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

急救中心(重症醫學中心)是向100萬人口以上區域提供高水平院前院內急救服務的醫療機構,並承擔相應的高等醫學院校教學和科研任務,是國家高層次的醫療機構;是省內或全國急救醫療、教學、科研相結合的技術中心。

基本介紹


21世紀現代急救醫學中心已發展為集治療搶救、醫療轉診、技術指導融合急診、急救與重症監護等功能於一身的大型的急救醫療技術中心和急救醫學科學研究中心,可以對急、危、重病人實行一站式無中轉急救醫療服務,被喻為現代醫學的標誌和人類生命健康的守護神。重症醫學科是衛生部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新增加的診療科目。重症醫學科的主要業務範圍為:急危重症患者的搶救和延續性生命支持;發生多器官功能障礙患者的治療和器官功能支持;防治多臟器功能障礙綜合征。2009年1月19日,衛生部關於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名錄》中增加“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的通知中,對開展“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診療服務的醫院、醫師等問題,都作出規定。例如:“開展‘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診療服務的醫院應當有具備內科、外科、麻醉科等專業知識之一和臨床重症醫學診療工作經歷及技能的執業醫師。”並說明,目前只限於二級以上綜合醫院開展“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診療服務。具有符合規定的醫院可以申請增加“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未經批准‘重症醫學科’診療科目登記的醫療機構,不得設置重症醫學科;相關科室可以設置監護室、搶救室等開展對本科重症患者的救治。”所以重症醫學科囊括了其門診(急診)、搶救手術室和病房(重症監護病房)。

北京急救中心


北京急救中心佔地面積6800平米,建築面積13005平米。1984年開始籌建,1988年3月25日正式開院,同時啟用“120”急救電話。
北京急救中心是一個集院外、院內救治為一體的醫療急救單位,承擔著北京市醫療救護和重大意外災害事故的搶救任務。“中心”現有職工650餘人,衛生技術人員占職工總人數的69%,其中主任醫師佔3.6%,副主任醫師及相關職稱佔8.6%,主治醫師及相關職稱佔25.3%。下設北京市急救醫學研究所。
“中心”院外部分設有調度科、急救科、車管科、網路信息科。調度科配備有先進的“120 ”通訊指揮系統。車管科備有80餘輛設備較全的救護車。急救科以現場搶救治療病人為主,能對各種危重病人進行現場搶救、轉送及途中醫療監護。在心肺復甦、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左心衰腦血管病等危重病的搶救中,成功率較高,特別是對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療開創了我國院外急性心肌梗塞靜脈溶栓的先例,大大提高了病人轉送醫院的生存率。
“中心”院內設有急診科、內科、外科、麻醉科、放射科、藥劑科、檢驗科、血透析科、高壓氧艙科、院外心電監測科等臨床和醫技科室,現有100張病床。急診科以治療腦血管病及各類中毒為主,開展了腦血管病的早期在CT定位下腦梗塞的動靜脈溶栓及腦出血的血腫抽吸治療。內科以收治心血管病為主,對急性心梗溶栓治療有較高的診療水平。外科是集神外、骨科、胸科、腹部外科等專業為一體的綜合科室,以治療各類嚴重創傷、多發傷為主。
自1988年以來,“中心”先後與丰台、朝陽、東城、宣武石景山、海淀、昌平、大興、順義等9個區縣急救站建立了北京市急救網,無線通訊納入“120”統一指揮。1994年以後,“中心”分別建立學院路急救分站、永南急 救分站、三里屯急救分站、大柳樹急救分站、新街口急救分站等。同時與首都機場、北京鐵路局、地鐵總公司、交通管理局等部門實行了通訊聯網。初步形成了城近郊區的急救網路。
“中心”兼有急救醫學科研和教學功能,為社會舉辦各層次急救知識培訓班近萬人。在急救醫學教學方面,“中心”承擔了北京針灸骨傷學院、北京職工醫學院、解放軍北京高等醫學專科學校等急救醫學臨床教學工作及畢業實習工作,並接收外省市、本市急救醫生進修。近年來,“中心”承擔了市科委、市衛生局數十項科研課題,參與協助完成國家“八五”攻關課題和“九五”攻關課題,多次獲得市級、局級科研成果獎。1997年被北京地區醫院評審委員會評為三級甲等急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