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梁庄記

梁鴻所著紀實小說

《出梁庄記》是2013年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鴻。《出梁庄記》記錄了梁庄的打工者進入了中國的哪些城市,做什麼樣的工作,如何流轉,他們與城市以什麼樣的關係存在,他們怎樣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樣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樣思考自己的生活,他們的歷史形象,他們的身份,是如何被規定,被約束,並最終被塑造出來的。

內容簡介


《中國在梁庄》2010年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時間最長的有超過30年,最短的才剛剛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記》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務工時間長達20年以上的有26個,外出務工時間10年以上的有15個,平均外出打工時間為16.7年。
然而,他們進入了中國的哪些城市?做什麼樣的工作?如何流轉?他們與城市以什麼樣的關係存在?他們怎樣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樣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樣思考自己的生活?他們的歷史形象,他們的身份,是如何被規定,被約束,並最終被塑造出來的?
中國有近2.5億農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樣,他們是中國特色農民,長期遠離土地,長期寄居城市,他們對故鄉已經陌生,對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們構成完整的農村與城市,構成完整的中國。他們是一個共同體的存在樣態,我們是如何思考並以什麼樣的姿態參與了他們的生態發展?

作品目錄


寫在前面 1
書中主要人物 3
第一章 梁庄
閑話 2
離開梁庄 8
第二章 西安
德仁寨 18
流轉 24
搶劫 31
打架 35
小天使 42
人家不要咱 46
作假 50
羞恥 52
第三章 南陽
葬禮 64
房檐滴水窩窩照 67
算命者 73
傳統 82
小海的傳說 85
入伙 92
傳銷 97
第四章 內蒙古
河南校油泵 104
白牙 108
恩怨 114
扯秧子 120
相親 126
第五章 北京
體面 140
圍牆 145
河南村 153
打官司 157
院子里有棵樹 163
千萬富翁 169
保安 175
第六章 鄭州
“機器”人 186
孤獨症患者 191
鳳凰男 199
狐狸精 203
第七章 南方
我不是深圳人 212
電話推銷員 217
每扇門後面都是工廠 221
幹事業 225
九歲的打工者 229
歸零 232
眼球出來了 236
第八章 青島
小柱 244
氰化物 246
幽靈 251
2000 ∶1 的1 256
反抗 263
無名之死 269
四十歲的“老太婆” 272
這村落里最後的房屋 278
第九章 梁庄的春節
“老黨委” 290
勾國臣告河神 293
黑女兒 298
後記

創作背景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時間最長的有超過30年,最短的才剛剛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記》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務工時間長達20年以上的有26個,外出務工時間10年以上的有15個,平均外出打工時間為16.7年。

作品影響


2013年,該書入選新浪2013年度中國好書榜。

作品評價


說《出梁庄記》是《中國在梁庄》的延續,不如直言它是《中國在梁庄》更為深刻的擴展和掘進。一個村莊遍布在一個國家,其足跡是一個民族命運的當代畫影,其訴說的眼淚,是今日中國澎湃的濁浪。
——閻連科
《出梁庄記》具有“人間”氣象。眾生離家,大軍般、大戰般向“人間”而去,遷徙、流散、悲歡離合,構成了中國經驗的浩大畫卷。在小說力竭的邊界之外,這部非虛構作品展現了“史詩”般的精神品質。
——李敬澤
這兩年多來,梁鴻的很多時間花在了尋親之旅上——尋找在國內其他地方務工、生活的梁庄鄉親。《出梁庄記》是又一部“非虛構”上佳之作。由於作者的著眼點有足夠強大的輻散性,並不特意顯露的人性思量、民生關切和家國情懷便更具內在的感染力。
——施戰軍
梁鴻老師將那個“隱形的中國”帶入我們的視野。《出梁庄記》它推倒我們的傲慢,迫使我們去正視那個有血有肉卻早已為我們熟視無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殘酷,而是整個社會——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這些殘酷面前的無動於衷。
——劉瑜
與上一本書《中國在梁庄》一樣,梁鴻的敘述深情、細緻而冷靜,描繪了我們時代重要卻常被忽略的故事。
——許知遠

作者簡介


梁鴻,女,2003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
已出版《外省筆記:20世紀河南文學》等多部學術專著。致力於中國現當代文學文化研究、文藝思潮研究。發表學術訪談著作《巫婆的紅筷子》,曾在《文藝理論與批評》《當代作家評論》《文藝爭鳴》《南方文壇》《上海文學》《中國圖書商報》等學術期刊、報刊發表論文和專欄文章多篇。獲“2008年度《當代作家評論》獎”和“《南方文壇》2009年度優秀論文獎”。現任職於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為人民大學文學院博士后。
非虛構文學作品《中國在梁庄》分別由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出版、香港商務印書館2011年出版,獲“2010年度人民文學獎”“新浪2010年度十大好書”“《新京報》2010年度文學類好書”“《亞洲周刊》2010年度非虛構類十大好書”“第七屆文津圖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