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德寺
湖北省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十方叢林
廣德寺,原名雲居寺,位於湖北省襄陽縣城西13公里處,與古隆中毗鄰,是湖北省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十方叢林。
1988年,廣德寺多寶塔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
廣德寺
寺始建於唐貞觀年間(627~649),名“ 雲居禪寺”,明成化年間(1465~1487)由隆中遷此,因憲宗御筆親賜“ 廣德禪林”,遂一直沿襲至今。寺內原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伽藍殿、韋馱殿、觀音殿、藏經樓、方丈房等建築,現僅存天王殿、藏經樓、方丈房和多寶佛塔。天王殿為硬山頂,因人為破壞,已改原有風姿,內部完整,外部改成民用建築。藏經樓為重檐硬山頂式,系清代重修。大雄寶殿重檐九脊,翼角惲飛。多寶佛塔建於明弘治七年(1494年)至弘治九年間,為磚石仿木結構,通高約17米,由塔座、塔峰兩部分組成。塔座高7米,成八角 形,上迭淺檐,下奠矮基,磚砌角柱,石雕龍首。各牆均設有壁龕,上供石雕跌坐蓮台佛像一尊,各壁設有石雕券門4個,正門上方石匾橫書“多寶佛塔”4字,下置3個“佛”字,嚴謹渾厚,蒼勁有力。塔峰置5座小塔,居中者為喇嘛塔,高10米,下置須彌座,上置蓮台,與覆缽式塔肚承接;上置相輪,頂置鐵空蓋。
主塔四周有四座六角形五層密櫓式磚塔,並設有佛龕。塔的上下內外共嵌有石雕坐佛45尊,故稱多寶佛塔。古塔旁有銀杏一株,4人合抱,高約35米。明嘉靖帝曾效漢武帝封松柏故事,賜以“大將軍”封號;以後,清乾隆帝又加封為“感應大將軍”,樹旁尚有碑刻似記其事。多寶佛塔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德寺寺院與國家級古隆中風景區毗鄰,寺內古木參天,寺外碧水環繞,環境幽雅宜人,被清朝康熙皇帝賜封為“護法尊”的古銀杏樹千年不衰,枝葉茂盛。寺院佔地面積4.5萬平方米,是鄂西北著名古剎。鼎盛時期,騎馬觀山門,敲鐘開齋飯。是湖北省佛教歷史上著名的十方叢林,其影響涉及鄂、豫、川、陝、贛、蘇、浙等省、市。
1991年,市政府撥專款180萬元,維修了廣德寺藏經樓、方丈院、知客樓、天王殿及山門,修復了大雄寶殿。經省人民政府批准,1997年1月,廣德寺為佛教活動場所正式開放。襄樊的廣大佛教界人士和信眾十分感謝,紛紛表示:要在法律和政策允許的範圍內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要遵紀守法、愛國愛教,提倡人間佛教,壯嚴國土、利樂有情,為提高襄樊的知名度,為襄樊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多做貢獻。
古銀杏樹
景點——多寶佛塔
廣德寺內多寶佛塔,又名“五星塔”,久負盛名,雄偉壯觀,其建築風格全國獨一。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塔身系磚石結構。通高17米,分塔座和塔首兩部分。塔座高7米,為八方形四券門,上造淺檐,下奠矮基,角貼圓柱,石雕龍首;每方設一佛龕,龕內供一石雕趺坐蓮台佛像,四門皆有通南道入內,俗稱“八方四門”。正門南向,上額石匾陰刻“多寶佛塔”。檐下橫列斗大“佛”字3個。塔內砌八角形亭式塔心柱,也有壁龕坐佛。北面通南一側,有石階梯可登座頂。塔身五座小塔和覆蓋樓梯口亭組。座頂主塔喇叭塔,高約10米,八方須彌座,刻仰復蓮瓣四層,上承復缽式塔肚;再承須彌座,四面飾 嵌佛石龕,座上置相輪,頂為銅鑄蓮花寶頂。主塔四方,各立一小塔,塔身作稍矮,為六角攢尖頂,頂上疊密檐三層,塔身也有嵌佛石龕。東側階梯。覆蓋的方亭為四角攢尖形,佛塔內外共有佛像48尊。
1.武漢-廣德寺:從漢口上機場高速公路—常青互通轉滬蓉高速公路—橫店互通轉漢十高速公路—襄陽郜營互通轉襄荊高速公路—襄荊高速公路隆中出口轉S503省道至古隆中路口,沿路標至廣德寺。
2.十堰-廣德寺:從十堰東上漢十高速公路—襄陽郜營互通轉襄荊高速公路—襄荊高速公路隆中出口轉S303省道至古隆中路口,沿路標至廣德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