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城鎮

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下轄鎮

后城鎮,隸屬於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地處赤城縣東南部。

清朝時期,后城鎮境域屬赤城縣;1995年,由后城鄉改為後城鎮。截至2018年末,后城鎮戶籍人口為20770人。截至2020年6月,后城鎮下轄3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后城村。 

后城鎮糧食作物以種植玉米、穀子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鹿為主。 2018年,后城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后城鎮境域屬赤城縣。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龍赤聯合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屬赤南縣;同年12月,屬赤城縣。
1953年,設后城鄉。
1958年,成立長勝公社。
1958年9月,劃歸龍關縣,為後城公社。
1984年,后城公社改設后城鄉。
1995年,由后城鄉改為後城鎮。
1996年,姚家灣鄉併入后城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下轄后城、雙橋、萬水泉、名旺庄、二道窪、上堡、董家溝、里長溝、艾河灘、白塔、跳石河、河西、青羅口、西山、曹家窯、北灣、鄭家窯、金雞梁、上莊子、狼窩溝、小尹家溝、常勝庄、溫家店、下堡、姚家灣、大庄科、馬家窯、營盤梁、攔馬道、巡檢司、陳檯子、大水窪、黑土窪、北尹家溝、胡山莊、長神地、南尹家溝、草嶺子38個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后城鎮下轄38個行政村:后城村、曹家窯村、二道窪村、西山村、名旺庄村、青羅口村、上莊子村、河西村、里長溝村、白塔村、跳石河村、艾河灘村、董家溝村、溫家店村、狼窩溝村、小尹家溝村、北灣村、常勝庄村、鄭家窯村、下堡村、金雞梁村、上堡村、雙橋村、萬水泉村、大庄科村、馬家窯村、攔馬道村、營盤梁村、巡檢司村、陳檯子村、南卜子村、大水窪村、黑土窪村、胡山莊村、長伸地村、北尹家溝村、南尹家溝村、草嶺子村, 鎮人民政府駐后城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后城鎮地處赤城縣東南部,東鄰東卯鎮,南與延慶縣交界,西南與鵰鶚鎮接壤,西與樣田鄉相連,北靠龍門所鎮,距赤城縣人民政府55千米,區域總面積36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后城鎮境內地勢西高東低;最高峰千頂梁,海拔1571米;最低點海拔600米。 

氣候

后城鎮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7.5℃,1月平均氣溫-9.5℃,7月平均氣溫22.3℃,平均氣溫年較差31.8℃;生長期年平均200天,無霜期年平均160天,最長達166天,最短為150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367.3小時,年總輻射136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475毫米。 

水文

后城鎮境內河道屬潮白河水系;白河自鵰鶚鎮入境,境內河道長14.9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后城鎮有耕地面積5.0萬畝,其中水澆地1.42萬畝,佔28.3%;境內地下水資源2031.4萬立方米。 后城鎮有林地面積15.3萬畝,草場面積16.1萬畝,宜林荒山面積14.6萬畝,森林覆蓋率54.3%;有山野菜、中藥材等野生資源100多種,山雞、野兔等飛禽走獸30多種,主要樹種有楊樹、樺樹、油松、落葉松、榆樹,山野菜主要有木蘭子菜、蘑菇、榛子、黃花、蕨菜,中藥材有柴胡、黃芹、蒼朮、川地龍、桔梗等30多種;有金銀、瑩石和石灰石和頁岩石等礦藏資源可供開採。 

自然災害

后城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乾旱、冰雹、雷電等。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2005年7月31日,董家溝、艾河灘2村降冰雹,持續15分鐘,冰雹最大直徑8厘米,兩個村680畝農作物絕收,直接經濟損失28萬元。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總人口2145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4346人,城鎮化率20.2%;另有流動人口430人。總人口中,男性11465人,佔53.4%;女性9993人,佔46.6%;14歲以下4601人,佔21.5%;15—64歲13143人,佔61.2%;65歲以上3714人,佔17.3%;以漢族為主,達21448人,佔99.95%;蒙古族5人,佔0.02%。2011年,后城鎮人口出生率10.2‰,人口死亡率22.1‰,人口自然增長率-11.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7人。 
截至2017年末,后城鎮常住人口為16825人。 
截至2018年末,后城鎮戶籍人口為20770人。 

經濟


綜述

2004年,后城鎮完成社會總產值5854萬元,財政收入4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元。

農業

2011年,后城鎮農業總產值12095.4萬元。后城鎮糧食作物以種植玉米、穀子為主。2011年,后城鎮生產糧食6845噸,人均319千克,其中玉米4702噸,穀子1755噸。后城鎮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2011年,后城鎮蔬菜種植面積1455畝,產量3349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豆角、茄子、西紅柿等。后城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鹿為主。2011年,后城鎮生豬飼養量1.79萬頭,年末存欄0.47萬頭;羊飼養量1.64萬頭,年末存欄0.45萬頭;鹿飼養量1040頭,年末存欄680頭。 

商貿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商業網點214個,職工856人。2011年,后城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9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 
2018年,后城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個。 

金融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68億元,比2010年增長15%;各項貸款餘額7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3.2%。 

郵政

2011年,后城鎮郵政業務總量230萬元,其中純收入180萬元。 

文化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230人,專任教師3人;小學15所,在校生1320人,專任教師89人;初中1所,在校生245人,專任教師62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后城鎮教育經費達340萬元,比2010年增長16%,占鎮財政支出的13%。

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后城鎮原名大屯,始建於白河南岸,后因遭洪水沖刷,移址白河北岸;因城北有滴水崖,而該鎮街區位於崖后,故稱后城。 
●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個。 

交通


后城鎮境內有省道灤赤線貫穿,並與縣道京蔣線、巡古線交會。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縣鄉級公路2條,總長23千米。 

社會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4個,各類文化專業戶5戶,有各類圖書室6個,藏書1.8萬冊。2011年,后城鎮有學校體育場1個;2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14.8%。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3400戶,入戶率41.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醫療機構1個,診所4個;床位21張,每萬人擁有病床10.2張;固定資產總值23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8人,其中執業醫師1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1人。2011年,后城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0.45萬人次;38個村村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98.4%。 

社會保障

2011年,后城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60戶,人數87人,支出15.11萬元,比2010年減少0.78%,月人均145元,比2010年減少12.5%;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97戶,人數2144人,支出205.82萬元,比2010年增長17.6%,月人均80元,比2010年增長14.29%;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6人,撫恤事業費支出89.02萬元,比2010年減少3.7%。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郵政支局1個,代辦所1個,報紙、期刊累計發行0.4萬份(冊);固定電話用戶4048戶,電話普及率49.4%;行動電話用戶8129戶,寬頻接入用戶480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深水井2眼,水塔2座,年供水0.34萬立方米;鋪設排水管道1500米。 
● 供電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35千伏變電站1座,總容量6300千伏安。 
● 園林綠化
截至2011年末,后城鎮有花壇2個,綠化面積0.0123公頃。 

新農村建設

2014年,后城鎮列入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重點村有9個村:上莊子村、北灣村、溫家店村、下堡村等村,其中上莊子村為2014年“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村”、“省級精品示範村”,北灣村為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村,其餘村為規劃標準示範村。 

旅遊


后城鎮主要景點有朝陽觀石窟、白龍潭水庫、長伸地古長城等。后城鎮有四十里長嵯南北縱貫全境。在長嵯之最南端鑿石建觀修寺;東南角建有千佛寺,石壁內鑿1008尊石佛;鎮西部有“白龍潭”水庫,水深20餘米,該龍潭水庫上游為龍潭溝,該溝綿延20喀斯特屬喀斯特地形地貌,有龍慶峽第二之稱。
● 后城丹霞山風景區
后城丹霞山風景區坐落在後城鎮所在地后城村境域內,區域控制面積30平方千米,景區內主要景點有四十里長嵯、滴水崖、東西天柱、石窟寶殿、千佛洞等。從后城鎮政府出來,西行約1千米后,可到丹霞山風景區赤色巨石邊。在這巨石的中部有一洞,名滴水崖。在滴水崖的腰部有一崖洞,為朝陽觀。朝陽觀整個建築由大雄寶殿、東西天柱和千佛洞三部分組成。 
后城鎮
后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