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漠土
寒漠土
寒漠土區氣候嚴寒乾旱。在甘肅、青海分佈區,年平均氣溫分別-3-0攝氏度和-6-2攝氏度;西藏、新疆分佈區,年平均氣溫-10-8攝氏度;最冷月和最熱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2攝氏度左右和4-6攝氏度,全年6-8月的月均溫在0攝氏度以上。土壤有凍結層,暖季夜凍晝融交替頻繁。
一般年降水量20-70毫米,甘肅分佈區可達80-100毫米,但90%以上的降水集中於5-9月。植被為高寒荒漠類型,優勢種有墊狀駝絨黎、紅砂、含頭草等,伴生沙生針茅、青藏薹草、千葉棘豆以及墊狀蚤綴等,生長十分稀疏,覆蓋率低於10%,甚至不及5%。所處地形為高原寬谷,古湖盆平原和準平原化的山原面,以及山麓坡地和洪積扇。成土母質為岩石風化的殘積坡積物和洪積物、湖積物、沖積物以及冰水沉積物。
寒漠土是高山特有的冰磧地衣和流石灘植被下發育的土壤。在中國,分佈於青藏高原及新疆等高山現代冰緣地區,海拔5200—5600米。所在地形多為分水嶺、古冰斗和古冰磧平台。脫離冰川影響最晚,成土年齡最短,生物作用和化學風化過程都很微弱,寒凍風化作用強烈,岩流、石海、倒石堆十分發達,土壤石質化,土粒常填充於石縫,故不能形成連片土被。土層極薄,厚約20—30厘米,剖面分化不明顯。土表常有微向上突起的融凍結殼,或繩紋狀融凍泥流痕迹。表層呈暗灰棕色,有機質含量<0.5%;下部土體為灰棕色堅實冰土層,微顯片狀結構。土壤呈中性至鹼性反應,pH值7.0—8.5。胡敏酸與富里酸之比值為0.11。粘土礦物以水化度低的水雲母為主。在牧業上利用價值很小。
寒漠土土體淺薄,一般厚40厘米左右。表土層為1-2厘米鬆脆的孔狀結皮。地表可有礫冪和“漆皮”。土壤通體強石灰反應,表皮層以下出現灰白色粉末狀或菌絲狀碳酸鈣澱積物。土體富含礫石,顆粒粗,但湖積母質發育者礫石少或不含礫石,顆粒較細,地表有明顯龜裂。
寒漠土富含碳酸鈣,且剖面自上而下增強,有向下淋淀的趨向。寒漠土尚有易積累特徵,但全鹽量變化大以表土層和亞表層最高。組成中的陰離子以氯根和硫酸根為主,陽離子以鈉、鉀為主。表土層和亞表層的硫酸根/(碳酸根+重碳酸根),氯根/硫酸根和(鉀+鈉)/(鈣+鎂)的比值為4.5,2.5和7.1。由於土壤有機質和粘粒缺乏,陽離子交換量甚低。土壤有機質、全氮、磷、鉀以及鹼解氮和速效磷均貧乏,速效鉀含量稍高,主要與鉀鹽存在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