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千里長城的結果 展開
- 德國長城
- 高麗王朝時期修築的防禦工事
千里長城
德國長城
德國千里長城建於近兩千年前的羅馬帝國時期。古羅馬人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北方“蠻族”入侵。當時,強盛的羅馬帝國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為抵禦日耳曼人,在北方邊疆修建了綿延千里的界牆。今天,德國千里長城(羅馬界牆)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目錄
除了中國著名的“萬里長城”之外,德國也有一段引以為自豪的“千里長城”,它位於德國巴符州、萊法州、黑森州和巴伐利亞州。作為古羅馬帝國邊界的一部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去年7月15日正式將“德國長城”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7月31日,在“阿倫長城博物館”,工作人員奧伊特諾伊爾女士向我介紹說:“人人都知道中國的‘萬里長城’非常雄偉,而‘德國長城’的大部分埋於地下,數百年來,挖掘和修復工作一直在進行中。”
從阿倫到賴瑙,從埃林根到魏森堡,最後到今夏剛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多瑙河名城雷根斯堡,我雖然只是踏訪了“德國長城”的后一段,但那本來非常陌生的德國長城容顏在我的眼中逐漸清晰起來。
2000年前,古羅馬帝國疆域遼闊,綿延5000多公里,橫跨歐、亞、非三大洲,雖然強盛至極,但也不得不像古代中國一樣,在北部邊境築起一道城牆,用以抵禦外族入侵。那時,歐洲北方民族文化落後,被古羅馬人稱為“野蠻人”。在還沒有築起城牆之前,古羅馬帝國大多以易守難攻的大河如多瑙河、萊茵河等為天然邊界。
公元100年到260年,約兩萬古羅馬士兵在多瑙河以北、萊茵河以東築起一道約550公里的防禦工程。據考證,這條形似“Z”字形的長城起自萊茵布羅爾,經過科布倫茨、美因茨、海德堡,最後到雷根斯堡,途經大大小小60多座主要城鎮。
“德國長城”是由土牆、石牆、壕溝、柵欄及900座簡易瞭望塔以及120多座大大小小軍營組合而成。起初,簡易瞭望塔都是用木頭建造而成,與柵欄組成防禦工程,後來的一些簡易瞭望塔主體結構用石磚建成,但頂部依然是木質結構。
德國長城委員會負責人安德烈亞斯·蒂爾告訴我,簡易瞭望塔是否與當時中國長城的烽火台類似,用烽火信號快速傳遞異族入侵的消息,迄今還沒有得到完全考證,但“我們認為是用烽火信號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傳遞的。簡易瞭望塔之間相距400米,均在目力可及的範圍內”。
事實上,“德國長城”的主體部分是軍營。“阿倫長城博物館”現址就是當時古羅馬一座很大的軍營。軍營的構造類似中國古代的“四方城”:城門分正門、邊門和中門,上有瞭望塔,城牆將各個方向的城門連接起來,城內有指揮所、士兵宿舍等。
非常有意思的是,古羅馬人或許特別喜歡洗澡,凡有軍營之處一般都設有澡堂,而這些澡堂也對平民開放。魏森堡軍營附近數百米就有一個被挖掘出來的非常完整的澡堂,現已被闢為博物館。
公元260年後,在異族的不斷進攻下,國力日漸式微的羅馬帝國再也無法統治遼闊的疆土,勢力範圍不斷萎縮,“德國長城”也日益衰敗,最終失去了其原有的軍事防禦作用,但仍殘存了千餘年後才逐漸消失。
據記載,至少在1780年時還能看到部分石牆的遺跡,可惜當時殘存的石牆也“難逃厄運”:被老百姓搬回家蓋房子去了,或者乾脆被利用蓋起了民宅。在雷根斯堡老城,黑色的古羅馬軍營石牆與現在的居民樓合為一體,或許就是最好的佐證。
根據長城博物館的文獻,歐洲人研究“德國長城”的歷史始於1455年。數百年來,從事“德國長城”歷史的研究一直在斷斷續續地進行著。198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英國哈德良長城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這是第一段古羅馬“邊界”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一向重視文物古迹的德國隨即進一步加大了對古羅馬帝國在德國“邊界”的歷史和文化的挖掘研究。
1997年,在阿倫和魏森堡兩個城市的倡議下,德國推出了“德國長城之路”旅遊項目,並在阿倫建立長城博物館,重點介紹“德國長城”歷史。2003年,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德國成立了“德國長城委員會”,統一從事維護、研究和宣傳“德國長城”工作。
“德國長城”全名叫“上日耳曼和雷蒂安邊牆”,上日耳曼和雷蒂安是當時古羅馬管轄下的兩個省份。該長城對當時保護古羅馬境內百姓的生活和貿易往來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今,它是德國最大的名勝古迹。德國長城委員會正在制定一系列計劃,加大對“德國長城”的宣傳力度,使其成為德國旅遊地的又一顆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