索要墨寶。陳恭尹覺得他生活在那個年代天下還算太平,他環顧四周,看見周圍長得茂盛的柳樹,就題了“太平煙滸”四字。老闆立即把這個題字拿去鑲嵌畫框,然後掛在店鋪門前招攬顧客。
後來,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英軍的炮火禍及這裡,把那個牌匾炸開了兩半,“煙滸”那部分就丟失了。直到近代,人們從那些零散的史料中知道那一段歷史,就把這裡的一條街道命名為“太平沙”,以致擴大到其周邊地方。
太平沙:景色美不勝收
北京路南段以西至回龍路南段一帶,有幾條名稱“奇怪”的道路:太平沙、增沙、新沙。老地圖清楚地告訴了我們它們的由來,它們是廣州滄海桑田的一個見證。
“沙”指沙洲,是河流中淤積而成的沙丘。太平沙現在距離珠江約200米。可是,在距今200年前,它只是珠江上的一個江心洲。北宋的時候,珠江北岸在今天的文明路附近。到了南宋,河岸南移至今天的泰康路。當時,太平沙還是珠江河中的五塊沙洲,叫“五洲” 。
五洲什麼時候改名叫“太平沙”?原來,由於河床不斷淤積,五洲在明代已經合而為一,成為靠近珠江北岸的一個沙洲。在人們的經營下,沙洲變得美不勝收,低洼處遍植蓮花,綠柳叢中,農家疏落。沙洲外,漁帆點點。
清初著名詩人陳恭尹晚年定居廣州育賢坊,距離沙洲很近,他常常在這風景如畫之地流連忘返。他為這裡的一個坊額題了“太平煙滸”四個大字,書法瘦逸遒勁,為時人所推崇,成為當時沙洲上一個令人矚目的標誌,所以人們就取了坊額中的頭兩字作為沙洲的專名。
後來,太平沙陸續建有柳堂、水明樓、煙竹樓、袖海樓、煙滸樓、遂初樓、岳雲樓等亭台樓閣,其中袖海樓“復寶連楹,造構奇巧”,且取蘇東坡“袖中有東海”的詩意為名,所以尤為出名。清代詩人張維屏有詩讚云:“連雲第宅太平沙,別出心裁第一家”。可見,太平沙的名字在清代已經流傳。
增沙和太平沙一樣,是大自然雕塑的結果。江中泥沙不斷堆積,使邊灘發育,太平沙的西部不斷延伸增大,所以就叫“增沙”了。鴉片戰爭前,這裡已經是水上居民聚居之處。增沙街之西,即今天海珠廣場的華廈大酒店一帶原來叫新沙,它實際是太平沙和增沙的繼續延伸,所以名為“新”。半個世紀前的地圖上,這裡還有新沙上街、新沙下街和新沙水埠等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