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高樓鄉的結果 展開
高樓鄉
甘肅省武山縣
高樓鄉為消歧義詞條,中國行政區劃中有:甘肅省武山縣高樓鄉、山東省微山縣高樓鄉、甘肅省慶城縣高樓鄉、浙江省瑞安市高樓鄉。其中瑞安市高樓鄉地處飛雲江上游,臨近花岩國家森林公園,這裡山清水秀、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寨寮溪風景區中心區域。高樓鄉現有楊梅基地9591畝,楊梅產量3500噸。“高樓”牌楊梅以果大、色艷、味佳而聞名遐邇,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在浙江省國際農博會上榮獲優質獎,是浙江省綠色農產品。2003年獲得“九峰杯”浙江省首屆十大精品楊梅評選會優質獎。
高樓鄉位於武山縣西面半乾旱山區,距縣城30公里,地勢西高東低,平均海拔1840米左右,平均氣溫9.6℃,屬溫帶大陸半乾旱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80mm。有21個村3743戶18805人,全鄉總耕地面積46957畝,其中川地2395畝,山地44562畝。漳河由西向東流過,水資源充足,加之土質肥沃,特別適宜種植業發展。
經濟發展
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群眾生活水平不斷得到提高。通過政府的大力宣傳引導,扶持帶動,高樓鄉的種植結構從根本上得到了改變。按照“川道蔬菜山區藥材”的發展思路,高樓鄉在山區15個村在保證糧食種植的基礎上,發展種植中藥材3500多畝,種植洋芋3100多畝,戶均達到1畝藥材、1畝洋芋。地膜糧食種植達到2100畝,複種套種各類經濟作物800多畝,不但保證糧食自給,而且增加了農民收入。蔬菜大棚和冬暖棚的建設得到了較快發展,建成大棚69個,冬暖棚9座,全鄉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600多畝,高樓的辣椒,皮薄肉厚、色鮮味香、儲存時間長,深受人們青睞。
基礎建設
(圖)瑞安市高樓鄉
特色經濟
特色經濟發展較快。傳統木雕工藝,已有很久的歷史。在政府的重視、扶持和引導下,仿木雕刻工藝,有了快速的發展,尤其是仿古供器、團桌、花架等在省內外已佔有很大市場,現已發展木雕加工點4個,民間木雕藝人13人。養殖業迅猛發展。在退耕還林區套種牧草,帶動了小家畜的養殖,全鄉已形成養殖大戶40多戶,羊只存欄達到2100多隻,養豬350多頭。
旅遊發展
旅遊業發展具有潛力。位於高樓鄉南部,作為三國古戰場之一的鐵籠山,有著悠遠的歷史流傳,許多景點在民間都有神奇的傳說,開發鐵籠山旅遊資源,是挖掘歷史韻味,打造地方品牌,發展地域經濟的重要舉措。
(圖)高樓鄉
自然資源
全鄉有可開發的濱湖澇窪地和淺水灘11萬畝,有豐富的蘆葦、荷花、蘇菱等水生植物資源,水陸交通便利,京杭運河縱貫南北,徐沛公路、京廣鐵路沿邊經過,區域內有萬畝天然荷花資源,開發規範,河道暢通,風影優美,氣候宜人;漁家風俗一日游,讓遊客覽遍湖上美景、嘗盡湖中美味,親身體驗漁家生活,別有一番風味。
特色產業
高樓鄉立足資歷源優勢,大力實施“以湖富民、以水興鄉”戰略,堅持以結構調優、產業調強、規模調大、農民調富為指導,突出發展名特優新水產品養殖,實現了由單一水產品向多種經營主導型轉變,形成了湖區特色鮮明的主導產業和優勢產品,建立起了有特色、有況爭力有漁湖產汪體系和經濟結構,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使全鄉農業和農村經濟躍上了一個新合階,並被授予“特色農業鄉鎮”。2001年,全鄉各類型開發面積突破10萬畝,漁業養殖總面積達到7萬畝,圍網養殖蟹2萬畝,其中,河蟹、青蝦、烏鱧、黃鱔等名優水產品養殖達到6.5萬畝,精養面積佔90%以上,圍繞結構調整,立足服務,形成各類協會、股份化司、服務中心、推廣中心、示範基地等合作經濟組織118家。高樓鄉擴大完善了利民、永勝水產品批發市場,日交流水產品30多噸;同時積極組織培訓銷售隊伍,並在各大城市設立銷售點,提供信息銷售服務,形成產供銷一條龍,努力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進一步增強了品牌意識,全鄉漁湖產品均以“微山湖牌”作為統一品牌,加大了宣傳力度,提高了“微山湖”河蟹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依靠名牌產品推動了漁業生產經營的發展。全鄉成立水產品加工、銷售、運輸、開發等各類企業60家,實現了貨暢其流,增加了群眾收入。
水禽養殖
高樓鄉把發展水禽養殖作為工作的重頭戲來抓。規劃建設了永勝、官莊、泄洪槽、利民開發區四大義大利養鵝基地,同時發展一家一戶散養,在開發區、引水河建立散養基地。鄉政府制定了激勵政策。一是在基地養鵝,鄉政府無償提供場地;一是發展揚州鵝,每隻鵝養殖戶交2元,村扶持2元,不足由鄉里補;三是對揚州鵝種源基地,鄉政府統一規劃、統一架電,進行封閉式管理;四是積極鼓勵鄉機關班幹部發展養鵝。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在全鄉掀起了水禽養殖熱潮。揚州種源鵝於2001年4月10日進入基地,首先在高樓鄉落了戶。養鴨,在鞏固原有規模養殖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了南北沿河散養基地,積極推進大湖規模放養,培植1000隻以上規模的純微山湖麻鴨養殖戶30戶,推廣每戶30-50隻的散養。同時,積極配合微山縣畜牧局做好微山湖麻鴨的提純複壯。將1萬隻微山湖麻鴨種苗已分配給一批養殖經驗豐富的湖裡養殖戶。全鄉水禽存養量達到96萬隻。
基礎設施建設
高樓鄉規劃建設了利民萬畝開發區,借鑒安徽潁上縣八里河鎮國家級高標準魚池建設的經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分步驟實施,同時與科技示範園、名優養殖、水產品批發市場、水產品加工、水上商業街和漁家民俗旅遊風景線等項目有機結合起來,建成集高效養殖、高效種植、生態旅遊於一體的高效綜合開發區。鄉村道路建設進一步加快,永勝管區15公里水泥路、利民水泥路,高樓、四段、小閘防汛路全部建設竣工。規劃建設了高樓、利民客貨運碼頭。
(圖)高樓鄉
全鄉有醫療衛生機構20個,衛生技術員36人,病床58張。中、小學14所,教師120人,學生1670人。轄區內有機關單位10個,黨支部11個,黨員288人,村村通電視、電話,通訊設施發達。
鄉黨委、政府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發展抓項目,經濟抓特色,保證抓黨建”,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源培植的目標,突出蘋果、黃花、蔬菜、草畜基地建設,狠抓香包刺繡產業,使特色經濟日益凸現。
200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605元,人均產糧506公斤,優質紅富士蘋果栽植累計達到18000畝,果品總收入1102萬元,人均960元;黃花菜栽植累計達到5237畝,總收入328萬元,人均285元;蔬菜生產累計建鋼架大棚647座,總收入194萬元,人均169元;累計種植紫花苜蓿6900畝;規模養殖戶累計達到280戶,舍飼養牛260頭,養羊1700隻。並以小康農宅、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公司等為突破口的亮點項目建設,帶動了全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為構建和諧新高樓奠定了堅定的基礎。
(圖)高樓鄉大棚黑炭梅
農業
效益農業發展勢頭良好,市場前景廣闊。楊梅和大棚茄子是該鄉兩大支柱產業。全鄉楊梅種植面積近10000畝,產值達3500萬元,2007年“高樓牌”楊梅被評為浙江省十大精品楊梅, “高樓牌”楊梅家喻戶曉;大棚茄子基地1500畝,產值達900萬元,“高綠牌”大棚茄子市場前景廣闊。
高樓楊梅觀光園因地制宜,發揮山區山地資源優勢,以發展楊梅生產,增加村民收入,走共同富裕道路為目的。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形成了以楊梅合作社為中心,以種植大戶為骨幹,以全鄉村民為依託的楊梅生產專業化、產業化格局。結合高樓鄉寨寮溪風景旅遊,辦好高樓楊梅文化節,以楊梅文化節宣傳為主體,宣傳高樓楊梅。同時在高樓的風景區或風景區附近,開闢楊梅旅遊觀光果園,以楊梅旅遊觀光果園為依託,推出以“游高樓山水,品高樓楊梅”為主題的楊梅觀光旅遊活動,使各個旅遊風景區真正成為展示高樓楊梅的窗口。
旅遊業
古代高樓有“鳳樓十景”:“鐘山鳴鶴、洪灘浴鷗、鰲峰疊翠、蓮沼凝香、清潭泛月、羅水觀魚、鵝尖殘雪、霞橋綠蔭、馬岩夕照、米洞曉煙” ,景色秀麗,古已聞名。
自然景點
寨寮溪:屬於省級風景名勝區,溪流蜿蜒曲折,變化多端,溪面依山順勢,清新空曠,溪水碧波蕩漾,清澈明凈,溪畔綠洲石灘,灘潭相間,既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田園風光,又不乏濃郁的浙南山鄉野趣。
回龍澗:在高樓鄉軟山一帶,佔地5.2平方公里,澗長2000多米,迂迴曲折,其中瀑、潭、洞、岩錯落分佈。1992年4月,它被列為寨寮溪的一個景區。
鵝尖山:又名高樓山,橫跨高樓與營前、寧益鄉境。因山頂像鵝頭,得名鵝尖,海拔764.3米。巍峨峭拔,穹崖干霄。登頂遠眺,心曠神怡。
文物遺跡
卓府遺址:位於大京底村,是一座始建於明嘉靖廿四年(1545年)的古建築遺存, 歷經五百多年的風雨而保存下來的這座明代庭院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當地人稱為“卓府城”。
上村雍正土樓:坐落在高樓鄉上村鵝尖山東麓,倚山面溪,有57省道從樓前不遠處穿過,系夯土牆體的長方形兩層圍樓結構,是上村大宗闕氏祖居。“雍正土樓”的建築形式,繼承了閩南客家土樓的獨特風格,又結合了浙南民居建築的某些風格,具有較高的建築價值。
東村唐代摩崖石刻:2003年底,東村農民在該村石佛山上發現隱蔽的石刻佛像崖畫群,這些摩崖字畫全部被雕刻在一組高6米、長9米的岩壁上,由40個題記和5尊佛像組成。已有1343年的歷史,具有較高的藝術水準。孚澤廟: 孚澤廟位於上澤村,是一座始建於宋代的古建築遺存。
上澤宋代古村落:是浙江省現存為數不多的宋代古民居群。上澤宋代古村落現在還留有磚石建築120座270間,總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與高樓山水的清純靈秀融為一體,構成了和諧、寧靜、瀟灑、秀美的一幅中國民居畫卷,年代久遠,彌足珍貴。
休閑旅遊:每年舉辦一次高樓楊梅旅遊文化節,吸引了一大批各地遊客前來觀光採摘楊梅,讓高樓遠近聞名;積極培育具有高樓鄉特色“農家樂”,為廣大旅客提供了具有休閑度假主題的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