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聖劈掛
大聖劈掛
大聖劈掛門是一項集結兩門功夫的武術流派。“大聖”是指齊天大聖孫悟空,亦即猴拳;“劈掛”,即劈掛拳,是中國北方一種長橋大馬之拳法,又稱披卦拳,始於明代。
猴拳,或稱大聖拳,乃由陝西人寇四所創,傳人耿德海自幼學劈掛拳,後來又得寇四猴拳真傳,之後便創立了“大聖劈掛門”。大聖拳主攻下三路,而劈掛拳就主攻上三路,又有七十二把擒拿手主攻關節。
明代名將戚繼光(1528–1587) 在「紀效新書」中對劈掛拳有精闢的論述。他在「拳經捷要篇」中說『披掛橫拳,快也。「披」者披掛戰衣之意。 「劈,橫」皆為拳術招式。猶如轆使翻扯,立劈橫抽,直來橫擋,橫來直擊,轆敵進犯不得,勝似戴盔披甲。』又說『活足朝天而其柔也。』這是指劈掛拳腿法之靈活。正是對劈掛拳中提膝護胸,勾足蹶肋,左右抹面等腿法的讚譽。劈掛門的步法靈活多變,步步連環,形成逢進必跟,逢跟必進,要求迫 步入馬,動作特點為擰腰切胯,前握后扣,大開大合,兩臂調直,摟臂合腕連環劈掛,做到腰似轉軸,手似鞭桿,渾身之力通於肢端如大河奔流,一瀉千里之氣勢。
大聖劈掛
耿德海為人正直,功夫精湛,在北平一帶響負盛名,曾在馮玉祥將軍部隊教授軍中大刀隊國術技擊。其後又被當時政府聘請到南京中央國術館任職。耿德海除盡得其父及寇四真傳外,亦曾隨多位名師,如杜心五、劉寬德等學藝,可謂博大精深。但耿德海並不自滿,更要追求完美國術,因此他將所學之劈掛拳、猴拳、自然門、太祖拳、形意拳、八卦、太極、黑虎門等等的功夫溶匯貫通,去蕪存菁,創立了大聖劈掛門。
劈掛拳主快攻,大開大合,腰馬發勁,強勁無匹,主上三路;猴拳靈活多變,虛實飄忽,可剛可柔,五路猴拳(迷猴、醉猴、企猴、石猴及木猴)五訣、主下三路。凡學猴拳者必先學「地蹚四平拳」,以練好磙地和撲跌的功夫。
除了跌法,還有打法與拿法。大聖劈掛門共有七十二把擒拿手,主拿人體各主要關節,而每一拿法又有三種破法,共二百一十六把。
拳術除了劈掛拳三路、猴拳五路、太祖、八卦、太極、形意之外,還有燕青拳、八極拳、黑虎拳、二郎拳、迷蹤拳和摔角等共三十八套。
兵器有單刀、九州棍、劈掛劍、蛇矛、劈掛棍、真武劍、猴子天門棍、武當劍(劍士郭歧鳳傳)、地蹚鳳凰輪、六合判官筆、虎頭雙鉤、十三節獨龍鞭、大哨子、攔馬橛、蛇茅槍、春秋大刀、形意刀、對坼兵器有對棍、單刀對槍、雙刀對槍、三節棍對槍、大哨子對槍等。
練功快門有功力球、鐵沙包、指力包、沙包...等。
耿德海後來成為鏢師,且在南京中央國術館任刀、劍科總教練。在八年抗戰時期,更在東北軍執教大刀隊,因而成為日軍針對目標。往後,耿德海前赴廣州再執教數年,最後植根香港,1930年成立民眾國術社,開始發揚大聖劈掛門拳術,成為一代宗師,在眾多弟子中,最享負盛名的有“馬騮王”之稱之陳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