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5條詞條名為彌陀寺的結果 展開
彌陀寺
瀋陽彌陀寺
彌陀寺(瀋陽彌陀寺),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白塔街道(白塔堡),建築面積16000平方米,寺中大雄寶殿分上下兩層,上層750平方米,殿內供奉三世佛及五百羅漢;下層建一能容納千人的講堂,將來供大德法師、學者講經佈道、弘法使用。
目錄
彌陀寺介紹
彌陀寺位於瀋陽市渾南區白塔街道,據現有史料,可追溯到明代。
《奉天通志》卷75記載了白塔“出生”的年代,“白塔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606年),為僧人德本監修。塔座用經過琢磨的白石砌成,塔旁有一廟宇名彌陀寺,故又稱彌陀寺塔。”根據《全遼志》記載,“白塔彌陀寺在城南20里”,明代嘉慶年間出版的《遼東志》,還繪出了瀋陽東衛城的地域圖,其中特意標明了位於城南白塔堡的彌陀寺。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白塔是瀋陽當時的一個標誌性建築。——至今仍然流傳著種種關於白塔的故事和說法。
歷史上白塔受過一次“傷”。那是清咸豐十年(公元1860年)農曆八月初七,塔頂被狂風吹毀。由於清咸豐年間塔頂被狂風吹掉,塔身震出裂紋,從而演繹出了“白塔鎮孽龍”的民間神話故事。建此塔以鎮東海犯境之孽龍,被鎮孽龍要逃出白塔,於是便“興風作浪”。讓人感到巧合的是,白塔塔頂被損的時候,白塔周圍有18家農舍受損;當年秋雨連綿,白塔堡河發生特大洪水,淹沒兩岸農田40里。故民間有“塔損18家,洪水40里”的說法。
按我國傳統習俗,一般有塔的地方,附近都會伴有寺廟。瀋陽“白塔”的名字就與寺廟有關,與瀋陽白塔相鄰的是一座叫“白塔彌陀”的寺廟。據傳,彌陀寺每到初一。十五寺院大殿之內向佛叩拜之人比比皆是,可謂是香火旺盛,香客不斷,人們祈求平安、吉祥。
1905年3月6日,日軍總攻瀋陽。日俄兩軍在瀋陽郊區發生激烈交戰,“白塔”被日軍當成了俄軍的軍事觀察所,為了防止俄軍通過制高點偵察到日軍的行動,日軍野蠻地用大炮摧毀了具有上百年歷史的“白塔”及彌陀寺。
解放后,在有關部門的不斷呼籲下,白塔於1999年得以重建。但是塔下的彌陀寺一直未建。瀋陽的廣大佛教信眾期望古寺重建,為此,瀋陽市佛教協會會長照元大和尚發悲憫心率市佛協諸位法師及善眾同發大願,與相關部門溝通、協商,終於促成彌陀寺與2012年4月份開工重建。
適逢十二屆全運會2013年在瀋陽召開,重建彌陀寺不僅為沈城廣大佛教信眾提供一座功能齊全的宗教活動場所,也為全運會增添一道人文景觀,更是向廣大運動員、教練員和國內外友人及遊客展示瀋陽宗教文化的一個窗口。
由於工程工期緊,耗資頗巨,非個人能力所能及,我們秉著:“大眾認同、大眾參與、大眾成就、大眾分享”原則,需仰仗諸方大德、護法善信各界友人,慷慨捐助,鼎力護持,共襄盛舉,植無上福田,施無量功德,方可成就道場。待古寺落成重煥神采,將立碑造冊,以流芳百世,德澤永駐,福報永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