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交河鎮

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轄鎮

泉交河鎮是益陽市赫山區最大的鄉鎮,由原泉交河鎮、濘湖鄉、爛泥湖鄉合併組成。2016年合村后,轄12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面積101.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水田42350畝,旱土3685畝,水面4150畝,林地18000畝。

行政區劃


桔園村風光
桔園村風光
泉交河鎮在湖南省的位置
泉交河鎮在湖南省的位置
泉交河鎮是益陽市赫山區最大的鄉鎮,由原泉交河鎮、濘湖鄉、爛泥湖鄉合併組成。轄42個行政村,3個居委,總面積101平方公里。其中水田42350畝,旱土3685畝,水面4150畝,林地18000畝。轄上節街、下節街、中節街3個居委會;三陽、安山、先鋒、勝陽州、壯圖山、大塘、沙田、小河橋、共升、長岡、十房灣、石侖、萬興坡、蔡家沖、南湖、黃茅嶺、祥雲山、孫家段、鵝公咀、團竹山、東沖灣、聯興、將軍灣、汪家灣、陶家、楓樹壩、橋西、黃家嶺、柏家沖、干角嶺、竹泉山、桔園、黃石咀、楓林湖、蒿草佬、南閘、龍家塘、北閘、走馬侖、蘇塔、蓮花塘、嚴家灘42個村委會。
三陽村安山村先鋒村勝陽州村壯圖山村大塘村沙田村小河橋村共升村
長岡村十房灣村石侖村萬興坡村蔡家沖村南湖村黃茅嶺村祥雲山村孫家段村
鵝公咀村團竹山村東沖灣村聯興村將軍灣村汪家灣村陶家村楓樹壩村橋西村
黃家嶺村柏家沖村甘角嶺村桔園村黃石咀村楓林湖村蒿草佬村南閘村龍家塘村
北閘村走馬侖村蘇塔村蓮花塘村嚴家灘村

文化


歷史文化

泉光河鎮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據史料記載,始建於唐,初為洞庭豐水期湖邊柴米小集,明朝中葉,稱泉交市,清代發展為益陽縣最大的魚米集市,有“千豬百羊萬擔米,揚帆漢口一早起”的“小揚州”之稱。泉交河鎮人文薈萃,文化積澱十分深厚。這裡是清代名臣胡林翼的故里,也是革命先烈香三娘的家鄉。竹泉山原始社會遺址溶烈凸現,奎星塔令無數文人墨客詩興迸發。知識經濟時代,泉交河人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普九”達標達到100%,益陽市第十七中學為泉交河無數農家子弟插上了向理想騰飛的翅膀。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鎮常住人口37354人。

交通


公路

泉交河鎮具有較好的區位優勢。長常高速、益牌公路橫貫該鎮,快濘、衡泉、滄泉、團結路等區鄉公路縱橫交錯。人工運河新河連接資江、湘江,水資源豐富。既有湖區又有丘陵區,風光優美。

經濟


農業

2003年GDP為2.3億元,農民年平均純收入2400餘元,居民儲蓄存款餘額達1.5億元。我鎮物產豐富,是全省聞名的商品糧和無公害養殖基地,有黃花、茶葉、花生、蓮藕等特產。泉交河鎮黨委、政府突出經濟發展中心,優化經濟建設環境,大力招商引資,效果顯著。養殖大戶,花卉、苗木種值大戶迅速發展。目前,擁有遠近聞名的萬畝優質稻生產基地,來儀湖蓮藕生產基地,來儀湖漁家樂園。市區規劃的新河工業走廊經營條件不斷改善,傳統鑄造業蓬勃發展,聯營廠家遍布省內外,2003年產值達12000萬元。浙江須江雙氧水廠2001年落戶我鎮,總投資2000萬元,年產值3000萬元,年實現稅收300萬元。長常高速公路出口2平方公里的丘陵地和新河工業走廊正成為商家投資的熱點。

建設變化


金秋季節,稻浪飄香,走進赫山區泉交河鎮,放眼望去只有一片片金黃的晚稻在風中搖曳,農家小院里到處金桂飄香,人民群眾生活在祥和富裕的生活當中。
泉交河鎮農技站在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區農業局的指導下,為滿足全鎮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需要,健全了科技服務網路,為農民和農業生產提供全方位服務,大大提高了科學技術的推廣普及率.也帶動了農民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科技在全鎮農業經濟增長中的貢獻率達到7O%以上。
針對目前我鎮的現狀,一是勞動力大量外出進城打工,在家務農的都是三八六一集團。二是土地制度問題。土地承包制提高了農戶的積極性,但束縛了規模農業的發展。三是基礎建設問題,我鎮鼓勵群眾自籌資金大搞基礎設施建設。我鎮鼓勵缺乏勞動力的家庭把稻田租給懂技術有能力的種田大戶,統一品種,實行集中育秧,集中耕作,集中管理,推進農業機械化程度,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逐步實現農業產業化。產業化生產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規模經營.不僅能增強生產者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提高市場競爭力,而且能促進農業生產進步。
在“雙增工程”項目建設上,不搞行政命令.不搞花架子工程,而是通過政府引導,通過建設高產示範片,示範、推廣先進科學技術的應用,讓農戶切實看到項目建設的優越性和高效益特點,帶動起農民生產積極性和用科技的積極性。近三年來,我鎮在鎮農技站的組織下,結合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和陽光工程,共開展大型技術培訓講座46次,小型田間技術培訓155次,為群眾解決糧食生產實際問題300餘個。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發展有機生態農業成為一種趨勢。有機農業是一種維護和延續土壤、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生產體系,結合了傳統農業、創新思維和科學技術,有利於保護我們所共享的生存環境,也有利於促進包括人類在內的自然界所有成員間的公平與和諧共生。
我鎮在團結村落戶的三益有機農業合作社和竹泉農牧養殖基地,在各級政府的政策與技術的大力支持下,群眾的種養技術,包括水稻、蔬菜、漁業、養豬業等各方面技術都大大提高了,將逐步形成農村市場的生產,旅遊,休閑和度假式等多功能農莊,將帶動農村更加繁榮和富裕,成為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總之,我鎮在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中,變化是日新月異,相信不久的將來,人民群眾的生活將朝生活富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和諧發展的小康生活奔進。

代表人物


是胡林翼誕辰200周年紀念日。這天,益陽市赫山區龍光橋鎮寨子侖村鼓樂齊鳴,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胡林翼夫婦陵園恢復建設一期工程竣工儀式在這裡舉行,當地群眾和胡氏後人、胡氏宗親聯誼會代表萬餘人參加。當天,還舉行了紀念胡林翼誕辰200周年學術報告會暨胡林翼研究會成立大會。
胡林翼是益陽市赫山區泉交河鎮人,清代道光進士,官至湖北巡撫、兵部侍郎,追授為太子少保,從一品,是湖湘文化傑出代表、湘軍重要首領、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