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炎
一種常見的消化性疾病
胃腸炎是一種常見的消化性疾病。多見於夏秋季。是由於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學毒物或藥品導致。胃腸炎主要表現為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發熱、食慾減退、體重減輕、大量出汗、皮膚濕冷、肌肉痛或關節僵硬、大便失禁等。胃腸炎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及對症治療。胃腸炎嚴重者由於嘔吐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敗血症等。胃腸炎經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 消化內科或感染科
● 胃腸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學毒物或藥品導致。
● 感染性胃腸炎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感染引起的。
● 常見感染途徑有:食物(尤其是海鮮),污染的水源,接觸被感染者,餐具不潔,進食前未洗手等。
● 毒物及藥物可引起化學性胃腸炎。
● 腹瀉,腹痛。
● 噁心、嘔吐。
● 發熱。
● 食慾減退。
● 體重減輕。
● 大量出汗。
● 皮膚濕冷。
● 肌肉痛或關節僵硬。
● 大便失禁。
● 虛弱。
● 極度口渴。
● 少尿或尿色加深。
● 皮膚乾燥。
● 口乾。
● 眼球下陷。
● 確診胃腸炎依靠血常規、便常規及培養等。
● 通過血液檢查,提示機體有無感染及貧血,如有感染可提示相應的病原體類型。
● 糞隱血可了解有無消化道出血,培養查看有無病菌生長,有助於診斷。
以上檢查不一定都做,醫生會根據你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合你的檢查,當然還有可能做一些其他的檢查,請你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
● 醫生診斷胃腸炎,主要依靠臨床癥狀、血常規、便常規及培養等確診。
● 臨床表現: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發熱、食慾減退、體重減輕等。
● 血常規:檢查可見白細胞正常或異常。
● 便常規:檢查可見異常。
● 便培養:檢查可見致病原。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等癥狀,容易與胃腸炎混淆,這些疾病有急性膽囊炎、急性胰腺炎等。
● 如果出現以上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醫生主要通過血常規、便常規及培養等來排除其他疾病,做出診斷。
● 胃腸炎主要使用藥物治療及對症治療。
● 某些病原菌(如彎曲桿菌、志賀菌、霍亂弧菌等)感染者可使用抗生素。
● 寄生蟲感染所致胃腸炎需使用抗寄生蟲藥物。
● 嘔吐患者要適量補充水分,不宜飲用碳酸飲料、茶、運動飲品、含咖啡因的飲料及果汁等液體。
● 如果嘔吐或腹瀉持續時間較長或有嚴重脫水,有必要進行靜脈補液。
● 嘔吐劇烈時可加用止吐葯。
● 如果腹瀉持續時間超過24~48小時並且沒有跡象表明有更嚴重的細菌感染,可加用止瀉藥。
● 胃腸炎嚴重者由於嘔吐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休克、敗血症等。
● 胃腸炎經積極治療一般預后較好。
● 注意飲食衛生 勤洗手,注意餐具衛生,生食和熟食分開放置。
● 不食不潔凈的瓜果 瓜果在吃前必須用清水反覆沖洗數次再吃。
● 凡能削皮的瓜果,應削皮后再吃。
● 避免進食刺激性飲食 對冷食和辣食等刺激性食物需根據個人條件、原有的飲食習慣和季節選擇,避免進食過量,尤其不應嗜酒。
● [1] 於皆平,沈志祥,羅和生。實用消化病學。第3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7.
● [2] 潘國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消化病學。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5.
● [3] Kasper DL,Fauci AS,Hauser SL,et al.哈里森內科學:消化系統疾病分冊。第19版。周麗雅,譯。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