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釗

西周第三位君主

周康王姬釗(?~公元前996年),姬姓,名釗,岐周(今陝西省岐山縣)人。周朝第三任君主,周武王姬發的孫子,周成王姬誦的兒子 。據《夏商周年表》,其在位時間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但存在廣泛爭議。

初封太子,在召公奭、畢公高輔佐下,正式登基,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東夷叛亂,北征略地,西伐鬼方,進一步加強統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召公奭、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周康王即位后,在召公奭、畢公高輔佐之下,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進一步加強統治,同時,先後平定東夷大反,北征略地,並且西伐鬼方。《小盂鼎》銘文所記對鬼方征討,斬獲眾多,僅俘人即數以萬計。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周康王在鎬京去世,謚號周康王,葬於畢原。死後其子姬瑕繼承王位。

公元前996年,在鎬京去世,謚號為康,安葬於畢原。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繼承王位

姬釗像
姬釗像
周康王姬釗,姬姓,名釗,是周武王姬發之孫,周成王姬誦之子。周成王在位時,將姬釗立為太子。
周成王臨終前,擔心太子姬釗不能勝任君位,於是命令召公奭和畢公高率領諸侯輔佐太子姬釗登基。周成王去世,召公奭和畢公高率領諸侯,引導太子姬釗拜見先王廟,反覆告誡他周文王、周武王能夠成就王業,來之不易,重要的是在於節儉,沒有貪慾,以專志誠信來統治天下,並寫作《顧命》。於是,太子姬釗即位,是為周康王。

成康之治

周康王即位后,遍告諸侯,向他們宣告周文王、周武王的事業,以申誡諸侯,寫下《康誥》。由於在周公旦、召公奭和畢公高等賢臣的輔佐下,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周康王命令畢公高作策文,分出成周的一部分民眾遷到郊區居住,作為成周的屏藩,寫下《畢命》。

分賜寶器

當時,楚國國君熊繹魯國國君伯禽、衛國國君衛康伯、晉國國君晉侯燮、齊國國君齊丁公一起輔佐周康王(《史記》誤作周成王)。由於齊、晉、魯、衛四國與周康王親緣較近,因此都得到周康王賜予寶器,而楚國與周康王無親緣關係,所以沒有得賜寶器。

去世子繼

周康王在鎬京去世,謚號康王,葬於畢原。死後由其子姬瑕即位,是為周昭王

主要成就


政治

周康王作《康王之誥》,除用大量篇幅來敘述登基事項,更有不少關於加強法律法規和治理整頓軍隊等治國政策。周康王登基伊始,便已制訂出一套比較合理的計劃。周康王一直孜孜不倦地按照既定的方針政策,履行他的治國安邦的理念。由於周文王、周武王在位期間,周朝就已經比較強盛,後來再經過周公、周成王的努力,周朝國力進一步得到發展。周康王即位后,繼續推行周成王在位期間所實行的國策,再接再厲,使經濟得到更大的發展,國庫豐裕,百姓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到處呈現一派昇平盛世的景象。百姓生活富足,犯罪案件逐漸減少,可以說是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司馬遷甚至在他的《史記·周本紀》中說周成王和周康王統治期間,天下安寧,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雖然有所誇大,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周康王治國的成功。所有這些,都與周康王的努力是密不可分。

軍事

鬼方之戰。鬼方(位於今陝西西北部、山西北部和內蒙古西部)是古代北方游牧族之一,經常侵擾中原地區。西周初年,周武王滅商后,曾將其放逐至涇、洛(今陝西涇河、洛河)以北,令其按時入貢。後周軍因鎮壓三監之亂以及進攻東部的淮夷等而放鬆對西北方的控制,鬼方部落乘機從岐周(今陝西岐山)以西和隴(今陝西干陽、隴縣)之間,經常對西周西北邊境侵擾,威脅周都鎬京(今陝西西安西)。
周康王二十五年,為了消除邊患,周康王命盂率領大軍進攻鬼方。鬼方亦調兵迎戰。經兩次大規模作戰,周軍斬殺鬼方4800多人,俘獲其4名首領及以下1.3萬多人,還繳獲很多車馬和大量牛羊。周軍將鬼方又驅逐至遠離鎬京的汫隴和岐周以西。周西北邊境暫安。經過兩次大規模的作戰,戰鬥力已經大大增強的周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殲滅敵人四千八百多人,俘獲一萬三千多人,並繳獲大量車馬和牛羊等戰利品,使邊境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得到安定。

人物事件


趣聞軼事

春秋時期的公元前538年,楚國的大夫伍舉向追求霸業的楚靈王提到歷史上夏啟、商湯、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穆王、齊桓公晉文公的功業,其中提及周康王有“豐宮之朝”的功業。東漢經學家服虔認為,豐宮是周成王廟的所在地。

周墓考古

1954年在煙墩山土墩墓出土了青銅器12件,其中有國家級經典文物“西周宜侯夨簋”。

人物評價


椒舉:“臣聞諸侯無歸,禮以為歸。今君始得諸侯,其慎禮矣。霸之濟否,在此會也。夏啟有鈞台之享,商湯有景亳之命,周武有孟津之誓,成有岐陽之搜,康有酆宮之朝,穆有塗山之會,齊桓有召陵之師,晉文有踐土之盟。”
司馬遷《史記》:“故成康之際,天下安寧,刑錯四十餘年不用。”
司馬貞史記索隱》:“成康之日,政簡刑措。”
趙瑩、劉昫等《舊唐書》:“昌、發啟國,一門三聖。文定高位,友於不令。管、蔡既誅,成、康道正。”

史籍記載

《史記·卷四·周本紀第四》

人物爭議

夏商周斷代工程考證將周康王在位時間定為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96年,在位25年。《考古》雜誌2007年3月發表朱鳳瀚的文章《堯公簋與唐伯侯於晉》,介紹香港地區私人收藏的西周青銅器堯公簋,其銘文有“唐伯侯於晉唯王廿又八祀”的內容。如將此器定康王時,則康王28年已為西周早期偏晚段,與器物年代不盡合,且康王年代由夏商周斷代工程《簡本》的25年至少要延長為28年,會造成昭王與穆王年代下移,擠壓西周中期其他王在位年數,導致原本就很擁擠的西周中期諸王年譜調整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