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石石斑魚

寶石石斑魚

寶石石斑魚是一種可食用的魚,我國只產於南海地區。

名稱


中文名:寶石石斑魚
俗名:芝麻斑、石斑
學名:Epinephelus areolatus

生態分佈


寶石石斑魚分佈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國只產於南海。

形態特徵


寶石石斑魚
寶石石斑魚
一般體長25至30厘米,體表以及除胸鰭外的各鰭上滿布寶石狀斑點。胸鰭上具赤色條斑;尾鰭淺凹形,邊緣呈白色。石斑魚體長橢圓形,側扁而粗壯。口大,具發達的輔上頜骨,上下頜前端具少數大犬牙,兩側牙細尖,可向內倒伏。前鰓蓋骨后緣一般具鋸齒,下緣光滑,鰓蓋骨后緣具二粗棘,鰓耙中長,數目較少。體被細小櫛鱗,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相連,無缺刻,一般具11鰭棘(稀少為10個),14—18條鰭條,臀鰭具3鰭棘,8—9鰭條,第鰭棘最強。尾鰭圓形、截形或凹形。幽門盲囊10—20個。

習性


寶石石斑魚
寶石石斑魚
為暖溫性中下層魚類,多生活在岩礁底質海區,常棲息於沿海島嶼附近的岩礁間、珊瑚礁的岩穴或縫隙中,一般為夜行性,利用其嗅覺尋覓食物,白天則隱藏於岩穴內。石斑魚性兇猛,肉食為主,喜食魚、蝦、蟹類,不喜歡結群,飢餓時有自相殘殺現象。對鹽度的適應範圍很廣,可生活在11—41%的鹽度範圍內,最適水溫為22—28℃,18℃以下時食慾減退,15℃以下魚體就失去平衡。

營養與烹飪


低脂肪、高蛋白魚類,營養豐富。常用燒、爆、清蒸、燉湯等方法成菜,也可制肉丸、肉餡等。烹調時間不宜過長,否則會損失大量的氨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