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蘊詩
毛蘊詩
毛蘊詩,男,1946年出生於四川省夾江,1962年考入成都大學(現西南財經大學)數學系;經濟學博士,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現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山大學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兼職教授。擔任《風險投資》(內刊)主編、台灣高雄中山大學《中山管理評論》、廣東《學術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多家雜誌編委、白雲山製藥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三九集團的專家顧問、志高空調有限公司顧問。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管理學院院長、廣東省政協常委。
經濟學博士,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現任中山大學管理學院教授、中山大學企業與市場研究中心主任、企業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廣東省學位委員會委員、校學位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委員。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山東大學、暨南大學兼職教授。擔任《風險投資》(內刊)主編、台灣高雄中山大學《中山管理評論》、廣東《學術研究》、《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等多家雜誌編委、白雲山製藥有限公司獨立董事、三九集團的專家顧問、志高空調有限公司顧問。曾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商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武漢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管理學院副院長,中山大學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管理學院院長、廣東省政協常委。
毛蘊詩於1962年考入成都大學(現西南財經大學)數學系
1967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數學系
毛蘊詩
1983年獲比利時魯文大學工商管理碩士(MBA)
1993年獲武漢大學世界經濟學博士
1983回國后在武漢大學管理學院任教,於1986、1989年先後破格晉陞為副教授、教授
1992年調入中山大學管理學院
毛蘊詩教授於1993年以來,作為學科帶頭人先後主持申報了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博士點、國際企業管理廣東省重點學科、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動站、中山大學工商管理一級學科,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全國重點學科。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1994年開始招收博士生研究生,並作為指導教師培養出中山大學第一個經濟學博士和第一個管理學博士。為MBA研究生、博士生開設課程有:(1).管理經濟學 (2).市場結構分析與預測 (3).國際企業管理研究專題 (4).管理定量方法與計算機應用 (5).企業理論與企業環境
毛蘊詩教授曾多次應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加拿大、台灣、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的大學邀請進行國際合作研究和講學,如美國密西根大學、加拿大哥侖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等、法國里昂商學院、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神戶大學、吉備大學、台灣中山大學、德國紐倫堡大學、英國Cranfield大學、倫敦大學等有名大學。並訪問考察了國外多家企業,如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德國殼牌石油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德國沃以特(voit) 公司、荷蘭DHL重型汽車公司、比利時斯特勞啤酒公司、英國帕金斯Perkins發動機公司、台灣中國鋼鐵公司、台灣山陽機車公司、長谷集團、日本神戶造船廠、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公司、台灣中國鋼鐵公司、新竹高新技術科技園區、日本日新製作所、日本三菱重工業株式會社廣島製作所等。
公司經濟學
主 要 學 術 獎 榮 譽 獎 | 1. 1999年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社科成果三等獎同濟2. 1997廣東省高教廳人文社科學成果二等獎 共濟網 3. 1997年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共濟4. 1996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二等獎 同濟大學四平路 5. 1996年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社科成果三等獎 正門 6. 1995年中南地區高校出版社優秀教材一等獎。專 7. 1994年廣東省高教廳社科成果三等獎同濟8. 1992年起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 9. 1992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0. 1992年被湖北省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11. 1991年被國家教委和人事部授予為“有突出貢獻的回國留學人員” 12. 1990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 13. 1989年武漢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
國 際 國 內 學 術 交 流 | 1. 2002-2004 主持召開“跨國公司在中國——競爭與合作國際”研討會 2. 2002.5 參加第十二屆“國際比較管理學術會議” 3. 2002.3 主持召開國內學術會議“成長中的中國企業” 4. 2001.11 參加“企業家理論與企業成長”國際研討會(做主題發言) 5. 2000.6 主持召開國內學術會議“面向21世紀的企業與市場” 6. 1998.10 國家教委國際學術交流項目,由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到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神戶大學講學 7. 1998.8參加“1998年科技與工商國際”研討會 8. 1998.5-8 受德意志科學聯合會資助,到德國紐倫堡大學合作研究並講學 9. 1997.10 主持召開“中歐企業關係”國際會議 10. 1997.7 參加“97世界管理論壇”國際會議 11. 1995.1996.1997 應日本吉備大學邀請訪問日本,並作學術講座 12. 1996.2 主持召開“中日管理比較研究”國際會議 13. 1995.7 應法國里昂商學院邀請訪問法國,商談中歐國際會議一事 14. 1995.6 參加台灣“兩岸三地管理學院院長會議” 15. 1994.6 受中加文化合作項目基金資助,到加拿大哥侖比亞大學、多倫多大學、卡爾加里大學、阿爾伯特大學等六所大學訪問 16. 1994.5. 應台灣中山大學邀請訪台 17. 1991.2 美國國家科學院、福特基金高級訪問學者, 密西根大學訪問教授 18. 1984.6 到英國參加世界質量會議 |
科 研 項 目 | 國際合作項目: 1. 2002.8-11 受日本國際交流基金資助到日本神戶大學、東京大學合作研究並講學 2. 1999.4 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歐盟國家與中國企業關係研究與政策建議”主持人,受歐盟資助到英國Cranfield大學、倫敦大學合作研究並講學,國外訪問(1個月) 3. 1998年,德國科學聯合會(DFG)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德國企業對華投資研究——趨勢、特點與國別比較”中方主持人 4. 1997/98學年,中歐高等教育合作項目:“歐盟國家與中國企業關係研究與政策建議”主持人,併到英國Cranfield大學講學、合作研究 5. 日本文部省國際合作項目:“日本對華投資研究”,1995—1997,中方主持人 國家級科研項目: 6. 主持國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中國企業擴展路徑與擴展案例研究”2002-2004年 7.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跨國公司在華策略與中國企業的應對措施” ,2002-2004年(批准號70132010) 8. 主持國家教育部文科基地重大項目:“珠江三角洲市場制度與企業重組”,2001-2003年 10.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消費品市場體制轉換與結構轉換研究”,97-99 11. 主持國家教委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現代企業管理與國際經濟”,96-2001 12. 主持國家經貿委項目“中國重要商品市場模型與預測系統”,其研究報告主要內容登載在國家經貿委印發的《經濟監測與預測》1996年35期,研究技術報告34頁 13.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全國重要物資市場供需結構分析”,1993-95年 14.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消費品市場的供需結構分析”,1991-93年 15. 主持國家信息中心項目"中國商品市場供需模型與應用軟體",1990年 16. 主持“七五國家重點科學技術項目”:“全國重要物資供需模型與預測系統”,91- 92,該成果獲1992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成果公佈於(SSTCC)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研究成果公報93.5.8 P.91。登記號:920704,分類號:F25 TP319,部門或地方編號 物科成 91-91號,研究技術報告120頁 17. 主持國家經委研究項目:“中國商品市場經濟計量模型”,1986-89年(該項成果獲1990年度國家教委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研究技術報告50頁) 省級科研項目: 18. 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我國中小企業ERP選型方案研究”,2004.1-2005.12,主持人 19. 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基金重大項目:“企業理論與企業特徵研究”,2002.6—2003.12,主持人 20. 中山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發展基金重大項目:“企業理論與企業特徵研究”,2002.6—2003.12,主持人 21. 廣東省自然基金項目:“成長中的廣東企業集團研究”,2000—2002,主持人 22. 中山大學發展研究院項目:“企業家在現代公司形成中的歷史作用與現實啟示” ,2000—2001,主持人 23. 廣東省社科規劃“九五”重點課題:“廣東企業形態、特徵與管理模式研究”,1997-2000,主持人 24. 湖北省信息中心項目湖北省商品市場供需模型。1990年(有關數據和結果已被九一年度湖北省經濟分析與預測和兩年滾動計劃分析報告引用。”研究技術報告約60頁) 企業橫向課題: 25. 廣州電梯配件有限公司:“公司信息導入研究”,2003,主持人 26. 三九集團項目:“企業領導體制研究”, 2000—2002,主持人 27. 麗珠集團:“麗珠集團股權激勵方案設計”2001-2002,主持人 28. 廣東聯通公司項目:“廣東省移動通訊市場研究”,2000 主持人 29. 廣東省交通集團項目:“投資與管理制度設計方案”2000 |
專 著 主 編 教 材 譯 著 | 1.《成長中的中國企業》(第一作者),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4 2. 公司重構與競爭優勢》 (第一作者),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4 3. 企業集團-擴展動因、模式與案例》(第一作者),廣東人民出版社,2000.4 4.《跨國公司戰略競爭與國際直接投資》(第一版)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7.2 (第二版)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1.6獲1997年廣東省高教廳人文社科學成果二等獎 5. 主編:《現代企業與市場研究》叢書,廣東人民出版社,已出版6本 6. 主編《國際企業管理》教材叢書一套,中山大學出版社,已出版4本. 獲1999年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社科成果三等獎 7. 主編《中日管理比較研究國際會議論文集》 中山大學出版社 1995年2月 8. 《公司經濟學》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2.6 9. 《管理學原著選讀》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7 10.《公司經濟學:理論與實踐》 中山大學出版社1994. 獲1996廣東省高教廳科技進步二等獎。獲1995年中南地區高校出版社優秀教材一等獎 11.《現代經濟計劃與分析方法》 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出版 12.《管理學原理》(第3版)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 2003年出版。 13.《經濟計量學指南》貴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12月出版 |
論 文 | 1. 企業家與職業經理人的角色定義,IT時代周刊IT Time Weekly.2004(4)P.66-67 2. 日本企業的生存危機與公司重構及其啟示,管理世界,2003(8) 3. 矽谷是一種創業機制,IT時代周刊.2004(3)P.66-67 4. 《財富》500強企業成長特徵解析,IT時代周刊.2004(2)P.96-97 5. IBM將成為“IBM Inside”,IT時代周刊.2004(1).P.64-65 6. 松下新社長的重構三部曲, IT時代周刊.2003(11)P.60-61 7. 重構是公司成長的永恆主題, IT時代周刊.2003(10)P.60-61 8. 市場導入者為何失敗,IT時代周刊.2003(8)P.54-55 9. 時間領先企業競爭的核心, IT時代周刊.2003(7)P.75 10. 三洋電機公司重構案例—全球化進程中的重構,首都經貿大學學報,2003(4) 11. 企業家與職業經理特徵識別模型—經濟轉型期中國企業家與職業經理的識別例證,學術研究。2003(4)P.5-11 12. 世界五百強的特徵及其對中國企業的啟示,中山大學學報.2002(5)P.76-83 13. 大企業集團擴展路徑的實證研究—對廣東40家大型重點企業的問卷調查,學術研究.2002(8) P.5-8 14. 矽谷機制與企業高速成長--再論企業與市場之間的關係,管理世界.2002(6) P.102-108 15. Global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German MNCs in China: Patterns and Determinants of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Asian Crisis, Asian Post-Crisis Management, PALGRAVE,2002,P.64-80 16. 當代跨國公司撤資理論與其新發展,四川大學學報.2002(2)P.24-30 17. 論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要素動員方式,經濟與管理研究.2002(1)P.27-30 18. 企業家歷史作用及其與職業經理特徵識別模型-再論企業家與職業經理的區別,“企業家理論與企業成長”國際研討會主題發言論文.2001.11.16-18 19. 獨立董事制的產生、發展及啟示,南方經濟.2001(10)P.50-53 20. 跨國公司研究與開發相對分散化的動因與方式, 中山大學學報.2001(5)P.1-8 21. 中國上市公司的虧損問題與重構研究, 管理世界.2001(5) P.145-151 22. 家族式企業:形成、過渡、與變革,學術研究.2001(5) P.5-6 23. 跨國公司的進入與中國企業的戰略反應,學術研究.2001(4) P.25-31 24. 美國企業競爭力超過日本企業之探究,南開管理評論.2001(4)P.55-61 25. 出口貿易與國際直接投資關係研究,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01(3)P.5-9 26. 全球公司重構與我國企業戰略重組,中山大學學報.2000(5)P.17-23 27. 範圍緊縮為特徵的公司重構與我國企業戰略重組,管理世界.2000(5)P.169-179 28. 現代公司理論及其形成背景,學術研究.2000.(1) P.12-20 29. 德國企業對華投資的趨勢、特點與國別比較, 中國工業經濟. 1999.(11)P.60-62 30. 絲寶集團進入大陸的戰略選擇,武漢大學出版社(論文集)1999.(10) P.42-53 31. 論企業與市場的關係, 中山大學學報. 1999(6)P.91-95(廣東社科九五課題) 32. 德國企業對華投資研究, 經濟與管理研究.1999.(5).P.27-31 33. 企業重構與競爭優勢, 南開管理評論.1999.(4). P.35-39 34. 德國對華直接投資的成功因素:戰略管理分析,南方經濟.1999(2-3)P.6-10 35. 中國需求導向的消費品零售總量模型——及其對市場波動的應用研究,中山大學學報.1999(1)P.14-18 36. 改革以來中國農村居民消費結構變動的實證研究,學術研究.1999(3)P.5-8 37. 從資本雇傭勞動到“勞動”雇傭資本,經濟與管理研究.1998(5)P.23-27(人大複印) 38. 交叉對外直接投資及其動因, 南方經濟. 1998(2).P.43-45 39. 中國消費市場的增長與波動及其原因, 廣東社會科學.1998.(2)P22-29 40. 面向21世紀的中國企業: 構建開放市場經濟有效運行主體群企業, 學術研究 .1998(1)p.13-18(人大複印資料) 41. 企業集團及其在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廣東大型企業集團概覽.1997 P.7-14 42. 中國市場的國際化與若干優秀企業的戰略反應, 《中國—歐洲企業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1997.10.29 p.18-25 43. 中國彩電市場的價格競爭及其影響, 世界管理大會論文。世界管理論壇.1997.(7)P.206 44. 論企業的生存危機及其原因, 中山大學學報.1997(5)P. 45. 論中國商品市場國際化趨勢, 學術研究.1997.(5).P 46. 中國煤炭市場供需結構分析與預測, 中國工業經濟.1997.(2) p.44-48 47. 20世紀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及其發展評述(上), 南方經濟.1996(6)p.7-11 48. 20世紀的國際直接投資理論及其發展評述(下), 南方經濟.1996(7)p.9-13 49. 論公司擴展及其動因, 廣東社會科學.1996(1) p.26-32(獲1996年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社科成果三等獎) 50. 廣東省經濟增長中的地區差異問題研究,南中國經濟發展研討會議論文。香港.1995.8 51. 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研究,中日管理比較研究國際會議論文。中大出版社.95.2.p.210-217 52. 中國消費品市場體制轉換與結構轉換的特徵趨勢分析,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分析與預測,國際會議論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學術研究(社科版).1995.(2) p.37-42 (被中國人民大學 書報資料中心《商業經濟、物資經濟》95.6期複印轉載,1.2萬字,獲1997年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獎) 53. 論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的優勢問題, 南方經濟.94(10)p.14-18 54. 國際直接投資過程論, 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2)p.1-9獲95年廣東社會科學三等獎 55. 論國際經濟與技術環境的變化趨勢與特徵, 南方經濟.1994(2)p.32-35.(1995年被收入中國“八五”期間科技成果大全) 56. 論我國物資市場供需結構分析的途徑與方法,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92(6)p.30-35 57. 經濟計劃工作的趨勢, 經濟評論.1992(4) 58. 對我國貨幣收入-支出-貨幣結餘關係的動態分析,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1991(3) 59. 論析我國食品價格上漲及其啟動因素, 價格理論與實踐.1990.(3) 60. 中國購買力、消費經濟計量模型, 武漢大學學報(社科版).1989(4)p.42-53 61. 對改革前後農業增長因素的比較研究, 江漢論壇.1989 (10) 62. 中國宏觀經濟優化模型和對經濟結構的經驗研究,計劃與發展.1988.(5) 63. 對中國總體經濟活動的實證研究( 英文 ) , 1987年6月中美經濟合作國際學術會議論文 64. 中國宏觀經濟優化模型和對產業結構的經驗研究, 計劃與發展.1988(5) 65. 試論資源投入的最優組合, 經濟研究.1982.(5) 66. 項目投資評價的四種方法及其在國外的應用, 財政科研資料.1982(3) 67. 計劃技術的發展及其對管理體制的影響, 河南經濟.1984.(4) 68. 譯文:再論管理理論的叢林, 中國人民大學,外國經濟管理.1981.(5),(6)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