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水戰役

汾水戰役

1927年9月28日,周恩來、賀龍、葉挺率領的南昌起義軍6000多人,從榕城分2路向豐順進發,與東江地區農民起義軍會合,發動土地革命,進而奪取廣州,建立廣東革命根據地。28日中午,起義軍在玉湖鎮浮山村紅路頭與王浚警備旅遭遇。起義軍把敵軍逼向豐順方向。29日中午,起義軍正準備攻克汾水村老鼠山時,陳濟棠的第11師從興寧趕來增援。此時,敵軍增至2萬多人。30日拂曉,起義軍探實敵人增兵情況,給四嶺排山之敵以猛烈攻擊后,快速撤離戰場,向普寧進發。經過3天3夜戰鬥,起義軍殲敵3000多人,起義軍也傷亡20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汾水戰役。

歷史背景


大革命失敗后,蔣介石在南京建立政權,殘酷鎮壓、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927年8月1日,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在以周恩來為書記的中共前敵委員會的領導和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的直接指揮下,北伐軍兩萬餘人在江西南昌舉行武裝起義。起義取得勝利后,按原定計劃南下廣東。

戰役過程


1927年9月26日,賀龍、葉挺、劉伯承等率南昌起義軍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和第二十軍第一、二師共6000多人抵達揭陽縣城。東江工農自衛軍總指揮彭湃率總指揮部隨軍同行,負責建立地方政權和戰勤工作。賀龍、葉挺等領導入駐姚氏學苑,前敵指揮部設於揭陽縣商民協會,部隊政治部進駐揭陽學宮崇聖祠。彭湃率領的東江工農自衛軍總指揮部28人駐在揭陽學宮之東廊。近午,周恩來從汕頭抵達揭陽,與賀龍等到達揭陽學宮崇聖祠,召集各部領導前來彙報工作。午後,在周恩來的直接關懷指導下,揭陽縣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下午2時,周恩來、彭湃、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等領導和部分軍事人員,集中設於縣商民協會的前敵指揮部召開軍事會議,討論起義軍的進軍線路。
1927年9月27日,起義軍接到情報,據說湯坑鎮僅有敵軍王俊部1000餘人。前敵指揮部遂決定駐紮揭陽的賀、葉部隊向湯坑進擊殲敵。但情報有誤,事實是國民黨第八路軍東路軍代總指揮陳濟棠率3個師和潮(州)梅(縣)警備部隊共1.5萬人,打算由豐順縣進擊揭陽,尋求與起義軍主力決戰。
1927年9月28日凌晨,起義軍兵分二路,一路出西門過東倉橋,一路由北門馬牙過浮橋,向山湖、湯坑挺進。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發動下,工農群眾紛紛協助起義軍運送糧食彈藥。一、三、四區的2000多名農會員和赤衛隊員分路奔赴戰場,協助後勤和外圍警戒。華清村赤衛隊員林德奎、雙山村赤衛隊員吳讓教等為起義軍當嚮導。是日中午,起義軍前衛部隊挺進至山湖地區浮山村之西烏柳灣前坡,與守敵王俊部接戰。此時敵我雙方態勢是:王俊部位於揭豐大道右側的烏柳灣、蜘蛛結網,以及左側的潭嶺山,旅部設在新寮村;薛岳部位於揭豐大道兩側的潭嶺山、竹竿山一帶,師部設於豐順湯坑鎮。起義軍指揮部設於白石村後山坡,彭湃率領的東江工農自衛軍總指揮部設於白石村祠堂內。
薛岳、王俊兩部依仗人多勢眾與有利地形,掘壕據守,且有援兵將至,故有恃無恐,以猛烈的炮火實施阻擊。起義軍一鼓作氣衝上山坡,敵軍在火力掩護下進行反撲。雙方為爭奪山坡陣地,反覆衝殺,戰鬥慘烈,大道及兩側坡地被鮮血染紅了。後來當地農民將此地稱為“紅路頭”。戰鬥持續兩個小時,起義軍正面佔領山前陣地,新參戰的部隊在當地農民林合清、盧位美的帶引下,迂迴山北敵陣側背,奮力衝殺登上山頂,守敵兩個營傷亡枕藉,散亂奔逃。起義軍固守烏柳灣陣地后,經調整部署,繼續向蜘蛛結網進攻。下午佔領蜘蛛結網后,於傍晚又兩面夾攻潭嶺山之敵,激戰通宵,至黎明,潭嶺山為起義軍佔領。
1927年9月29日上午,敵軍在炮火支援下,進行反撲。賀龍、葉挺等登上潭嶺山了解戰況,指揮作戰。經過血戰,竹竿山、老鼠山皆為起義軍佔領。經過巷戰,將敵趕出汾水村。起義軍另一部同時進攻汾水村之東側高山瞭望崠,敵退至北面四排嶺據險固守。此時,敵東路軍各部陸續投入戰鬥,敵我力量懸殊,戰鬥更為激烈。在汾水村山後高地,兩軍進行十分酷烈的血戰。從中午至晚上9時,兩軍衝鋒各數十次,直至這時,起義軍才了解到敵人兵力甚眾,武器也十分精良,強攻不下,決定夜襲。30日凌晨,起義軍偷襲敵陣,但敵有所防備,夜襲失敗。此時起義軍能集合再投入戰鬥的兵力只有賀龍部隊的一個團,加上全軍彈藥將盡,且聞潮安戰情吃緊,於是前敵指揮部下令撤退。起義軍負責掩護的部隊趁黑夜猛烈向敵衝擊,給予敵人重創后,立刻撤離戰場。敵軍明知起義軍正在撤退,但因傷亡慘重,建制打亂,士兵離散,也無力追擊。

紀念碑


建設過程

1徠979年12月,中央軍委副主席粟裕到揭陽,指示建立汾水戰役紀念碑,同時還題下“南昌起義軍山湖戰役烈士紀念碑”碑文。因種種原因,紀念碑沒有建成。1997年9月28日,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程建寧將軍等中央領導和省、市、縣及玉湖鎮干群在玉湖鎮召開“汾水戰役”70周年紀念大會,併發出建設“八一南昌起義汾水戰役烈士紀念碑”的倡議。之後,社會各團體、個人紛紛響應,玉湖鎮政府於1998年11月開始動工興建,歷時10個多月,投資1000萬元,在當年汾水戰役的戰場中心——玉湖鎮竹竿山 建設 16米高石體結構紀念碑一座。

建築特色

整座紀念碑佔地3.9畝,碑身純石體結構,高14.32米,底座寬4米,分二級台階,周圍加石欄桿,由原國家軍委副主席劉華清題寫碑文。並修築3公里環山公路,配套功勛亭、英烈門、烈士墓、老幹部活動中心和基地管理處一座,創辦500畝龍眼基地。南昌起義汾水戰役舊址現已是一處集黨員革命傳統教育、軍事訓練、旅遊觀光於一體的革命烈士紀念建築物。經省政府2002年12月11日 批准,列為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