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觀點
群眾觀點
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工作路線,執法為民是政法機關的根本宗旨。劉少奇指出,“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這一切,就是我們的群眾觀點,就是人民群眾的先進部隊對人民群眾的觀點。”他的這一重要論述,闡明了黨的群眾觀點的內容。
群眾觀,指的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對待群眾的立場和態度。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群眾觀點是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一個基本觀點,也是馬克思主義政治觀的一個最重要的觀點。堅持馬克思主義群眾觀,是由我們黨的性質和國家政權的性質決定的。它認為,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人民群眾的生產活動是整個社會全部活動的前提和基礎,以不同形式從事和促進生產實踐活動的人民群眾,必然會對社會的發展起決定性作用;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任何真正有價值的精神財富,都是對人民群眾所從事的實踐活動的概括和總結;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他們推動著社會制度的變革和根本變革。這些觀點主要包括: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點、竭誠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觀點、幹部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觀點、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等。以上這幾個方面相互聯繫,構成了黨的群眾觀點的有機整體。
正是基於這種唯物史觀的認識,我們黨在領導中國人民的長期鬥爭實踐中,創造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路線。其主要內容是: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鬥與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與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保障人民權益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一致性。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根本工作路線,也是我們黨的根本的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路線,就能保證黨與群眾的血肉聯繫,保證黨的各項工作的成功。群眾路線的實質,就是代表人民群眾,為人民謀利益,就是要執政為民。這也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
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十分重視黨同群眾的關係,重視做群眾的工作,早在150多年前,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共產主義者同盟時,就關注著黨群關係,正是他們提出的一系列理論觀點,為確立共產黨與人民群眾的基本關係奠定了基礎。然而,把黨群關係的好壞、親疏與黨的執政地位相聯繫,卻是在無產階級即將奪取政權以及成為執政黨之後。
在此期間,列寧曾經把人民群眾比作大海,而共產黨人和黨的幹部只是滄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群眾比作大地母親,把布爾什維克黨比作安泰,這說明密切黨群關係,對於黨奪取政權、鞏固政權並長期執政,具有決定意義。但由於歷史條件的限制,他們沒有明確提出群眾路線的科學概念。
群眾路線作為我們黨的獨創,它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它是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隨著中國革命的建設和發展,隨著我們黨認識的不斷深化,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得到完善、豐富和發展。
群眾觀點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立場和根本觀點,是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根本出發點。每個共產黨員都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
人民群眾是 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力量源泉,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領導人民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成就,一個根本原因,就在於黨始終深深地紮根於人民群眾之中,人民群眾為黨提供了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在新的歷史時期,牢固樹立群眾觀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牢固樹立黨的群眾觀點,就要毫不動搖地相信和依靠群眾,善於化解群眾中的不良情緒,始終把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以及全部工作的根本依據,團結和帶領群眾不斷前進。同時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實現黨群關係制度化,從制度上保證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繫。群眾觀點、群眾路線的核心是“密切聯繫群眾”,它與理論聯繫實際、批評與自我批評是我們黨的“三大作風”之一。
當代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豐富和升華,人們對與自己相關的事件更加註意,當代只有加強對群眾的了解,才能真正地為人民辦實事,這也是建設現代化國家、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
新時期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是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堅實基礎。站在群眾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利於幫人民更好、更多地解決民生問題;也可以加強黨的領導地位。我們的黨之所以會成為執政黨,在一定的程度上就是因為我們堅持走群眾路線,為人民辦事,解決人民的切實問題。在現代加強建設、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
明確著眼點,夯實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思想基礎
要強化理論武裝。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是新形勢下促進、保證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思想武器。要不斷深化學習、提高素養,加深對密切聯繫群眾的基本觀點、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把握衡量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基本標準,以適應市場經濟環境和群眾的實際需求。
要嚴格制度約束。要嚴格形勢分析制度,定期檢查黨組織決議的制定、執行過程中是否存在違背群眾意願的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查找突出問題,力爭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要嚴格檢查講評制度,結合民主生活會,總結講評對黨組織密切聯繫群眾、為基層辦實事、辦好事的情況,並以此作為批評與自我批評的重要內容。要嚴格群眾評議制度,暢通群眾表達意見的渠道,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以真心換取群眾的真話。
選好結合點,找准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有效途徑。
首先,要同黨組織建設相結合。要把密切聯繫群眾作為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內容,從組織上保證每一名領導幹部都能自覺地實踐黨的群眾路線,不斷加強自身的黨性修養。要做到“五個不爭”,即在行使職權上,不爭誰大誰小;在處理工作上,不爭誰說了算;在原則問題上,不爭個人的面子;在使用幹部上,不爭一己的好惡親疏;在生活待遇上,不爭誰先誰后。
其次,要同中心工作相結合。只有圍繞中心,才能抓住大局,才能實現密切聯繫群眾的根本目的。既要抓物質建設,又要抓精神建設,以聯繫群眾的成果促進中心工作的順利開展,以中心工作的有效開展,保證密切聯繫群眾向更深、更廣處延伸。
第三,要同本部門、本單位實際相結合。群眾看待領導幹部、看待一級黨組織,往往是從身邊具體的事情開始的。因此,要堅持有什麼問題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解決什麼問題,致力於優化內部環境。要切實做到“抓大事、做實事、辦好事、不出事”,力爭做到群眾有呼聲,黨組織有回聲;群眾要求辦,黨組織有行動。
抓住關鍵點,樹立領導幹部密切聯繫群眾的良好形象
領導幹部要把權力使在為群眾服務上。要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堅持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領導幹部要把心思用在解決群眾疾苦上。要時刻做到心繫基層辦好事,履行職責帶好頭,群眾面前做榜樣,獻身事業當好官。凡是群眾生活上的難題,都要千方百計地解決,做到以關心群眾促穩定,以解決問題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