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右鄉
四川瀘州市合江縣下轄鄉
榕右鄉位於四川省瀘州市合江縣城東南山區,南與貴州省接壤,距縣城25公里。面積63平方公里,人口1.9萬。有公路至合江。轄木廣、石柱廟、范家廟、長樂、鹽井溝、萬寶山、胡溝頭、花園頭、蔡家岩、泡桐溝、白雲庵、雙溪、三台13個村委會和木廣場居委會。鄉鎮企業有竹木加工、農機具修造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紅薯。養殖業以生豬、魚、禽為主。
1983年置榕蔭鄉,1941年更名榕右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鄉,1992年永安鄉併入。1997年,面積63平方千米,人口1.9萬,有公路至合江。轄木廣、石柱廟、范家廟、長樂、鹽井溝、萬寶山、胡溝頭、花園頭、蔡家岩、泡桐溝、白雲庵、雙溪、三台13個行政村和木廣場居委會。 2002年,面積63平方千米,轄13個行政村90 個村民小組,1個居委會,總人口19438人。 2004年,面積63平方千米,轄13個行政村90個村民小組,1個社區,總人口19238人。
2007年11月5日,合江縣人民政府《關於榕右鄉適度調整村級規模的批複》(閤府發[2007]302號):撤銷范家祠村、石柱村,併入木廣村;撤銷長樂村、胡溝村,新設皇城壩村;撤銷鹽井村、萬寶村,新設萬寶山村;撤銷三台村、白雲庵村,新設八仙村;撤銷雙溪村、花園頭村,新設永安村;撤銷泡桐溝村、蔡家岩村,新設坪岩村。
截至2015年末,榕右鄉轄木廣、皇城壩、萬寶山、八仙、永安、坪岩6個行政村,及木廣社區1個居委會。
楠竹
截至2015年末,榕右鄉有5783戶、18800人。
以楠竹、雜竹為主的竹木資源豐富,盛產曾為朝廷貢米,現已由國家工商局註冊商標的“楠香米”,有以“獨舒亭”、“八仙洞”等為代表的市級以上旅遊風景點。
榕右鄉三舉措確保農業產業化建設落到實處
一是落實工作責任。抓農業產業化建設由鄉政府組織領導,鄉經濟發展辦公室負責日常事務,各有關部門依據各自職能,強化協調配合,加強各項工作的支持、協作和服務,及時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狠抓責任落實,形成工作合力。
二是建立幫扶制度。鄉黨委書記、鄉長、分管領導分別聯繫培育加工營銷大戶、新建生豬規範養殖場、新發展竹產業,幫助解決發展、管理、技術、資金、場地等問題,確保新發展和原有管理項目如期達標,真正發揮好示範帶動作用。
榕右鄉
三是考核獎懲辦法。農業產業化建設工作納入年終綜合目標考核,並與相關村簽定目標責任書,鄉紀委牽頭督查,落實目標考核獎懲。榕右鄉位於合江東南部,海拔760米,平均溫度17度。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土壤氣候,原生態的山區小盆地,孕育了風味奇特的楠香米,它以其色澤油潤,入口清香,粘稠適度,適口性強,清爽可口而享譽大江南北,巴蜀內外。早在清乾隆年間就被朝廷列為貢品,賜名“楠香”。楠香米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富含各種維生素和多種礦物質,食之可使人膚色紅潤,益壽延年,不失為家庭食用和饋贈親友之佳品。
榕右鄉
榕右鄉
大力宣傳引導。一是針對如何提高農民參合積極性,鄉上通過大力宣傳合作醫療的重大意義,以身邊的事教育身邊的人,以典型的事例宣傳參加新農合優越性,通過受益農民的現身說法正確的宣傳引導解決農民的思想認知問題。二是通過張貼標語50餘條,發放宣傳資料5000餘份的宣傳方式,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深入人心。加強指導督促。一是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制定嚴格的責任制度和督促制度,明確村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做到職責上肩,責任到人。二是以村為單位,成立了6個督導組,由班子成員擔任組長,採取一周一彙報的制度,制定進度表,嚴格督促各村進度和實施情況。
做好說服工作。為轉變群眾觀念,提高參保率,特別是對一些不理解的釘子戶,採取多次上門,發動其餘親戚幫助工作的方法予以說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榕右鄉狠抓廉政文化建設 榕右鄉認真貫徹落實縣紀委關於廉政文化建設有關精神,結合該鄉實際,突出重點,多層次、全方位組織開展機關廉政文化建設工作。
一是抓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鄉上成立了由鄉黨委書記任組長,鄉紀委書記任副組長、鄉紀委及相關人員為成員的廉政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鄉紀委書記專門負責廉政文化建設工作,為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二是營造廉政文化建設氛圍,建設廉政文化宣教大格局。在學校、企業、村(社區)多層次多渠道的開展系列廉政文化教育活動,投入5000多元,建成了廉政文化一條街,營造了廉政文化的濃厚氛圍。
三是抓經驗總結提升建設標準。為了把該鄉廉政文化工作搞出水平、搞出新意、搞出創新,該鄉廉政文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多次到縣紀委及廉政文化活動搞得好的部門和兄弟鄉鎮進行參觀學習,吸取他們好的經驗和做法。
榕右鄉建章立制規範村級班子行為
榕右鄉黨委為進一步加強村級班子建設,預防村級幹部違法違紀行為的發生,從源頭上預防幹部職務犯罪,進一步規範村級班子及其幹部工作行為,制定了《榕右鄉村級班子工作運行規則(試行)》。該規則共分為八章二十條,對兩委工作職責、村兩委關係、組織原則、議事與決策,管理監督和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的職責範圍、權利使用等做了明確規定,為村級班子工作的有序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使村兩委及其成員工作步入了制度化軌道。
榕右鄉開展“我為群眾辦職責之外的事”主題活動
為進一步轉變機關幹部作風,深化行政效能建設,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提升政府形象,榕右鄉自9月下旬開始,在全鄉機關幹部中開展了“我為群眾辦職責之外的事”主題活動。
榕右鄉要求開展“我為群眾辦職責之外的事”活動要以“辦實事,送服務,解民難,聚民心”為主題,以“為群眾辦實事,傾聽群眾意見,了解群眾疾苦,密切幹群關係”為重點,以“解決群眾難題,凝聚民心”為目標,在干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積極為群眾辦職責之外的事,從小事、好事、實事上著手,實實在在地解決群眾的困難。活動開展近一個月來,共為群眾辦實事、好事29件。通過開展此次活動,轉變了以往“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作風。
榕右鄉加強流動黨員管理 1、一人一證。以支部為單位,將《流動黨員活動證》發放到每名流動黨員手中;
2、一委一聯。村黨支部委員、村委會主任至少分別聯繫一名流動黨員,定期不定期地通過電話了解流動黨員在外的思想動態和工作情況,並將鄉黨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及村黨支部發展黨員等情況及時反饋;
3、一季一訪。每到農忙時節,村黨支部書記都要經常深入流動黨員家中了解情況,組織群眾幫助有困難的流動黨員家庭做好生產工作,以解除流動黨員的後顧之憂;
4、一節一信。每逢春節等重大節日,鄉黨委和村黨支部都要給未能返鄉過節的黨員去信慰問,說明全鄉的發展情況,表達黨組織對他們的關愛,鼓勵他們在外安心、合法務工經商;
5、一年一評。每年年底,鄉黨委和村黨支部利用流動黨員大量回家過春節的有利時機,組織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座談會進行黨員評議。
榕右鄉“四堅持”提高行政效能建設
一是堅持落實領導幹部“三項談話”、公開服務承諾、學習考核、評議測評等行之有效的制度。
二是堅持構建社會監督機制、民意評價機制和為民辦事機制,進一步擴大黨內民主,充分發揮共產黨員先進模範作用。
三是堅持每月進行一次工作量化考核,並把考核考試與評先推優相結合。
四是堅持“六必談六必訪”制度,把職工冷暖放在心上。
榕右鄉
三查依法行政情況,落實計生行政部門和執法人員的違法違紀行為責任追究;
四查部門履職情況,落實不履行法定職責的相關部門不配合法定配合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的違法違紀行為的責任追究;
五查目標完成情況,落實“一票否決”、“黃牌警告”、“公開揭露”及目標管理等相關責任追究。
榕右鄉
二是強化對道路交通監管力度,對重點地段、危險地段樹立警示牌17張,並對駕駛員進行安全知識培訓。
三是加大對電力設施隱患清理排查整治力度,對在建工程進行全面檢查,全面整治校園周邊環境。
2007年教育工作會議
會上各學校校長就學校管理作了分析發言,中心校校長對2006年榕右鄉教育工作作了詳細的分析總結,對2007年全鄉教育工作作了全面的布置,並分析了榕右教育工作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對教師中的一些不良現象進行了批評和剖析。
鄉黨委書記文明君同志作了重要講話,要求廣大教師必須要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加強職業道德修養,增強敬業精神,要精誠團結、負重自強、埋頭苦幹,才能再創榕右教育的新輝煌!
召開“退休教師座談會”
召開“退休教師座談會”
退休教師們也紛紛發表意見,還非常激動地說:這樣的會開得很好,黨委政府的做法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我們很高興。
榕右鄉海拔落差大,河溪交錯,溝峪縱橫,峽谷幽深,旅遊資源極為豐富,著名景區有八仙洞聞名暇爾,潭水洞驚險神奇,龍汪潭傳奇色彩,獨舒亭源遠流長。宋城遺址、摩岩石刻,崖洞漢棺,人文景點不勝枚舉,花果山、黑龍潭、天鵝池、棋盤石、榕嶺積雪,自然景觀美不勝收。
青龍嘴石窟
青龍嘴摩崖造像規模較大,據傳是西南絲綢之路途徑合江的真實寫照,反映唐代合江經濟文化繁榮,漢族與少數民族交往頻繁,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於2010年8月申報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魚天堂崖墓
魚天堂崖墓為漢代墓地,坐東向西。墓地共12穴,分兩層,為漢代墓地,坐東向西。上層下層形制大體相當,其中M4內方夫妻畫像石棺一對。該墓歷史悠久,具有一定研究價值。於2010年8月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八仙洞
八仙洞摩岩石刻,年代久遠,據省文物專家初步考證,始建於宋代,岩上玉皇大帝,千手觀音、八洞神仙,面目飄逸,莊嚴肅穆,落落大方,眉目傳神,且雕工精細,絕非出自凡夫穀子之手,極具觀賞價值。該處摩崖造像時代久遠,對研究道教在當地的傳播和影響,有一定的價值。
潭水洞
潭水洞坐落在榕右鄉石柱村境內,與福寶、貴州群山緊緊相連,周圍群山環抱,是川南第一大斷層岩洞,傳為李冰仙修仙練道之所。在清代曾作為熬硝之所,已作太平天國部隊休息之所,坐東向西。洞內通高約4米,面積約2000平方米,洞內有人工砌石牆,長約150米。潭水洞熬硝遺址時代較遠,是川黔斷層岩最大之一,具有一定歷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