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王后號
瑪麗王后號
皇家郵輪瑪麗王后號(RMS Queen Mary)隸屬於英國的卡納德輪船公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上流社會歌舞昇平的奢華生活達到頂峰時的產物,是一座浮動的海上皇宮。高140英尺,長1000英尺,寬145英尺 噸位: 81237噸。巡航速度: 29節。最高速度:32-34節。搭載人數:平時-- 頭等艙776名乘客,二等艙784名乘客,三等艙579名乘客。戰時-- 15000 troops.
·“ Queen Mary”因為英國人熟悉其典故,所以看起來都不會出差錯。但是在翻譯成中文的時候,就花樣百出了。有翻譯成“王后”的,有翻譯成“女王”的,有翻譯成“皇后”的。實際上,按照命名的依據來看,因為瑪麗王后號是用英王喬治五世的妻子——特克家族的 瑪麗王後來命名的,翻譯成“瑪麗王后”是比較準確。
瑪麗王后號
瑪麗王后號的命名經過
【譯文節選】
原文:But as Cunard would carry through a launch, they needed a name for the ship. After many suggestions the name Victoria had been decided upon. The name referred to the successful British queen of the 19th century, and this needed a royal request - a required formality. Sir Percy Bates and Sir Ashley Sparks, two men of the Cunard management, were selected to inform King George V of the decision. Sir Ashley put it this way: ‘Your Majesty, we are pleased to inform you that Cunard wishes your approval to name our newest and greatest liner after England’s greatest queen’. The king misunderstood the request - undeliberately or not - and replied: ‘My wife will be delighted’. Cunard could do nothing; you do not correct the king in such a delicate matter. The present queen was named Mary, so the new name for the vessel was destined to be Queen Mary.
譯文:
不過在新船下水之前,卡納德公司還要為它取一個名字。經過諸多的建議之後,“維多利亞號”的船名被確定了下來,船名涉及到19世紀那位成功的不列顛女王,這個船名還需要請示王室——這是個必須的禮節。卡納德公司管理層的珀西·貝茨爵士和阿什利·斯帕克斯爵士被選中去向國王喬治五世通報這個決定。阿什利爵士是這麼說的:“陛下,我們很高興地通知您,卡納德公司希望得到您的批准,我們最新最大的班輪將以英格蘭最偉大的女王進行命名。”國王對這個請求產生了誤解——也許並非出於故意,他回答道:“我的妻子會很高興的。”卡納德無法改變這個事實了,你不能在這麼一件細小的事情上給國王進行糾正。當時的王后名叫瑪麗,於是這艘船的新名字註定就成了瑪麗王后號。
註:英語中“女王”和“王后”都是queen
節選自:《Queen Mary》
作者:Daniel Othfors
翻譯:Galeon
20世紀20年代末波及全世界的那場大蕭條結束之後,歐洲迎來了一個為期將近八年的黃金時代。蕭條時期門庭冷落的大型豪華郵船,又迎來了黃金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橫渡大西洋航線,有很多輪船公司參與運營。但是最重要的幾個競爭對手在英、法、美、德、意之間。它們的郵船之間展開了爭奪橫渡大西洋最快速度的藍飄帶獎爭奪戰。英國的卡納德輪船公司,以擁有眾多大型的快速郵船而著稱。但在30年代早期,隨著德國的不萊梅級、義大利的國王號、法國的法蘭西島號、美國的亞美利加號等郵船的投入運營,卡納德公司原有的茅利塔尼亞號、阿奎坦尼亞號、伯倫加利亞號等舊船顯得力不從心。1931年獲悉法國人正在建造80000噸級的諾曼底號超級郵船,公司決定建造一艘噸位上破紀錄的大船。1931年12月11日,瑪麗王后號郵船開始動工,建造的代號“534”。在此期間,波及全世界的經濟大蕭條使卡納德公司將其擱置了近3年。
瑪麗王后號在建成之前,一直是叫534號工程。卡納德公司在為新船命名的時候,曾經向英王喬治五世徵詢意見,將這艘超級郵船用大英帝國最偉大的女皇——維多利亞的名字命名。喬治五世很乾脆地向卡納德公司建議,用自己妻子瑪麗王后的名字為其命名。
1934年9月26日,長1018英尺,排水量達80174噸的瑪麗王后號在蘇格蘭克萊德班克的約翰·布朗公司船廠下水。英王喬治五世的遺孀——瑪麗王后親自出席了這艘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巨船的下水典禮,並用香檳為它祝福。如同法國的八萬噸級巨輪諾曼底號一樣,瑪麗王后號也是一艘現代化的郵船。但是她的內部裝修不象諾曼底號那樣採用那麼多現代派手法。傳統的英式裝潢使得她無論從外表上還是從內部看上去都顯得豪華、舒適。總之,排水量81000噸的瑪麗王后號,很快就成為追求時髦的歐美貴族富商社會名流們趨之若鶩的目標。
1936年5月25日,英王愛德華八世、瑪麗王太后、約克公爵夫婦、伊麗莎白公主、肯特公爵夫婦和格洛斯特公爵夫人參觀了瑪麗王后號,卡納德公司在迎接皇室成員訪問的同時,對外宣布瑪麗王后號的處女航日期定在該年七月。
1936年7月1日,瑪麗王后號在拖船的環繞下緩緩離開南安普敦港碼頭,開始了前往紐約的為期四天十二小時二十分鐘的航程,儘管從紐約返航的瑪麗王后號被南英格蘭海岸的一場大霧耽誤了時間,但瑪麗王后號的船長胸有成竹,於1936年8月以30.14節的記錄贏得西行藍飄帶。戰前的黃金時代,瑪麗王后號不斷穿梭於南安普敦和紐約之間,船上的乘客名單,如同歐洲要人名錄一樣。排水量81000噸,功率達16萬馬力,航速30節的瑪麗王后號,很快就成為追求時髦的歐美貴族富商社會名流們趨之若鶩的目標。1938年,再次以西向30.99節, 東向31.69節的平均航速從法國諾曼底號郵船手中奪回了象徵橫渡大西洋航速度最快的藍飄帶獎。直到1952年被美國的合眾國號郵船刷新。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打碎了歐洲上流社會紙醉金迷的生活。英聯邦需要大量徵召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南非的部隊,參加保衛歐洲大陸盟國和英國本土的戰鬥。海軍部的目光,投向了規模巨大、航速驚人的兩艘皇后級郵船上——再理想不過的運兵船。
1939年8月30日,瑪麗王后號滿載2332名旅客,從南安普敦出發,進行和平時期最後一次穿越大西洋的旅行。9月3日,接到英國向德國宣戰的通知后,迅速採取了“S”形航線,以規避德國潛艇的伏擊。英國人不想失去這艘大英帝國商船隊的王冠。抵達紐約港后,瑪麗王后號奉卡納德公司總裁塞繆爾·卡納德爵士的命令,停泊在紐約港待命,等待晦暗不明的戰爭形勢明朗起來。1940年3月7日,剛建成的伊麗莎白王后號為躲避德國空軍轟炸也從英國秘密駛來,停泊瑪麗王后的旁邊——下水太晚,內部裝潢都沒完工。同它們一起在紐約靜靜等待的,還有因為法國船東的命令而滯留在紐約港的超級巨輪——諾曼底號。此時,兩艘王后級的巨輪已經奉命更換成了大西洋灰色的戰時塗裝。法國的諾曼底號則沒有更換和平時期白-黑-紅的大型郵船標準色。紐約警察局在這三艘船周圍設置了警戒線,以免蘇聯資助的左翼組織或者德國資助的右翼組織煽動碼頭工人發動反英示威,對這三艘船進行破壞活動。
1940年3月1日,英國政府正式向卡納德公司發出通知,徵召瑪麗王后號和伊麗莎白王后號郵船。3月20日,瑪麗王后號接到通知,前往澳大利亞接一批部隊登船。瑪麗王后號在悉尼港接受了戰時改裝。所有的高級傢具、護牆板、帷幔、油畫、吊燈、地毯……全部拆除。船艙內的油漆也被打磨光。之後,5000名澳大利亞士兵登船,前往歐洲和北非戰場參加戰爭。在這之後,瑪麗王后號就不斷地穿梭於悉尼港和蘇格蘭的Gourock港之間。1941年底,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瑪麗王后號又運送了大量美國士兵到澳大利亞以抵抗日本可能的入侵。澳大利亞的戰略安全保住之後,瑪麗王后號前往大西洋,從美國向英國運送士兵和戰爭物資。丘吉爾也曾經化名“瓦爾登上校”搭乘這艘船前往美國。
在戰爭期間因兩者被漆為灰色,又出海后無護行,完全以高速前往目的地。因此或得了"The Grey Ghost"的稱號。為了安全起見,儘管這兩艘船的速度遠遠超過了德國潛艇,在橫越大西洋的航行中,還是堅持走“S”形航線,而且每次走的線路都不一樣。希特勒對德國潛艇抓不到的這兩艘船很是惱火。他曾經開出了高額懸賞,能夠擊沉兩艘女王中任意一艘的潛艇艇長,可以得到100萬金馬克(當時合25萬美元)的獎金和鐵十字勳章。但是,沒有哪個德國艇長有福消受這樣的榮耀。
1943年10月2日,從紐約返回英國途中,瑪麗王后號在愛爾蘭外海與英國的庫拉索號輕巡洋艦相撞。庫拉索號是英國1916年建造的“穀神”級輕巡洋艦,排水量5020噸。當時擔任瑪麗王后號的護航艦。為了規避德國潛艇,兩艘船在洋麵上走“S”形航線,象跳交際舞一樣不斷地變換位置,結果發生了碰撞。5000噸的巡洋艦與80000噸級的郵船相撞,結果可想而知。庫拉索號被攔腰撞斷,在幾分鐘內便迅速沉沒了,364人只有26人生還。英國的調查法庭最後判定,發生碰撞事故的主要責任在庫拉索號巡洋艦。但是瑪麗王后號的瞭望員也受到了指責和處分。這也是整個戰爭期間,瑪麗王后號發生的唯一事故。在蘇格蘭的港口檢查之後,決定讓瑪麗王后號帶傷到美國修理。在波士頓船廠,瑪麗王后號船頭的損傷很快就修復了。
兩艘郵船在戰爭期間因為快速、運兵量大成為所有英國船艦中對戰爭貢獻最突出的船。伊麗莎白王后號一共運送了75萬名乘客,航行50萬海里。瑪麗王后號運送了差不多同樣多的士兵來到英國,航行約60萬海里。總計運送超過160萬以上部隊到達世界各地,其中搭載乘客最多的一次是從美國運來了15988名士兵。它們也是所有英國船艦在1939-1946間所航行里程最多的。丘吉爾評價說,由於兩艘王后號郵船的卓越表現,運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到歐洲戰場,因此使得戰爭得以提前一年結束。除去“更大”、“更快”、“更豪華”的那些富麗辭藻,這恐怕也是對一艘郵船最高的評價了。
這是溫斯頓·丘吉爾對兩艘王后級郵船卓越貢獻的評價:
"Built for the arts of peace and to link the Old World with the New, the Queens challengedthe fury of Hitlerism in the Battle of the Atlantic. Without their aid the day of final victory must unquestionably have been postponed."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RMS Queen Mary創下了幾項記錄:
·8/2/1942 - 8/7/1942,首次搭載一個整師的人員同船(美陸軍第1步兵師,15125士兵,863船員).
·7/23/1943 - 7/30/1943,有史以來最多人同船,記錄至今未被打破(15740士兵, 943船員).
戰爭結束后,塞繆爾·卡納德爵士因為他的公司所提供的郵船對戰爭的突出貢獻,被授予騎士頭銜。戰時徵用大型郵船和其它民船的經驗,成了大英帝國克敵的法寶。在戰後的若干衝突中,也屢試不爽。
隨著德國的投降,歐洲戰事的結束,從1945年5月開始,兩艘王后號郵船又開始送歐洲戰場上的美國大兵回家。這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士兵複員工作。隨後,瑪麗女王號在英國開始重新裝修,恢復郵船的身份。整套的高級傢具、地毯、硬木護牆板、吊燈、黃銅裝飾、壁畫、雕塑、游泳池、酒吧……又都回到了船上。由於戰爭期間的卓越表現和非凡經歷,戰後搭載這兩艘船橫渡大西洋的乘客更多了。
1947年7月31日,瑪麗王后號進行了戰後首次橫渡大西洋的客運航行。但是,這樣的日子終究是好景有限。從60年代開始,隨著波音707和747、道格拉斯DC8、洛克希德L1011等大型噴氣式客機的投入運營,它們逐漸地奪走了大型郵船們絕大部分的旅客。瑪麗王后號開始出現高額的虧損,最後終於被報界評價為“喝醉了酒、大把胡亂花錢的老貴婦人”。
1967年,飽受虧損之苦的卡納德公司決定讓王後退役。瑪麗王后號被美國人用350萬美元的價格(不幸或萬幸的是,比一個日本拆船商多出50萬美元)購買,永久停靠在加利福尼亞州長灘,改建為“瑪麗王后號旅館”。並於1979年參加了記錄片“S.O.S TITANIC”的拍攝。一直到今天,這個旅館都是南加州最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長堤市將瑪麗王后號改造成博物館、飯店和餐廳等。夏季周六夜晚有煙火活動。
戰時瑪麗王后號見死不救的原因
瑪麗王后號是二戰期間盟軍最大運兵船之一,為反法西斯的作戰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據英國媒體《蘇格蘭人》4月18日披露,作為盟軍8萬噸的超級運兵船,在美國剛參戰不久就在大西洋運兵途中闖下滔天大禍,將護航的一艘4000多噸的英國老式巡洋艦撞沉。然而,龐大的運兵船並沒有實施營救,導致巡洋艦300多人死亡。
巡洋艦為運兵船護航
1941年12月7日,日本法西斯突然襲擊珍珠港美軍。美國正式對日本和德國宣戰,瑪麗王后號運兵船開始從美國向英國等盟國運送大量作戰人員和物資。該船行駛不久,擔心途中遭到納粹遠程戰機和潛艇的襲擊,要求盟軍提供海上護航。於是,英軍派出一些戰艦前往海上接應。在護航戰艦中,一艘就是負責提供空中掩護的巡洋艦“庫拉克”號。“庫拉克”號是英國老式輕型巡洋艦,排水量只有 4200噸。1939年,隨著德國法西斯入侵歐洲,被改裝成防空巡洋艦。1940年4月24日,該艦在挪威沿海作戰中遭到納粹飛機炸彈的重創。經過維修,開始在大西洋為盟軍運兵船進行海上護航。
運兵船撞沉巡洋艦后的選擇
1942年10月2日下午2時許,“瑪麗女王”號行駛到愛爾蘭北部沿海大約32公裏海域時,由於十分擔心納粹的襲擊,以大約30節的高速行駛著“S”形航線,匆忙之中忽然快速改變航向,駛進了護航戰艦的航道。這時護航艦“庫拉克”號也正以26節的最大航速漸漸靠近“瑪麗女王”號,由於其速度慢,躲閃不及,與“瑪麗女王”號發生了猛烈的撞擊。
這是力量極為懸殊的相撞。“瑪麗女王”號如同一把巨犁直衝巡洋艦的左舷。 4000多噸的巡洋艦雖然有150毫米厚的裝甲防護,但在8萬噸運兵船的巨力衝擊下,當即被切成兩半。巡洋艦的艦長發現情況危急,立即下令官兵棄艦逃生。然而,這是10月的大西洋北部海域,滾滾海水冰冷刺骨,嚴重威脅逃生士兵的生命。大約5分鐘的時間,巡洋艦兩大部分相繼沉沒。而“瑪麗女王”號運兵船雖然吃水線以下受損,但只是小傷而已,根本就不影響行駛。
這個時候,“瑪麗女王”號運兵船並沒有停下來對巡洋艦落水官兵進行打撈救援,相反,自顧自地一直往前快速駛去。其實,“瑪麗女王”號也很想停下來營救為自己護航的巡洋艦,也完全有能力營救落水的巡洋艦官兵。然而,這裡是非同一般的危險水域,納*潛艇和戰機隨時可能出現。船長知道,一旦運兵船遭到空襲或潛艇襲擊,後果不堪設想,船上的1.5萬人將面臨死亡威脅。到那時,盟軍的損失將更為慘重。因此,在這個時候,巡洋艦400多條人命相比運兵船1.5萬條人命,誰輕誰重,一目了然。船長毅然選擇了“棄小保大”的策略。
運兵船由於無法停駛,投放的救生設備有限。巡洋艦落水官兵主要靠自救求生。這時,另外兩艘護航的驅逐艦從遠處趕過來,試圖營救落難的士兵。但一切都晚了,許多落水官兵被無情的海水捲走。結果,全艦440名官兵中只有102人倖存下來,其餘338多名官兵不幸遇難。運兵船在其他戰艦護航下,最後安全地行駛到英國西部沿海的格里諾克港,將美軍官兵送上岸。
戰時運送80萬名盟軍官兵
瑪麗王后號經過修理后,繼續在大西洋運送作戰人員和物資。1945年5月歐洲戰場結束后,該船開始為美軍向亞太地區運送作戰人員和物資。在整個二戰期間,該船為盟軍反法西斯作戰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總共行駛100多萬公里,運送大約 80萬名官兵。為了隱蔽自己,該船在運送兵員和物資行動中特地把全身塗成灰色,於是,該船又有“灰色幽靈”之稱。“瑪麗女王”號速度極快,並經常進行以之字形規避,從而使速度較慢的納粹德國海軍潛艇難以追殺,雖然多次出沒納粹潛艇活動海域,但從來沒有遭到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