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4條詞條名為大橋村的結果 展開

大橋村

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灑漁鄉大橋村

該行政村隸屬雲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灑漁鄉,海拔1942米,年平均氣溫11℃,年降水量729.7毫米,適合種植蘋果、玉米、水稻等農作物。

徠該村東鄰巡龍村,南鄰三台村,西鄰聯合村,北鄰舊圃鎮。轄30個村民小組。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15394畝(其中:田2462畝,地12932 畝),人均耕地 1.29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洋芋等作物;擁有林地7468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751畝,人均經濟林果地 0.31畝,主要種植蘋果、梨等經濟林果。

基礎設施


(一)給水設施
全村大部分村民小組已經通自來水,全村有560戶飲用井水,還有20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 6%)。
(二)電力設施
大橋村現在電網改造已全部完成供電線路為220伏電力線,現有電力設施基本夠用。
(三)道路設施
大橋村到鄉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已硬化路面。
(四)排水設施
大橋村現狀排水除集鎮片區有少量利用硬板路兩側矩形溝或明溝排放,大部分排水均利用自然地勢,沿溝道、小箐自然流淌,最後排放至附近河流。
(五)電訊及廣播電視
大橋村有3006戶通電,有23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280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 %、34.48 %和36.78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185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2560戶(分別佔總數的75.67%和23.37%)。
(六)環衛設施
目前,大橋村的環衛設施非常簡陋。在生活垃圾處置方式中,由農戶自行焚燒或填埋處理,而學校、村委會、農貿市場片區的生活垃圾先集中堆放,定時由村委會統一收集至鄉鎮府集中處理。
(七)工業企業
無工業企業
(八)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小學1所,距離鄉中學2公里。
(九)醫療衛生
到2徠010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20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2公里。
(十)農貿市場
村內建有一個蘋果交易市場,蘋果物流園正在建設中。

農村經濟


通水泥路
通水泥路
該村種植業總產值 4258.09萬元,佔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85%;畜牧業總產值370萬元,佔全村工農業總產值的15%;國民生產總值4628.09萬元;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村,“糧、煙、果、畜、苗”是本村的五大經濟支柱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2429戶,鄉村人口9950人,其中男性 4881人,女性5069人。其中農業人口9950人,勞動力4824人。該村以漢、彝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住),其中漢族9783人,彝族167人,其他民族0人。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955人;享受低保 392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3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地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橋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大橋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50公里,距離中學0.6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208人,中學生64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1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61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00.00畝,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集體總收入5.00萬元,有固定資產5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村莊全貌
村莊全貌
該村建有黨支部4個,下設30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78人,其中男黨員161人、女黨員17人。該 村黨支部2005年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2004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村委會由主任、副主任、委員組成,下設30個村民小組。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2個,共有團員382人。該村團總支2003年被評為先進基層團總支。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由於歷史的諸多因素造成我村人畜飲水極為困難.2.人的思想素質比較底市場意思薄弱.3.村莊坐落擁擠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脆弱.4.村內一些水壩被洪水沖跨。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抓計生,重教育,倡個體,興勞務.強農牧,建和諧,樹形象。穩糧,強畜,興勞務,倡個體。

人文地理


大橋村下轄11個自然村30個村民小組,全村交通良好,便於各自然村的聯繫以及行政村間的聯繫。整個村域內居民點比較集中,便於水、電、路燈基礎設施的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整體建設。
根據村莊發展要求,整合分散的居民點,控制村民無序的自建房,把全村30個村民小組,整合成為4個自然村,限定村莊建設用地範圍,節約土地。

新農村建設


1.堅持基礎設施適當超前,以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建設重點。
2.以改善各個自然村的居住環境質量為切入點,加強內部環境建設,突出村鎮功能。
3.居住建築用地建設以政府投入結合村民自籌為主,適當引入市場幫扶,集中建設住房,形成配套有較完善設施的居住村落。
4.配套建設村鎮公共設施、社會服務設施,創造條件提高村內的綜合建設水平,豐富人民群眾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