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四足動物的結果 展開
- 兩棲類等四肢動物的合稱
- 陸生脊椎動物
四足動物
兩棲類等四肢動物的合稱
所有的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包括我們人類)都有四肢,所以它們被統稱為四足動物。
最早的四足動物出現在距今大約3.7億~3.5億年前的晚泥盆世,這些仍然保留某些魚類特徵的水陸兩棲動物對於探索四足動物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為了解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從原始沼澤中爬出,並來到陸地上生活的過程提供了最豐富、最直接的信息。四足動物的出現,脊椎動物的登陸稱得上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正是由於這次生物事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雛形開始形成,地球上才有了龐然大物——恐龍,才有了飛禽走獸,,才有了我們人類自己。
四足動物(Tetrapods):所有的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包括我們人類)都有四肢,所以它們被統稱為四足動物。四足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它們都有脊椎骨,也都有盆骨連接在脊椎上,用來支撐體重,同樣都有胸廓,用來保護心臟和肺。四足動物通過鼻孔呼吸空氣,其四肢的頂端都由一根骨頭組成,下面則都有一對骨頭伸向手或腳,並均具手指或腳趾。最早的四足動物出現在距今大約3.7億~3.5億年前的晚泥盆世,這些仍然保留某些魚類特徵的水陸兩棲動物對於探索四足動物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為了解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從原始沼澤中爬出,並來到陸地上生活的過程提供了最豐富、最直接的信息。四足動物的出現,脊椎動物的登陸稱得上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正是由於這次生物事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雛形開始形成,地球上才有了龐然大物——恐龍,才有了飛禽走獸,,才有了我們人類自己。
四千五百萬年以前,在澳洲大陸脫離南極板塊,逐漸向北漂移的時候,考拉或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首先開始進化了。化石證明,二千五百萬年前,類似考拉的動物就已經存在於澳洲大陸上。在漂移的過程中,氣候開始劇烈變化,澳洲大陸變得越來越乾燥,桉樹、橡膠樹等植物也開始改變並進化,而考拉則開始變得依賴於這些植物。
一般認為,土著居民於6萬年前甚至更早就已經來到了澳洲大陸。如同其它澳洲動物一樣,考拉,也成為土著文化與文明中許多神話與傳說的重要組成部分。
千百年來,考拉雖然一直是土著居民的一項重要食物來源,可是,這並不妨礙它們繁榮昌盛。1788年,歐洲人第一次登上澳洲大陸以後,John Price成為第一個記錄考拉這種動物的歐洲人。他在進入悉尼附近的Blue Mountains時詳細地描述了考拉。1816年,考拉第一次有了學名"phascolarctos cinereus",意即為"灰袋熊"。後來,人們發現,考拉根本就不是熊,於是,一個哺乳動物研究小組的成員將考拉叫做"marsupials"(意為"有袋類動物"),即剛出生的幼獸發育並不完全且需要在育兒袋中繼續發育的動物。諸如考拉之類的大多數有袋類動物均分佈於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在澳洲的土著語言中,考拉意即為"不喝水",儘管澳洲的方言多種多樣。在不同版本的殖民資料中,考拉曾被記錄為多個不同的格式,如cullewine, koolewong, colo, colah, koolah, kaola, koala, karbor, boorabee, 和 goribun等等。
當新的殖民者進入澳洲大陸的時候,毀林墾田開始了,澳洲本土的動物開始失去它們的棲息地。1924年,考拉在南部澳洲絕滅,新南威爾士的考拉也接近絕滅,而維多利亞的考拉估計不到500隻。於是,考拉毛皮的交易焦點開始向北轉向了昆士蘭。1919年,澳大利亞政府宣布了一個為期6個月的狩獵解禁期,期間,有100百萬隻考拉被獵殺。儘管1927年允許獵殺考拉的特別季節被正式取消,但是,當禁令重新被取消時,在短短的1個多月的時間,就有超過80萬隻的考拉被獵殺。
1930年,公開獵殺考拉的暴行迫使政府宣布,考拉在所有的州均成為被保護動物。然而,除了新南威爾士頒布了相關的法律之外,卻沒有法律來保護那些考拉賴以生存和隱蔽的桉樹林。
四足動物是動物界最高等的類群,它們都有脊椎骨,也都有盆骨連接在脊椎上,用來支撐體重,同樣都有胸廓,用來保護心臟和肺;四足動物通過鼻孔呼吸空氣,其四肢的頂端都由一根骨頭組成,下面則都有一對骨頭伸向手或腳,並均具手指或腳趾。
起源
最早的四足動物出現在距今大約3.7億~3.5億年前的晚泥盆世,這些仍然保留某些魚類特徵的水陸兩棲動物對於探索四足動物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為了解我們的祖先是怎樣從原始沼澤中爬出,並來到陸地上生活的過程提供了最豐富、最直接的信息。四足動物的出現,脊椎動物的登陸稱得上生命進化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正是由於這次生物事件,現代陸地生態系統的雛形開始形成,地球上才有了龐然大物--恐龍,才有了飛禽走獸,,才有了我們人類自己。
熊貓
考拉的四足動物特徵像四足動物考拉非常適於樹棲生活。儘管不象其它諸如樹袋鼠之類的樹棲有袋動物一樣,考拉並沒有明顯的尾巴,但這一點也不影響它出色的平衡感;考拉肌肉發達,四肢修長且強壯,適於在樹枝間攀爬並支持它的體重。前肢與腿幾乎等長,攀爬力量主要來自於發達的大腿肌肉。
考拉的爪尤其適應於抓握物體和攀爬。粗糙的掌墊和趾墊可以幫助考拉緊抱樹枝,四肢均具尖銳的長爪。前掌具5個手指,其中2個手指與其它3個手指相對,就像人類的拇指,因而可與其它指對握,這可以使考拉可以更安全自信地緊握物體。腳掌上,除大腳趾沒有長爪外,其它趾均具尖銳長爪,且第二趾與第三趾相連。
當接近樹木準備攀登時,考拉從地上一躍而起,用它的前爪緊抓住樹皮,然後再向上跳躍攀登。所以,當一棵樹成為考拉的家域樹而被經常攀爬的時候,考拉的爪在樹皮上留下的刮痕就非常明顯。另一個證明某棵樹被考拉所使用的標記就是,在樹基部會有考拉小球狀的排泄物。
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當處於安全的家域樹上的時候,考拉會自然地呈現出各種不同的坐姿和睡姿,同時也會因為躲避太陽或享受微風向而不停地在樹上移動位置。天氣炎熱時,考拉會攤開四肢並微微搖擺,以保持涼爽,而天氣變冷時,則會將身體縮成一團以保持體溫。
考拉下樹的姿勢是屁股向下地往下退。考拉經常下到地面並爬到另一棵樹上去,這時,它們常遭到家狗、狐狸、澳洲野狗的攻擊,或是被過往的車輛撞死撞傷。考拉能游泳,但只是偶爾為之。
考拉身上長有厚厚的皮毛,這對它們保持溫度的恆定很有利,而且,下雨時還可以當雨衣使用,以免身體遭受潮氣和雨水的侵擾。考拉的皮毛呈現出淡灰色到褐色等多種顏色,其中胸部、頸部、四肢和耳朵內側具白色斑塊。成年雄性考拉白色胸部中央具有一塊特別醒目的棕色香腺。
考拉尾部的皮毛特別豐厚,這是因為考拉經常將它作為坐墊來使用的緣故,而且常常被污染,以致考拉下到地面上屁股朝向你時,一時會難以發現它的存在。
成年雄性考拉體重一般在8-14公斤之間,而雌性則為6-11公斤,分佈在南部的考拉,因為需要適應較寒冷的氣候而擁有較大的體重和較厚的皮毛。
考拉大體歸屬為夜行性動物,在夜間及晨昏時活動旺盛,因為這比在白天氣溫較高時活動更能節省水分與能量消耗。考拉平均每天花18-22小時的時間來睡覺和休息,僅剩餘4個小時用來採食、活動、個人衛生清潔及與其它考拉進行交流。過去,因為考拉幾乎整天都在睡覺,所以,人們以為考拉是採食了桉樹葉而中毒的緣故。考拉這種幾乎整天都昏昏欲睡的狀態,實際上是它們在長期進化進程中形成的適應低營養的食物、同時節省能量消耗的有效的低新陳代謝適應機制。
考拉
考拉會發出多種聲音與其它考拉進行聯繫和溝通,雄性考拉主要通過吼叫來表明它的統治與支配地位,從而盡量避免打鬥消耗能量,並向其它動物表明它的位置。
雌性考拉不像雄性那樣經常吼叫,但也不一定,例如交配時,雌性會發出急促的尖叫聲,給人以正在相互打鬥的印象。母考拉與小考拉之間也會發出輕柔的滴答聲、嘯叫聲、溫和的嗡嗡聲和咕噥聲,溫和的呼嚕聲則表示對對方的不滿。但是,當考拉感到害怕時,都會發出一種類似嬰兒哭叫的聲音,同時伴隨著顫抖和搖晃。考拉也會用它們的腺體產生的氣味在樹上進行標記。
四足動物走路分解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