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老子紀念館

洛陽老子紀念館

洛陽市為紀念我國古代這位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將老城區北大街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洛陽祖師廟籌建老子紀念館。2012年9月28日,洛陽老子紀念館(原洛陽祖師廟)正式開館,目前國內唯一的老子文化的專題性展覽館,也是全國最大的老子文化專題紀念館。

基本簡介


河洛文化旅遊節期間,老子紀念館將正式開館。屆時廣大市民又多了一個了解道家思想、感受先賢智慧的好去處。

歷史沿革


洛陽老子紀念館(原洛陽祖師廟)
洛陽老子紀念館(原洛陽祖師廟)
位於老城區北大街喧鬧繁華處的祖師廟,它已靜靜佇立已近千年。洛陽祖師廟始建於元末明初。
目前,祖師廟佔地面積約1700平方米,現存前殿、大殿和東耳房。其中,大殿坐北朝南,面闊5間,進深3間,殿內左右暖閣各1間,歇山頂,四周斗拱,飛檐起翹,琉璃瓦覆蓋,頂部正脊兩端有陶塑龍吻,脊背飾龍、荷花彩陶浮雕,殿頂四角戧背上塑四神。
洛陽民俗博物館館長王支援介紹,大殿內原供奉著北方之神——真武大帝。
明清時期,祖師廟的香火還相當旺盛,廟裡有戲樓、大門、照壁和前後殿等。
新中國成立后,這裡成了市農業生產資料公司的倉庫。
2006年3月,憑藉其大殿內典型元代建築風格的梁架結構,祖師廟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化亮點


老子文化

走進大殿,一座高約2.4米的老子雕像首先映入眼帘。這尊雕像面容豐滿,體態瀟灑,服飾飄逸,旁邊還站立著兩名“童子”。大殿四周的牆壁上是剛剛繪製完成的壁畫,壁畫描繪了老子的一生,包括老子出生、拜師、在洛陽擔任守藏史、著《道德經》、西出函谷關等經歷。

老子經典語錄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3.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4.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6.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7.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10.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石碑

在祖師廟的修繕過程中,曾發現多塊石碑。它們如今已被豎立於大殿西側,開館后將正式與市民見面。王支援說,在這些石碑中,有一塊清代嘉慶年間的石碑最為重要,它不但證明了祖師廟在清代嘉慶年間的名字為真武廟,還引出了齊鯤任河南府知府時的一段佳話。
清嘉慶十七年(公元1812年),齊鯤調任河南府知府,來到洛陽。在洛陽期間,他革除攤派車馬的弊政,並刻碑警示。次年,洛陽大旱,他親自到民間視察,收繳官吏貪污所得分發給百姓。

3D動漫

為更好地宣傳老子文化,讓更多的人了解老子,此次老子紀念館在布展上也力求突破傳統,將採用先進的3D動漫技術展示老子文化。
製作中的3D動漫宣傳片時長約10分鐘,分為“老子和道德經”、“孔子入周問禮”兩個故事。片中的老子形象將以元代書法家、畫家趙孟頫的《老子像》為原型。“在趙孟的《老子像》中,白髮長須的老子身著長袍,拱手而立,最符合大眾心中的老子形象。”梁淑群表示,青牛、孔子等與老子有關的歷史符號也將在宣傳片中出現,力求給觀眾以最直觀、最生動的感受。
王支援說,除3D動漫宣傳片之外,作為一座展示老子文化的專題性紀念館,老子紀念館還將處處體現老子與道教文化,通過石碑、民間道教文物展覽、洛陽老子遺存沙盤等手段,讓市民全方位去了解老子及道教文化。

老子軼事


道法自然、無為而治、天人合一……提起這些名言,不少人就會想到大思想家老子(又名老聃、李耳)。作為周朝的“收藏室之官”(管理藏書的官員),老子曾長期在洛陽工作、生活。

入周求學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來向老夫人辭行道:“老夫識淺,聃兒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學授?”
今來辭行,非老夫教授無終也,非聃兒學之不勤也。實乃老夫之學有盡。聃兒求之無窮,以有盡供無窮,不亦困乎?聃兒,志遠圖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閉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孔子問禮

春秋時,孔子曾問禮於老聃。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到周天子所在地洛陽見老子(亦稱老聃,孔子同時代人,其生卒年代和身世,今已無法確考)問禮。以下是其中的原文記載和翻譯。魯南宮敬叔言魯君曰:“請與孔子適周。”魯君與之一乘車,兩馬,一豎子俱,適周問禮,蓋見老子云。辭去,而老子送之曰:“吾聞富貴者送人以財,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貴,竊仁人之號,送子以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於魯,弟子稍益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