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族

木蘭族

葉全緣,很少先端2裂;葯室內向或側向開裂;聚合果為各種形狀的球形、卵形、長圓形或圓柱形,常因部分心皮不育而扭曲變形;成熟心皮為蓇葖,沿背縫或腹縫線開裂或周裂;很少連合成厚木質或肉質,不規則開裂;外種皮肉質與蓇葖果瓣分離。

概述


木蘭族 Trib. MAGNOLIEAE DC.
DC. Prodr. 1: 79. 1824.
喬木或灌木,落葉或常綠;通常被毛,稀無毛。芽為盔帽狀的托葉所包圍。單葉互生,有時集生在小枝近頂端成假輪生,全緣,稀分裂,具羽狀脈,有葉柄,托葉貼生於葉柄或與葉柄離生,早落,脫落後留有環狀的托葉痕,如貼生於葉柄,則葉柄上亦留有托葉痕。花大,頂生或腋生,單生,很少有2-3朵花聚生成聚傘花序;通常兩性,稀雜,性(雄花兩性花異株)或單性異株;花被下具1或數枚佛焰苞狀苞片;花被片6-9(45),2至多輪,每輪3 (6) 片,通常帶肉質,有時外輪近革質,或因退化其大小色澤似萼片;雌蕊和雄蕊均多數,分離,螺旋狀排列在伸長的花托上;雄蕊群排列在花托下部;花藥線形,2室,縱裂,內向或側向,很少外向開裂,花絲粗短,有時伸長,葯隔通常伸出成長或短的尖頭,蟲媒傳粉;雌蕊群排列在花托上部,無柄或具雌蕊群柄;心皮對摺通常分離,有時在發育時僅基部結合或很少全部相結合不分離;胚珠每室2-14枚,兩列著生在腹縫線上。聚合果為離心皮果或有時為合心皮果,成熟心皮為,木質、骨質或革質,通常背縫、腹縫開裂或腹背縫同時開裂;很少互相連合,厚木質或肉質不規則開裂,脫離中軸;種子1-12顆,成熟時懸垂於一延長絲狀而有彈性的假珠柄上;伸出於蓇葖之外,外層具紅色肉質種皮,內為硬骨質;很少成熟心皮翅果狀,種子與內種皮癒合;胚細小,倒生,胚乳豐富,含油質。

本族模式屬:


木蘭屬 Magnolia Linn.
木蘭族植物常含有花青素苷 (proanthecyanins),生物鹼如苯甲基一異喹林(benzylisoquinoline) 或阿朴非(aporphin-type ),生氰酸 (cyanogenic acid);通常在葉表皮細胞壁積聚有硅石(silica),在葉、花被片的薄壁組織中常具圓點香精油細胞,也經常具細小的草酸鈣結晶。
木蘭族聖品純中藥配方王不留行植物性膠囊
木蘭族聖品純中藥配方王不留行植物性膠囊
節多葉隙:木材導管徑向排列,導管分子底壁常有梯狀穿孔板,橫隔數枚至多數,少數為單穿孔;纖維管胞其中或有些為真正管胞;木薄膜組織較明顯,離管輪界狀;木射線為Kribs II A型或IIB型,主要為異形或少數為同形,屬混合單列和多列射線,多列射線具3-4 (7) 細胞寬,有短或伸長的末端;篩管質體S形或P形。
花粉粒較大,兩側對稱,極面觀為橢圓形,具遠極單溝;表面具網狀紋飾、或顆粒網狀紋飾。
染色體基數為:x=19。從倍性水平看,僅在木蘭屬、擬單性木蘭屬和鵝掌揪屬中見有多倍體,其餘各屬均為2倍體2n=38。
木蘭族植物的枝葉芽為盔帽狀托葉所包圍,花蕾為佛焰苞狀苞片所包圍,苞片由厚而不規開裂至苞片變薄而兩側開裂,苞片近基部與葉柄貼生至離生;花托明顯伸長,從無雌蕊群柄至有雌蕊群柄;花從全株兩性至雄花兩性花異株至單性異株;花從單獨頂生至腋生至1-3朵的聚傘花序;果從分離心皮聚合果至合心皮聚合果;成熟心皮為蓇葖至翅狀小堅果。木蘭族植物的其他內、外部形態特徵亦相應起變化。這是木蘭族種類在分化、發展過程中,具有其原始而獨特的形態特徵而形成很自然的分類系統。因此,A. Takhtajan (1987)在《木蘭植物系統》(Systema Magnoliophytorum)中,建立第一個目為“木蘭目”(Magnoliales)是合理的。
15屬約300種,主要分佈於亞洲東南部,北美洲東南部,中美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墨西哥,南美的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巴西東部等地區的熱帶、亞熱帶和溫帶,以靠近北回歸線南北10度為最盛。我國有11屬107種,1亞種,主要分佈於東南至西南部,向東北及西北逐漸減少。
木蘭族植物種類不但為世界植物界所矚目的雙子葉植物中原始類群,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而且又是芳香、藥用、木材等多種經濟效益和綠化、美化、優化環境等生態效益的植物資源。

相關的族有:


八角族Trib. ILLICIEAE DC.
五味子族Trib. SCHISANDREAE D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