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師兌簋

三年師兌簋

三年師兌簋,為西周晚期厲王前後器物。與元年師兌簋器形、紋飾完全相同。蓋有折沿,與器之子口相扣。口下和蓋緣均飾雙行橫鱗紋,腹飾瓦紋,圈足飾一周橫鱗紋。雙耳上端有獸頭,下有方形垂珥。三足有獸頭,足尖稍外卷。器蓋同銘,12行124字,重文3、合文1。

文物信息


三年師兌簋,西周晚期。通高22.7、口徑19.2厘米,重4.36公斤。

文物銘文


三年師兌簋銘釋文:
三年師兌簋銘文拓片
三年師兌簋銘文拓片
隹(唯)三年二月初吉丁亥,王才(在)周,各(格)大(太)廟,白右(伯佑)師兌,入門,立(中)廷,王乎(呼)內史尹冊令(命)師兌:余既令女疋(命汝胥)師龢父,(司左)右走馬,今余隹 ? (唯申)乃令(命),令女(命汝) ?? (司)走馬,易女(錫汝秬)鬯一(卣)、金車、(賁較)、朱虢(鞹)、(靳)、虎冟(冪)、熏(纁)裏、右厄(軛)、(畫)、(畫?)、金甬(筩)、馬(四)匹、攸(鋚)勒,師兌 ?? (拜稽)首, ? (敢)對 ? (揚)天子不(丕)顯魯休,用乍 ? (作朕)皇考釐公( ? 簋),師兌(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宗廟康宮


三年師兌簋與元年師兌簋,均出現周王在康宮(廟)祭祀的信息。康宮在成周,明見於作冊令方彝(令彝銘文)。康宮所在可能自昭王始修后,已逐漸發展為一個極大的宗廟宮殿群區,西周晚期青銅器伊簋記王呼令尹封冊命伊“官司康宮王臣妾、百工” (《 殷周金文集成》4287),康宮內需要眾多的奴僕與工匠為王室服務,亦足見其規模之大。故“康”在成周已近於一個區域名,康以後諸王宗廟因為都建立在此區域內,所以皆在其宮名前加“康”或“康宮” ,是標明其所在地,而並不是因為格外尊崇康王。如是,則這種稱呼可作為在成周的王室宗廟之特定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