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街鎮

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轄鎮

賀街鎮,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下轄鎮,位於賀州市中部,地處八步區中部,東與南鄉鎮接壤,南與步頭鎮為鄰,西連鵝塘鎮,北靠蓮塘鎮交界,東北與黃洞瑤族鄉毗鄰。人民政府駐地在河西村(街)古城內。行政區域面積348.25平方千米,人口63545人(2020年)。

西漢元鼎六年(前111年),屬賀縣。1989年,鄉改鎮。2018年末,賀街鎮戶籍人口75743人。截至2020年6月,賀街鎮下轄3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西漢元鼎六年(公前11年),置臨賀,治今區賀街鎮鴨村,以地處臨水南流左合賀水而名臨賀縣,隸蒼梧郡
三國吳黃武五年(226年),置臨賀郡,治臨賀,隸荊州,下領臨賀、馮乘、封陽、建興、富川、謝沐6個縣。
晉武帝時,臨賀郡改隸廣州。西晉永嘉元年(280年),建興縣更名興安縣,與臨賀依舊隸臨賀郡。永嘉元年(307年),臨賀郡改隸湘州。東晉咸和三年(329年),臨賀郡又復隸荊州。東晉義熙八年(412年),臨賀郡再改隸湘州,領縣依舊。
南朝宋元嘉十九年(442年),臨賀郡改隸廣州。次年,臨賀郡又復隸湘州。
南朝宋泰始五年(469年),臨賀郡改為臨慶國。宋還改臨賀、馮乘、封陽、興安等縣為侯國。齊又改侯國為縣,改臨慶國為臨賀郡。梁臨賀郡領臨賀、馮乘、富川、綏越、封陽、興安、謝沐、撫寧等8個縣,陳臨賀郡尚領臨賀、馮乘、富川封陽、興安、謝沐等縣。
隋開皇九年(589年),臨賀郡廢改置賀州,治臨賀縣,轄臨賀、富川等縣。隋開皇十八年(595年),興安縣更名桂嶺縣,隸連州
隋大業三年(607年),賀州廢,臨賀、綏越、盪山等縣廢省人富川縣。富川縣因此改隸始安郡。同年桂嶺縣改隸熙平郡。隋朝封陽縣亦先後改隸封州和蒼梧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復置賀州,划轄原隸始安郡之富川縣、原隸熙平郡之桂嶺縣、原屬零陵郡之馮乘縣、原屬蒼梧郡之封陽縣。同年,復置臨賀、盪山兩縣。
唐天寶元年(742年),賀州改為臨賀郡。
唐乾元元年(758年),臨賀郡復改為賀州。
唐末,賀州實轄臨賀、桂嶺、馮乘、封陽、富川、盪山6個縣。五代因之。
北宋開寶四年(971年),賀州省盪山封陽兩縣入臨賀縣,省馮乘縣入富川縣。宋末,賀州實領臨賀、富川、桂嶺3箇舊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賀州增划轄原隸廣州之懷集縣(治今廣東省懷集縣)。
元末,桂嶺縣廢,賀州實領臨賀、富川、懷集等縣。
明洪武初,臨賀縣廢省入賀州。
明洪武九年(1376年),賀州析出富川縣改隸平樂府。次年,賀州降改為縣,改隸平樂府。以賀江名縣。
民國二年(1913年)7月,賀縣隸屬灕江道。
民國三年(1914年)6月,賀縣改隸桂林道。
民國十六年(1927年),賀縣直隸廣西省。
民國十九年(1930年)3月,賀縣改屬平樂民團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賀縣改屬桂林民團區。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10月,賀縣改屬平樂民團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3月,賀縣改屬平樂行政監督區。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4月,賀縣改隸第二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3月,賀縣改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21日,賀縣解放治賀街,鎮域設城廂鎮,屬平樂專區(駐今八步街道)。
1952年,賀縣遷治八步鎮。
1958年9月,設賀城公社。
1961年5月,改為賀城區。
1962年5月,復改為賀城公社。
1984年8月,賀城公社撤改為賀街鎮和賀城鄉。
1987年3月,賀城鄉併入賀街鎮。
賀街鎮
賀街鎮

行政區劃


1989年,賀街鎮下轄3個社區、24個行政村、53個自然村。
2011年末,賀街鎮轄3個社區,24個行政村,下設500個村民小組。
社區
河東街河西街長利街
行政村
南堂東球農場大鴨
南木雙星進賢龍馬
西南聯東雙瑞新忠
香花榕樹壽峰河東
五協白沙新坪河西
東蓮龍揚三鳳長利
截至2020年6月,賀街鎮下轄3個社區和24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地在河西村(街)古城內。
社區
河西社區河東社區
長利社區
行政村
南堂村東球村
南木村雙星村
西南村聯東村
香花村榕樹村
五協村白沙村
東蓮村龍揚村
農場村大鴨村
進賢村龍馬村
雙瑞村新忠村
壽峰村河西村
新坪村河東村
三鳳村長利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賀街鎮位於廣西賀州市八步區中部,東與南鄉鎮接壤,南與步頭鎮為鄰,西連鵝塘鎮,北靠蓮塘鎮交界,東北與黃洞瑤族鄉毗鄰。行政區域面積348.25平方千米。
賀街鎮
賀街鎮

地形地貌

賀街鎮境內大部為丘陵地帶,四周小山脈,最高山脈為瑞雲山,海拔909.7米。中部由於臨江和賀江長年沖積,面積地勢低平,形成小盆地態勢,土質為黃紅壤和沖積土。

氣候特徵

賀街鎮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682毫米,年均氣溫在22.1℃,全年無霜期299天。

水文

賀街鎮屬珠江水系,大寧河從北面的三風村入境至大鴨村匯入賀江,境內全長11千米;臨江從西北面的五協村入境,至大鴨村納大寧河后稱賀江,至新忠村出境,境內全長25千米。

自然災害

賀街鎮主要目然火害有泳雹、低溫、凍、雷洪澇等。平均5年3遇。最嚴重2次發生在1994年7月和2002年7月,賀江和臨江洪水暴漲,全城區一片汪洋,供電、供水、通訊一度中斷。、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賀街鎮有耕地面積2962.07公頃,林地面積27072.93公頃。
賀街鎮
賀街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
總人口70147人
城鎮常住人口5254人
流動人口3874人
男性35860人
女性34287人
14歲以下13278人
15—64歲51480人
65歲以上5389人
瑤族9870人
2017年末
總戶數20153戶
總人口74807萬人
城鎮人口4504人
鄉村人口70303人
2018年末
戶籍人口75743人
2011年末,賀街鎮城鎮化率12.35%,另有流動人口3874人。總人口中,男性佔51.1%;女性佔48.8%;14歲以下有13278人,佔18.9%;15—64歲佔73.3%;65歲以上佔85.9%。總人口中,瑤族佔14.1‰。
2011年,人口出生率2.69‰,人口死亡率5.32‰,人口自然增長率7.37‰。
2021年7月9日,八步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發布,截至2020年,賀街鎮人口數為63545人。
賀街鎮
賀街鎮

經濟


2011年,賀街鎮全鎮財政總收入2065.9萬元。
2017年,賀街鎮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90億元;財政收入1838.8萬元。其中,國稅收入1095.9萬元,地稅收入592萬元,非稅收入150.9萬元;完成招商引資5.8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萬元,比上年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萬元,比上年增長10%。
賀街鎮
賀街鎮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賀街鎮有幼兒園9所,小學、初中入學率均99.5%以上。
2017年末,賀街鎮有初級中學1所,教師176人,在校學生2376人;小學8所,教師309人,在校學生6868人;教育系統獲高級職稱15人。適齡兒童入學率99%,適齡少年入學率98.5%。
賀街鎮
賀街鎮

文化事業

2011年末,賀街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個。農家書屋10個,有藏書5萬多冊。鎮老年協會還組建有秧歌隊,許多村寨還有業餘劇團。全鎮中小學及各村都有籃球場、體育室,中學還設有足球場。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賀街鎮有中心衛生院1所,醫院佔地總面積1366平方米,建築面積253平方米,住院病床49張。衛生院設門診部、住院部。有醫務工作人員107人,其中主治醫師7人、醫師16人、醫師23人、護(師)士23人、檢驗醫師2人、藥劑師8人。此外,村醫療衛生室24個、執業醫師(生)59人。27個村(街)村民都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5%以上。
2017年末,賀街鎮有衛生院1所。有醫務人員120人其中,副高職稱2人、中級12人、初級83人:護士41人、藥師11人、檢驗師3人;本科學歷的24人,大專58人、中專23人:住院床位80張。村級衛生室24所,村醫60人。年內,新生兒建卡率100%,建證率100%,卡證符合率10%。乙肝疫苗、卡介苗、脊苗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包括含有麻疹成分疫苗、麻腮風、庥腿疫苗)單苗合格接種率≥993%,乙肝疫苗首針24小時及時接種率≥9992%,五苗全程合格率98.25%,無本土野毒株病例、ⅤDPV病例和CVDPVS病例發生。年內,參加新農合66313人,參合率9907%;完成城鄉居民醫療保險繳費69632人,完成率99.1%。

社會保障

2011年,賀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27戶,人數469人,月低保金5.57萬元,比上年增長33.9%,月人均165.5元,比上年增長32.4%;醫療救助8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898人次,共支出9.9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454戶,人數2635人,月保障金171730萬元,比上年增長79.9%,月人均65元,比上年增長3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610萬元,比上年增長10.7%。社會福利費8.56萬元。敬老院1家,床位22張,敬老院入住12人,農村五保村9個,入住五保村72人。參加新型城鄉社會養老保險11182人,參保率80%。
2017年,賀街鎮以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村集中供養為中心,臨時社會救濟為延伸和各項優惠政策相配套的社會救助體系。發放各種民政資金856.49萬元。其中,撫恤費254.61萬元,退役安置12.6萬元、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390.01萬元、五保供養金113.33萬元、自然災害生活救助16萬元、重點優撫二次醫療補助20人(次)4.617萬元城鄉醫療救助大病二次敦助31人(次)金額27.79萬元;農村社會救濟14.09萬元。其中孤兒生活7.22萬元,百歲老人生活補助4.32萬元,0—4歲殘疾兒童一次性補助255萬元;困難殘疾人生活、重度殘疾人護理兩項補貼補助37.84萬元。

基礎設施

2017年,賀街鎮轄區範圍內公路網里程298千米為硬化水泥路。其中,二級路改一級路里程為10千米,硬化扶貧路7千米,“一事一議”硬化南堂村道路3條4.2千米;新鋪砂石路20.6千米。轄區內有賀街大橋、龍揚大橋兩座橋樑。

脫貧攻堅

2017年,賀街鎮為做好殘疾人康復工作,組織和引導辦理殘疾人證91人,完成白內障手術17例,發放重度殘疾輔具63件,完成“陽光家園計劃”殘疾人托養服務項目任務31戶。年內,確定幫扶對象開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八步區“黨員扶殘溫暖同行項目(三期)”幫扶對象27名;舉辦為期2天50多人參加的農村殘疾人實用技術培訓班;完成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16戶。

交通


2011年,賀街鎮境內有洛湛鐵路、廣賀高速公路207國道2條幹線交會。
賀街鎮
賀街鎮

文化


地名由來

賀街鎮鎮政府駐地位於臨賀兩江流域之間,原稱“臨賀郡”和“臨賀縣”。從漢元鼎六年(前111年)的兩千多年為縣治,後人統稱“賀縣街”“賀街鎮”。

文物古迹

2001年7月,古建築群——臨賀古城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賀街鎮
賀街鎮
重要事件
清咸豐八年(1858年)7月,天地會首領陳金剛率義軍萬人圍攻賀街,得到當地農民的協助。
民國十年(1921年)3月,賀縣中學在賀街創辦。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機兩次轟炸縣城賀街,死8人,傷7人,損失財產折值國幣50258元。
1949年12月15日,中共賀縣縣委、賀縣人民政府在賀街成立。
1998年12月25日,賀街籍侯建文烈士被中共中央政法委、中央綜治委評為“首屆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之一。
1999年6月,自治區黨委書記曹伯純到賀街鎮長利村視察反季節蔬菜種植情況。
2000年4月,自治區黨委書記曹伯純到西南村視察萬畝果園。
2000年8月,境內發現始築於東漢時期的漢代夯土城牆,是迄今為止國內考古發現中保存最完好地面遺存規模最大的一段漢代夯城牆。
2000年12月,時任鎮黨委書記張國清被評為全國村鎮建設先進個人。
2001年5月,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吳恆到雙星村和賀街鎮蔬菜批發市場視察工作。

旅遊


景點

綜述
賀街鎮素有“桂東文化古城”之稱。有眾多古建築和風景名勝。境內有浮山寺、桂花井、瑞雲山、“三乘曉鍾”、“瑞雲清音”、“犀牛望月”、“臨江晚釣”、“魁星點斗”、“出水蓮花”、神龍回頭、龍洞勝景、賀江風光、文廟、陳王祠;還有迄今為止國內考古發現中保存最完好、地面規模最大的漢代古城牆。
賀州浮山寺,位於廣西賀州市賀街鎮臨、賀兩江交匯處。
賀街鎮
賀街鎮

獲得榮譽


1996年10月,賀街鎮被評為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
2019年11月2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市八步區賀街鎮入選第三批全國“掃黃打非”進基層示範點名單。
2016年10月,賀街鎮入選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