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手鏢
脫手鏢
脫手鏢是中國冷兵器時代的一種暗器,脫手鏢也簡稱飛鏢,就是不用棉繩竹管的鏢。它的形式與繩鏢相同,也有三棱、五棱、圓筒等形式,根據學習者的意願而定。只是比繩鏢短小,並且要輕一些。最通行的飛鏢長三寸七分,重六至七兩。
①帶衣鏢。就是在鏢的末端扎紅綠綢二寸左右。用來鼓風乘勢,就象箭羽一樣。紅綠綢名叫鏢衣。
②光桿鏢。就是不帶鏢衣的。
③毒藥鏢。就是將各種毒藥配合在一起,或者與鏢一起煮沸;或者將各種毒藥煮熬成膏,塗在鏢頭上,使鏢進入人體后,血液融進毒物而中毒。這種毒藥鏢又可分為三種:A是臭爛一生鏢。受傷者臭爛流水,永不生肌肉,不能葯治;B是七死一生鏢。中鏢者痛徹心內,七天必死。如不內服叄蘇,飲鮮鯉魚湯,外敷八寶拔毒散,貼五福化毒膏就沒治了;c是見血奪命鏢。見血封喉,也不易救。北斗長壽丹在早、中期服用才可能奏效。這種煉毒鏢的葯,都是些潰爛滅血的至毒之劑,武術家們相戒不傳藥方,那也是積點陰功。煉這種毒藥的人,都是些心狠嗜殺之流,一般人是不願乾的。江湖上有規矩,用暗器傷人,已經失去光明正大,何況借毒物之力來殺人;脫手鏢比別的長大而且重些,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輕易用上的。脫手鏢也有長過四寸,重過七兩以上的。使用者的腕力那就必須多倍於常人了。
脫手鏢練法,它的畫靶定位都與繩鏢一樣,但發鏢用勁和瞄準方法就完全不同。繩鏢藉助繩的牽引,利用旋摔的力量發射,而這卻完全用腕力直摔發射。繩鏢用竹管作瞄準的工具,這就是用中指作為瞄準工具。練習者可將一塊木立在地上,長六尺、寬七寸、厚四寸;頂上
圈中再畫一個一寸半直徑的紅心。下面距離半尺的地方,再畫一直徑五寸的圓圈,紅心也減少三分。這樣,每隔半尺畫一個圈和紅心。依次縮小,由上而下,直到最後一個圈的直徑一寸,紅心的直徑三分為止。練習的人先站在距離目標六尺處,以後
逐漸移遠。直到能夠在四十步外準確打中目標時,技藝就可算精湛了。學習脫手鏢可以分為五步:第一,練習執鏢的方法。鏢分三棱,也有三面,棱銳相同。只是面積不同,兩面窄一面寬。執鏢時應將較寬的一面緊貼在中指上,用食指、無名指攏住其他較窄的兩面,使三指成為槽形
大拇指作為輔背。鏢根抵住手心,小指緊靠無名指作為輔佐。一轉腕力,鏢就可發出。第二就是練陽手打靶,打靶的次序由大而小,不必細述。至於所謂陽手鏢,就是射平面或上面的物體。發鏢時手掌向上,運足腕力,將鏢向正面或內側發出。要射較高的物體,就必須從下飄走衝出,不可平摔。練陽手鏢能打中標桿上最小的東西百無一失時,就可以進而學習陰手鏢了。
這種鏢專射平面以下的東西。發鏢時手掌向下,射正下或外側都可以。只是都用反腕的力量。
這種鏢是向後面發射的。或者從肩上發出,或從腰脅間發出(如右手發鏢應從左肩左脅處發出)。這種方法專用於戰敗之後對方窮追才發鏢止住他。或者佯敗而引誘對方追趕,然後用這種方法射擊。發鏢時都用陽手不能用陰手。可以依照上法練習,也並不難。
能放鏢的人必須能接才是上乘。如果能放不能接,就只能傷人不能自衛。練習接鏢,須兩人對練才能奏效。當對手一鏢射來時,必須讓它過去,然後從後面搶接。如果迎頭沖接,偶爾不慎就極易傷手。即使不受傷,還手時也必須將鏢頭倒轉才可放出。既費時間又給對方以可乘之機。不如從後面搶接,既容易著手,又沒有危險;還鏢時更來得便利。練成接鏢后,技藝就可算精通了。至於一子接連三次丟、連珠鏢等,學習也容易有成,只是在於學習者是否肯下苦功夫而已。
脫手鏢創始於北宋。有一個叫性圓的老僧,年少時曾在西域遊歷,得到高人傳授,精通各種武術,他所學的與世間通行的都不同。後來,他歸隱於西蜀忠州某寺悉心研究,花了數十年的時間才達到融會變化,神奇莫測的境地。當時正值權臣秉正文,朝事日非。老僧知道世運將變,就挾技遍游中原,想要求得英才傳授,以備國家日後之用。他到中州遇到了周同,見他謙恭有禮,好學不倦,可為人師,就把槍法傳授給他,周同學到了他的技藝。老僧又到安徽,認識了趙巋,見他勇武絕倫,豪爽率直,可以大用,就把刀法傳授給他。到了江州認識了余全,見他精靈活潑,手眼異於常人,就把鏢法傳授給他,這些技法都不是世人所能識的,是性圓得自西域的絕技。
趙巋傳其子趙壁方,余全傳其子余化龍,而余化龍的槍法又是周同傳授的,只是少年氣盛,不能完全學到手。周同與余全相處久了,因此也會使鏢。這就是脫手鏢的創始。自從這種暗器發明以後,大家認為便利,學習的人也漸多。元明后,代代都有名手,到了清初才鼎盛。北路人在正式武藝外,把鏢當作一處專門技能,人人必學。即使到了火器盛行之後,這種風氣也並未消退。由此可見脫手鏢的功效不亞於火器。有一個鏢師名叫鄒永寬,是河朔人,擅長綿拳十三手。與人對敵時,只要遠遠站著,舉起雙手,擺開架勢,進攻者就不能靠近。只要稍微接近就被摔出幾丈外,而且弄不清摔的原因。相傳他的技藝得自贛州,他挾技走江湖幾十年,沒有遇到能與他匹敵的。人們只知道他擅長綿拳,而不知他的鏢技也很精絕。有一年,他遊歷通州,在某寺稍停,把名字張榜門外。
名家輩出,特別以鏢技聞名於世。有多事的人知道鄒永寬的名聲,就慫恿通州的名家同他一比高下,但都不能取勝。有一位黃須郭泰,武技絕精,是通州的一流水平,能一手連發三鏢,百步之內射人,發無不中。這就是所謂一子連三丟。郭泰見眾人不能取勝,就挺身而出,與鄒相鬥二十幾個回合,仍然不能取勝,於是他發鏢乘隙射擊。三發都沒有打中,而被鄒接住了
郭泰這才知道此人不可與之匹敵,於是向他請罪,並求教於他。鄒永寬笑道:"我聞通州能人眾。至鏢師保鏢過其境,噤口不敢喝鏢令。今一見,技亦猶人耳。余因不擅此者,既君輩有此興緻,請一試之。寺前有一棵榆樹,榆錢累累。他讓郭泰選三串榆錢標上記號。自己站在百步外舉手發鏢,三發都中。檢查一下榆錢,記號還是赫然明了。他發鏢的手法,也就是一子連三丟。鄒永寬笑著對郭泰說:"薄技猶不辱沒金鏢否?郭泰含愧表示歉意。後來,鄒永寬應京中某鏢局的聘請,偶爾經過通州,故意不停地狂喝鏢令,這樣破了通州的沿例,並為江湖吐氣。所謂鏢令,就是鏢局中的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