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佚

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物

秦佚(yì),老聃的朋友,生卒年不詳,約生活於春秋晚期到戰國早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人物生平


秦佚弔喪

傳說老聃活了160餘歲,他去世的時候,鄰居朋友都來弔唁。老人哭他,就像哭自己的兒子一樣;少年哭他,就像哭自己的父親一樣。他們都非常懷念老子順民之性,隨民之情,與世無爭,柔慈待人的大恩大德,因此,大家都悲不自勝。

三號而出

這個時候,老聃的好友秦佚前來弔唁,他走到老子的靈前,不跪也不拜,只是拱手致意,然後哭了三聲就停止了。
等到他要轉身回去的時候,鄰人攔住他問道:“你不是老子的好朋友嗎?”秦佚答到:“當然是啊。”鄰人就說:“既然是老子的好友,竟然如此薄情少禮,這樣做可以嗎?”秦佚說:“有什麼不可以的呢?”鄰人聽后,都很氣憤,隨之大聲責問他道:“你有什麼理由這麼薄情呢?”秦佚笑道:“吾友老聃有言,生亦不喜,死亦不悲。汝可聞乎?昔日老聃之生也,由無至有,聚氣而成,順時而來,合自然之理,有何喜哉?今日老聃之死也,由有歸無,散氣而滅,順時而去,合自然之理也。有何悲哉?生而喜者,是以為不當喜而喜也;死而悲者,是以為不當悲而悲也,放生時貴生,死時怕死,皆是以己之意願而強求生來、強求死去也,皆背自然之理而任己之情也。如安時而處順,則哀樂不能入也。而背自然、違天理,合於道乎?不合於道,可為老聃好友乎?老聃好友者,遵其言而動、順於道而行者也。吾既為老聃之友,故能以理化情,故不悲。”(譯文:老聘死了,他的朋友秦佚去弔喪,大哭了幾聲就走了。老聘的弟子們說:“您不是老聘先生的朋友嗎?”秦佚說:“是的。”“那麼這樣弔喪,合適嗎?”秦佚說:“合適,起初我以為他是得道的聖人,現在知道不是的。剛才我去弔唁的時候,看見老人哭,好像哭自已的孩子,少年人哭,好像哭自已的母親。他們所以如此,其中必有本不來想來弔唁而來弔唁的,本不想痛哭而痛哭的。這是違背天然發泄過分的感罰。該來的時候,老聘先生應時而生,該離開的時候,老聘先生順理而死。安然地應時而順理,悲哀歡樂就不能進入心中。古人把這叫做天帝解除倒懸之苦。”)
鄰人聽完他的話后,好像都有點領悟了,於是又問道:“既然你不悲哀,為什麼又要哭三聲呢?”秦佚笑道:“吾哭號三聲,並不是因為悲哀,是在與老聃辭別呢。一號,是說他的出生合乎自然之理;二號是說他的死也是合乎自然之理;三號是說他所傳授的自然無為的道理也是合乎自然之理。老聃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合乎自然的道理,還有什麼值得悲哀的呢?”
鄰居和朋友聽完以後,都說秦佚是老子真正的朋友,故推舉他為主葬之人。葬老子的時候,秦佚寫了悼文:
“老聃大聖,替天行道,游神大同,千古流芳。”

人物評價


鄰居和朋友聽完以後,都說秦佚是老子真正的朋友,故推舉他為主葬之人。

相關人物


老子(公元前574年---公元前460年),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一說渦陽。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吏,相傳晚年著成五千言《道德經》后,騎青牛出函谷而去,飄然不知所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