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8條詞條名為大營村的結果 展開

大營村

雲南省昆明富民縣永定大營村

大營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國土面積10.29平方公里,海拔1685.00米,年平均氣溫17.9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稻穀等農作物。有耕地1875.92畝,其中人均耕地0.60畝;有林地7120.50畝。

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79戶,有鄉村人口3615人,其中農業人口3220人,勞動力233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57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3460.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75.92畝(其中:田1538.31畝,地337.61畝),人均耕地0.6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7120.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4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6135.08畝。

村情概況


大營村委會,屬於壩區。距離村委會0.00公里,距離鎮0.00公里,國土面積10.29平方公里,海拔1685.00米,年平均氣溫17.90℃,年降水量850.00毫米,適宜種植小麥、玉米、稻穀等農作物。有耕地1875.92畝,其中人均耕地0.60畝;有林地7120.50畝。
全村轄17個村民小組,有農戶979戶,有鄉村人口3615人,其中農業人口3220人,勞動力2332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357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13460.1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5.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875.92畝(其中:田1538.31畝,地337.61畝),人均耕地0.60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稻穀等作物;擁有林地7120.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28.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14畝,主要種植板栗、核桃、花椒等經濟林果;其他面積6135.08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全村有979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979戶通電,有9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976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6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50戶。
該進村道路為屬於柏油、水泥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0.5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0公里。全村有效灌溉面積為1875.92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875.92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9畝。該村到2010年底,有184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5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13460.1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899.41萬元,畜牧業收入590.56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218頭,肉牛61頭,肉羊456頭);
林業收入25.66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11829.20萬元,工資性收入157.6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75.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3.1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5人,在省內務工15人,到省外務工10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79戶,共鄉村人口3615人,其中男性1721人,女性1894人。其中農業人口3220人,勞動力2332人。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19;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11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0.5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10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85.00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花卉特色產業,計劃大力發展種養殖業產業。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大營小學,中學生就讀到大營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0.00公里,距離中學0.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687人,中學生573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987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875.92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
年末集體總收入571.65萬元,有固定資產46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566.96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人均受教育水平不高,經濟結構不合理,思想保守,一家一戶的小生產經營方式佔主導地位,無權規模化生產和經營,沒有形成品牌,缺乏信息和穩定的銷售渠道。缺乏在富民或昆明市範圍內具有優勢性的產業,農民增收渠道不廣,大多和農業聯繫緊密,難以適應今後城鎮化的發展。
2、科技意識不強。群眾對科學技術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科學、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積極性不夠。
3、隨著城市化的進程的加快,大營村的土地將逐年被城市的發展所徵用,失地農民將會逐年增多,適應生活方式的轉變,將是大營村要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4、人力資源匱乏,鄉風文明建設的村級公共設施貧乏,公共活動無從開展。
5、農民居住分散(後山村),水利、交通、醫療基礎設施設施建設落後;部分群眾居住條件困難;產業開發步伐慢。
6、大部份村組沒有垃圾收運處置系統,生活垃圾基本沒有管理,隨意堆置或傾倒在河湖溝渠岸邊,蚊蠅滋生,臭氣瀰漫。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主導產業。發展集體經濟,引進先進生產技術,擴大招商引資,依拓自然資源和田園風光,發展集體生產、示範、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園區。
2、增強農業科技培訓。圍繞當地特色農業和支柱產業,以農業科技和經營管理知識為重點,加快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培訓,增強農民進入非農產業就業的競爭能力。
3 、整治村容村貌。開展村容整潔,改善農村衛生條件,修建垃圾收集池,提高鄉村垃圾定點收集、定期清運和處理的水平。
4、完善公共基礎設施。2007年,首先完成村委會院內環境改造,修建完成大營文化活動中心。2008年完善村組村莊內文明道路修建,2010年,力爭建設好全村水利、廣播、通訊、水電、衛生等公共設施。
5、提高農民素質,完善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抓好道路建設,進一步鞏固"三池一改造"工程,發改善衛生環境和村容村貌,為轉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創造條件。深入開展文明村、文明戶評選等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鼓勵農民自己組建文化團體,發展節慶文化、農閑文化,將思想道德教育融入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體活動中。
6、發展特色支柱產業,種植楊梅50畝以上,興辦企業28戶以上,輸送勞動力350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