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濤洶湧

詞語釋義

波濤洶湧,漢語成語,拼音是bō tāo xiōng yǒng,意思是形容波浪又大又急。出自《三國志·吳書·孫策傳》。

解釋


洶湧:水勢奔騰翻湧的樣子。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出處


《三國志·吳書·孫策傳》:“是歲地連震”注引《吳錄》:“是冬魏文帝至廣陵,臨江觀兵……帝見波濤洶湧,嘆曰:‘嗟乎!固天所以隔南北也。’”
宋 司馬光 《送張太博肅知岳州》:“波濤洶湧動寒野,樓閣嶣嶤壓暮雲。”
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5卷:“蓋因波濤洶湧,水遂為其所激而動也。”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一回:“晏公曰:‘此時波濤洶湧,非將軍斬絕妖黿,必至覆溺,此蓋世奇功也!飲酒食桃,又何疑哉?’”
巴金《長夜》:“我跟著書本活了那麼長的時間。我的心彷彿落在一個波濤洶湧的海上受著顛簸。”
周密《觀潮錢塘江波濤洶湧,如同萬馬奔騰,十分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