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商
清商
清商樂又稱清商曲,隋唐時簡稱清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並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漢民族傳統音樂。
漢族傳統的古典音樂大致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是三國以前的古樂,以孔子的所謂雅樂為主,第二個是魏晉朝時代的清商樂,又名清樂,第三個是唐朝初期由清商樂吸收西域音樂而興盛的對民樂影響最大的燕樂,又名宴樂。清商樂是三國、兩晉、南北朝興起並在當時音樂生活中占居主導地位的一種漢族傳統音樂。它是晉室南遷之後,舊有的相和歌和由南方地區漢族民歌發展起來的“吳聲”、“西曲”(或稱“吳歌”、“荊楚西聲”)相結合的產物,是相和歌的直接繼續和發展。其中“吳聲”與“西曲”,一方面從相和歌中吸取了有益的經驗,另一方面仍發揮其原有的音樂特色,形成了多樣的富於特色的音樂結構。它與相和歌的一個顯著不同之處,是它的作品絕大多數皆以愛情為題材,較少有觸及社會矛盾的現實內容。其風格一般都較纖柔綺麗,但也有許多確實具有清新自然之美。這種情況的產生,固然和士族地主階級的享樂需要有直接的聯繫,但作為一種最普通的感情表現,卻也另有其時代的需要。主要用於官宦、巨賈宴飲、娛樂等場合,也用於宮廷元旦朝會、宴饗、祀神等活動。由於它與漢代相和舊曲都是傳統音樂,因此,在當時各種樂伎中,被稱為“清商正聲相和五調伎”,為宮廷所重視。
在中國音樂史上,清商有幾種不同的含義。一種含義是:清商即高的商調。宮、商、角、徵〔Zhi〕、羽五調,一般是指中部音高說的,即相當於今天的C、D、E、G、A五調。比它們的本調高半個音的調子,就加一個“清”字來表示,如“清宮”、“清商”。清商比商調高半個音。這個調子的應用似乎很早。
《韓非子·十過》篇記載,在春秋初期,樂師師涓鼓琴,晉平公問:“此所謂何聲也?”樂師師曠說:“此所謂清商也。”晉平公又問:“清商固最悲乎?”師曠說:“不如清徵。”師曠拿清徵和清商相比,當然是指的一種調子,而不是一類樂曲。
1.商聲,古代五音之一。古謂其調凄清悲涼,故稱。
《韓非子·十過》:“公曰:‘清商固最悲乎?’師曠曰:‘不如清徵。’”
晉葛洪《抱朴子·暢玄》:“夫五聲八音,清商流徵,損聰者也。”
唐杜甫《秋笛》詩:“清商欲盡奏,奏苦血沾衣。”
2.謂秋風。
晉潘岳《悼亡詩》:“清商應秋至,溽暑隨節闌。”
元范梈《奉同元學士賦贈鄧提舉之官江浙》詩:“況值杪秋令,清商動涼幕。”
龔爾位《己酉九日麓山待鈍庵不至書寄用淵明九日閑居韻》:“清商發林際,颯颯動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