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板塊相交處,西起地中海及其附近一帶,經土耳其、中亞細亞、印度北部、我國西部和西南部分地區,再經過緬甸印度尼西亞太平洋地震帶相接,是世界上地震多發地帶之一。

簡介


這條地震帶也是近代地殼運動活躍的地帶,它又可分為幾個段落,其中印度北部是重要一段,稱“喜馬拉雅地震帶”,東西長約2400公里。

地震起因


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處於歐亞大陸板塊與印度板塊相交處,由於印度板塊不斷北移(每年北移4至5厘米),與歐亞大陸板塊發生撞擊,於是兩大板塊的交界地帶便產生了巨大的應力——喜馬拉雅山就是這樣形成的。與此同時,發生撞擊的周邊地區也極易蓄積起足以造成大地震的“形變能量”。專家經研測發現,在喜馬拉雅山脈的南側,有一條長2000多公里的世界上最大的喜馬拉雅前緣斷層。斷層上最容易發生強烈地震,巴控克什米爾處在斷層西端,該處發生強烈地震不足為奇。1905年印度西北部曾發生8級大地震,也是在這個斷層上。
地震災害慘重且波及範圍廣,除了震級大的主因外,還與震源淺、震區人口較密、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差等因素有關。1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的震級為7.8級,造成死亡達28.4萬人,就是因為震中唐山是人口密集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