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區位
農業區位
農業區位的含義有兩層:一是指農業生產所選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國的水稻種植業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亞的牧羊業分佈在東南部等地;二是指農業與地理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各種因素的相互聯繫,這些因素就是農業的區位因素。農業的區位選擇實際上就是對農業土地的合理利用。
典型地區:
分析自然區位因素:
熱量充足,溫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不足:
水資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風雪影響;土壤的鹽鹼化等
典型地區:
東北地區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地形平坦開闊;耕地面積廣大;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
熱量不足;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劇;土壤肥力下降;冬季受寒潮和凍害的影響等。
與美國商品穀物農業比較:
相同點:農業地域類型相同;地廣人稀,農產品商品率高;生產規模大,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農業生產過程的自然條件相似。
不同點:經營方式不同,美國以家庭農場主生產為主,我國以國營農場為主;科技水平存在差異;專業化水平不同;糧食單產不同,美國糧食單產高
典型地區:
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網密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機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工業比較發達;科技發達;國家政策扶持。
不足:
人多地少;受颱風、暴雨造成的洪澇災害影響;酸雨危害
典型地區:
內蒙古草原(四大草場:內蒙古、青海、新疆、西藏)、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草場面積廣闊;沒有大型食肉動物;東部地區夏季降水多些,有利於牧草生長(降水從東向西遞減)。
(2)社會經濟因素:牧業生產經驗豐富;市場潛力廣闊;國家政策扶持等
不足:
氣候乾旱,降水少;草場退化;荒漠化加劇;冬季暴風雪、寒潮影響;鼠災、蝗災嚴重。
典型地區:
西歐、中歐、美國五大湖地區、紐西蘭、澳大利亞等地區和國家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濕潤,不利於種植業成熟,有利於多汁牧草的生長;草場面積廣闊;地形平坦,平原面積廣(紐西蘭除外)
(2)社會經濟因素:城市分佈集中,人口密集,消費市場廣闊;交通便捷。
典型地區: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分析區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草場面積大
(2)社會經濟因素: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距離海港近;交通條件改善,冷藏技術的進步。
典型地區:
上海市郊區農業
分析區位:
(1)自然因素:熱量充足,雨熱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消費量大;交通方便;發展花卉、蔬菜等農作物單位面積的價值高,可獲得更高的經濟利益;土地面積小,有利於集約化生產。
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主要有氣候、地形、土壤、市場、交通運輸、政策、科技、勞動力價格等。
氣候、熱量、光照、降水等氣候因素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極大。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件,而氣候條件的分佈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因此,一個地區的農業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
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類型的農業。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適宜發展耕種業;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於水土保持,但適宜發展畜牧業。山地自然條件的垂直分異,使農作物分佈隨海拔有所不同。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物質基礎,不同的土壤種類,適宜生長不同的作物。
水源對農業特別是灌溉農業和綠洲農業的影響可以說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農業產品要到市場上銷售,才能實現其價值,因此,市場的需求量最終決定了農業生產的類型和規模。
農業選擇必須充分考慮當地的運輸條件。園藝業、乳畜業等,由於其產品容易腐爛變質,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運輸條件。
世界各國的農業,都受到國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預手段的影響。
科學技術主要通過影響其他區位條件來影響農業區位。
勞動力素質的高低和數量的多寡也會影響農業區位。例如:發達國家的機械化農業和發展中國家的傳統農業的區別。
一個地區工業基礎和農業基礎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對農業區位都會造成影響
自然因素對農業區位影響並非都是決定性的。
一方面,人們通過培育良種、改良耕作制度等技術改革,擴大某種農作物的區位範圍。
另一方面,很多情況下,人們根據經濟技術條件,對不適宜農業生產的自然因素進行改造,使之適宜發展相應農業。
一般情況下,一個地區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對不變的,而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條件則處於不斷的發展變化中,因此,農民對農業區位的選擇,更多要考慮社會經濟因素的發展變化。
市場區位及需求的變化,對農業區位的影響最為突出。當人類社會從農業文明進入工業文明以後,城市發展迅速。大城市人口集中,對農副產品的需求量大,為此,城市周圍的農民將生產重點轉為蔬菜、肉、蛋、奶以及園藝業。市場需求的變化是由多種社會經濟因素決定的。當市場上某種農產品供不應求時,這種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就會擴大,反過來經營規模就會縮小。
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和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是市場對農業區位的影響在地域上大為擴展。
農業生產 | 主導因素 | 限制性因素 |
東北地區商品糧基地 | 地廣人稀、土壤肥沃 | 氣溫低 |
南疆長絨棉的生產 | 光熱條件優越 | 水源不足 |
青藏高原河谷農業 | 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 | 氣溫低、熱量不足 |
華北平原 |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光熱充足 | 水源不足、旱澇、鹽鹼、風沙災害嚴重 |
南方地區 | 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熱條件優越 | 水旱災害較為嚴重;丘陵地區土質較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