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八里鎮

上八里鎮

上八里鎮位於輝縣市西北部,處於河南、山西兩省交界地帶。西北毗鄰山西省晉城市陵川縣,東南距輝縣市城區25千米。下轄上八里、中八里、下八里、郎岸、白古潭、石門店、馬頭口、閆庄、何庄、鴨口、楊樹庄、西坡、關山、松樹坪、回龍、和寺庵、楊和寺17個行政村。上八里鎮處於中國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西北部為山區,最高海拔超過1500米,直通山西黃土高原,且為國家級太行山獼猴自然保護區,東南部為華北平原邊壤,海拔200米左右,南接一望無際的華北平原。轄區內山勢磅礴,飛流勇瀑,崖高林深,風景壯美,屬於典型的南太行風光,大部分地區適宜旅遊開發。著名電影《太行山上》即在此取景。轄區內八里溝景區為國家4A級風景區;石門水庫依山環繞,蜿蜒多姿;天界山上的明朝道觀“老爺鐵頂”享有“南武當,北鐵頂”的美譽;九蓮山上的西蓮寺常年香火旺盛,韓國遊客情有獨鍾,絡繹不絕;關山景區內八寶洞、狐仙洞、盤絲洞等鬼斧神工,玄幻莫測……總之一句話:這是一方美麗的山水!

簡介


上八里鎮
上八里鎮
上八里鎮北依巍巍太行山,距輝縣市25公里,區域面積20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萬畝,轄17 個行政村, 134個自然村。

發展概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堅持以“深山抓旅遊、淺山抓林果、沿山荒灘抓養殖、平原地帶抓調整,做好旅遊大文章、唱好林果重頭戲、種養結合齊發展、交通建設展新顏”為總的發展思路。旅遊發展日新月異,回龍精神和張榮鎖事迹名揚全國,八里溝風景區聞名省內外,關山國家地質公園各個園區遊人如織;林果優勢更加明顯,現已形成了東桃(楊和寺)、西杏(西坡)、北棗(回龍)、南蘋(下八里)的林果格局;交通道路建設突飛猛進,完成了鴨口新陵公路、關山景區道路、回龍景區道路三條主幹道;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形成了荒灘丘陵區的馬頭口、白古台、石門店三個養殖專業村。同時狠抓機關作風建設和基層幹部整頓,促進精神文明和各項社會事業順利開展。加強社會協調發展,切實抓好創安工作,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資源優勢


上八里鎮曾是革命老區,1983年撤鄉建鎮。全鎮70%的人口位於太行山麓的平原丘陵區,經濟以種植、養殖和林果業為主。進入新世紀后,山區旅遊事業迅速發展,三產服務業成為山區群眾的支柱產業。這裡盛產柿子、鮮桃、蘋果、核桃、栗子、山楂、花椒等乾鮮果。楊和寺村的品種鮮桃在豫北地區享有盛譽,產品遠銷山東、山西、黑龍江及鄭州、焦作等省市;西坡村的大杏以其個兒大、個兒艷、味道甜美在當地備受青睞;楊樹庄村是遠近聞名的菌類生產基地、出產的平菇遠銷各地。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成的石門水庫位於上八里鎮境內,該水庫與相鄰的薄壁鎮寶泉水庫實現群庫匯流,境內水渠成網,縱橫阡陌,流水潺潺,昔日的沙灘荒坡如今變成了林茂糧豐的黃金寶地。

歷史文化


由於上八里鎮處於多山的兩省交界地帶,許多村莊位於懸崖頂端,棧道之上,封閉隔絕,在漫長的封建農耕社會裡,發展相對滯后,直到改革開放前還有不少村民過著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生活。但也正因為如此,才保留了上八里人淳樸、好客、厚道、熱情的品質,可謂是古風猶存。同時也是因為山高路險,自然條件惡劣,練就了上八里人勤勞勇敢、不畏艱難、吃苦耐勞、堅韌不拔的品格。
改革開放后,上八里人抓住機遇,艱苦奮鬥,在黨的關懷和領導下:修路,造田,開礦,種樹,搞養殖,搞旅遊,逐漸地富裕了起來!昔日的窮山溝如今面貌煥然一新,還湧現出“太行新愚公”,“2002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張榮鎖這樣的先進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歷史名人也與上八里鎮有過不解之緣。如漢朝張良曾在馬頭口、關山一帶隱居,至今該地區還保留著“張良溝”,“張良腦”,“張良洞”,“對頭寺”等地名。又如三國時期“竹林七賢”就活動在該地太行山區,石門河與馬頭口河兩岸山側,竹林成片,茂密繁盛,大概就是“阮籍猖狂”之地吧。近代,民國大總統袁世凱(1912-1916在任)在清末1908年被攝政王載灃免職后曾隱居輝縣,期間買下了上八里境內的關山,並改名“官山”,山上有一天柱,袁世凱揣意“天助”,希望老天幫忙,能夠東山再起,後來辛亥革命爆發後果然當上民國大總統。時至今日,天柱峰上還有“袁界”二字,關山南部還有“袁恭儉堂”石刻。此外,民國大總統徐世昌(1918-1922在任)在輝縣水竹村隱居時常來上八里遊玩,他所作山水畫《石門山臨圖帖》臨摹的大概就是上八里境內的石門山吧。

歷史沿革


1955年建上八里中心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建鎮。1997年,面積204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上八里、中八里、下八里、馬頭口、北何庄、和寺庵、石門店、楊和寺、郎岸、回龍、白古潭、楊樹庄、鴨口、西坡、鬆鬆坪、關山、閆庄17個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