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地址設在著名的“魚米花果之鄉”、素有“海濱鄒魯”美譽的漳州,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座落於閩南漳浦青竹山南麓,位於漳浦縣杜潯鎮鎮區東北方,這裡鍾靈毓秀,是閩南一方神聖的育才寶地。

辦學歷史


一、建校初期(一九五六年~一九六六年)
學校創辦於一九五六年秋,當時定名為“漳浦縣杜潯中心小學附設初中班”,臨時校址最初選擇在漳浦縣杜潯管理區正陽鄉下東圍內民房,陳金滿老師為學校負責人,黃玉盤老師兼教務,楊惠起老師為總務、劉雙來老師為生活指導。其四人為創校老師。一九五六年秋季學校第一次招生一百一十名。
一九五七年春轉址到杜潯管理區正陽鄉天古潭南邊,置地十八畝,建平房教室兩座(八間)。
一九五七年四月,經福建省教育廳批准正式確定校名為“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初級中學),招生區域為現今杜潯、沙西、古雷霞美四個鄉鎮。
一九五八年春,漳浦縣教育局為學校長遠發展計,決定選擇具有更大發展空間的地點建校,最終擇定於杜潯鎮區東北部的青竹山南麓山坡(即現址),據漳浦縣國土局標明,其範圍:東至杜潯公路管理站(道班)圍牆為界;南至漳雲公路;北至青竹山巔,山坡東西兩側各挖一條從山頂至山腳的排水溝為界;西與杜潯衛生院、醫藥站共牆為界。杜潯管理區政府出面負責調換園地及徵用荒冢,面積達一百二十四點六畝。歷史證明,選址於青竹山下建校,是十分正確的決定,有黃玉盤老師的詩為證:
精心設置青陽苑,開闢浦南育智園。
背靠梁山屏列障,前臨海港古雷灣。
居高望遠胸襟闊,坐北朝南眼界寬。
冬暖夏涼天作美,自然雕塑好搖籃。
當時的陳金滿、黃玉盤、楊惠起和劉雙來四位老師著手在青竹山南麓荊棘叢生、野獸出沒的荒坡中勘察地形,尋訪水源,策劃學校遠景,帶領學生於放假期間挖丘填坎,依山興建了朝南的教室平房三座(十二間),宿舍一座,廚房並膳廳(兼做禮堂)各一座。據首屆校友、當時的班長林利明回憶,當年學校領導老師為了勤工儉學建設學校,逢星期天就帶領班裡學生到二十多里遠的龍潭寨山裡砍竹子挑回學校,自己動手編成糞箕,再用畚箕到海邊挑沙到學校,伴灰土用於教室建設。“白天在青竹山上課,晚上到天古睡覺。”這就是建校初期師生們學習勞動生活的寫照。台胞鄉賢盧湧泉先生有詩記其事云:
松竹山坪一片荒,高中建校現堂皇。
莘莘學子勤修業,輩出英才耀四方。
一九五八年秋,負責人陳金滿調至漳浦二中,漳浦縣教育局正式委派林輝為漳浦四中校長。林輝是軍人出身,到任以後即以其特有的氣魄和指揮才能,既力抓教學,又大抓勞動建校,率領師生用心血加汗水繼續開發這片荒山處女地,初步完成了建校的工作,而且使得漳浦四中開辦以後的第一、第二兩屆畢業生在中考成績評比中,都名列全縣前茅。
一九五九年秋,林輝調至漳州體校工作,林河山接任校長,漳浦四中第三屆中考成績躍居全縣第一,那時是轟動了全縣,大大地鼓舞了新建學校漳浦四中師生士氣。當時,黃玉盤老師喜而做詩一首:
勤工儉學青陽苑,躍進攻關列上游。
壯志齊心爭榜首,挑燈夜讀巧籌謀。
四中策略傳山外,友校聞聲拼力求。
培育精英常比試,幾回較量占鰲頭。
一九六一年秋,林河山調至漳浦三中,庄文舉繼任校長,續建教室兩座(八間),宿舍一座。當時杜潯中心小學教室緊缺,漳浦縣教育局為了應急,徵得學校同意,將天古校舍借給杜潯小學使用。庄校長在任職六年中,兢兢業業,鞏固教學質量,並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的發展。
二、“文化大革命”及開設高中時期(一九六六年~一九八三年)
一九六六年秋,值“文化大革命”初期,庄文舉調至漳浦五中,楊亞成接任學校領導(革委會主任)。“文革”一開始,學校的正常秩序受到嚴重衝擊,學生停課、串聯,教學質量迅速下降。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期間,學校易名為“漳浦縣杜潯人民公社工農中學”,杜潯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派貧協代表洪現春管理學校。
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一年三屆初中廢除升學考試,上大中專讀書改由工農兵推薦。
一九七一年九月學校增設高中部,在一九六八屆至一九七0屆(俗稱“三屆生”)初中畢業生中招收首屆高中生,共招收三個班一百五十名學生。
一九七二年九月至一九八0年八月學校又改稱為“漳浦縣杜潯中學”。
一九八0年九月學校名稱恢復為“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一九七二年三月,吳木欽接任校長兼黨支部書記,學校師資配套略有改觀,新一屆的學校領導為高中教育盡心竭誠地努力,意欲重整旗鼓,振興四中,無奈當時客觀條件所限甚多,設備簡陋,合格教師少,科任教師配備不全,學生偏科發展。
在一九七二年~一九八三年年的十一年間,共有:
◎吳木欽(任書記兼校長,任期一九七二年三月~一九七五年八月)。
◎何慶雲(任書記,任期一九七五年九月~一九七八年八月)、
◎張海濱(任書記兼校長,任期一九七八年九月~一九八0年八月,留任書記至一九八一年八月)、
◎曾燕培(任校長,任期一九八0年九月~一九八三年三月)、
◎洪育君(一九八三年三月~一九八三年八月期間主持學校全面工作)
以上諸位校長、書記,為學校從“文革”中恢復過來、為學校的穩定和發展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杜潯、古雷、沙西、霞美地區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人才。期間續建校舍兩座,辦公樓一座。
三、發展與革新:“兩基”建設前後(一九八四年~一九九九年)
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校教學秩序穩定,師生精神煥發,各項工作迅速走向正軌。
一九八三年秋,楊玲(女)接任校長,面對學校設備差、師資缺和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採取有力有效的措施:首開建操場之議,爭取到各級政府編外資助,立即動土平整山地,開闢了學校的體育運動場;首開建校門之議,在學校南邊緊靠公路處建造學校大門;立項建設新教學樓,增添設備、刷新校容。針對師資缺乏的問題,解決辦法一是“請進來”,敦請退休名教師、延攬友校高級教師定期到校講座;二是“走出去”,帶領本校教師到雲霄、東山一中聽課取經,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在日常教學中,她嚴格要求教師過好“備課、講課、改作業”三關。她任職一年半,即升任漳浦縣副縣長,雖然任職時間不長,但她對漳浦四中在“文革”浩劫之後以及她任職漳浦縣副縣長之後,對漳浦四中的鼎舊革新和持續發展都做出了很多很大的貢獻。
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副校長李丙申代理校長職務,督建教學樓,繼續深化改革措施,學校工作正常有序開展。其間,洪宗明副書記負責黨務工作。
至一九八七年秋,楊百良就任校長,他的到任,為漳浦四中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上任伊始,他即虛心求解,精心布局,勵精圖治,繼而幹勁十足,從嚴治校,未所懈怠。面對師資缺乏的老問題,他深入群眾,大力調動全體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的積極性,逐年充實新生力量,大膽起用教學骨幹,雷厲風行、理直氣壯地抓教學質量。他高舉勤工儉學旗幟,種植花果,美化校園,至今校內的龍眼、芒果樹已儼然成木成林。同時續建教學樓一座(八百五十平方米)、宿舍樓一座(一千一百平方米),接洽旅台鄉親捐建圖書館——“萬卷樓”(六百平方米),逐步完善了教學設施。為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他經常組織教師到一些先進學校去聽課、座談、交流、取經。當時曾有黃玉盤老師退休后再受聘任教,年年參與學校教學改革,在校長帶領下外出取經,車過九龍嶺時,曾做詩一首:
煙霞輕抹碧嶠間,颯颯秋風曉色丹。
探索四中重振日,驅車掠過九龍山。
經幾年的治理整頓,學校師資素質顯著提高,高、初中教學質量飛躍上升,不但大大地扭轉了局面,而且教績逐年提高。高中部於一九八九和一九九0屆,成批畢業生直接考上大專院校。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三屆中考成績提升到全縣上游水平。
一九九二年在全縣各中學“三率”評比項目總成績中,躍居同類完中第一,榮獲漳州市“辦好初中先進校”稱號。由於勤工儉學成績突出,一九九一年,榮獲福建省教育委員會授予“勤工儉學先進單位”獎牌。
楊百良校長任職七年,至一九九三年學校已經擁有一千七百五十名學生和一百二十六名教職工,新舊校舍總建築面積也發展到五千一百六十六平方米,學校教績顯著,校風良好,漳浦四中的辦學水平和辦學規模在縣裡已躋身上游,楊校長至今仍得到杜潯各界人士的戴念和好評。
一九九四年秋,楊百良調往漳浦職中,李康寧接任校長。至此,正值國家全面落實教育“兩基”工作任務時期,面對當時學校發展情況,李校長穩中求實,依靠班子領導和全體老師,採取穩健的治校措施,鞏固發展高、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充分調動領導班子成員和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並實施各項規章制度,成立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落實德育工作;一九九五年十一月,學校政治教研組榮獲福建省普教室頒贈的“福建省中學先進政治教研組”的表彰;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七年榮獲教育局同類完中評比“第三名”的表彰;一九九五年,學校圖書館榮獲福建省教委授予的“先進集體”稱號;配合杜潯公安派出所共建“漳浦四中文明小區”獲表彰。
在落實教育“兩基”建設中,當年杜潯鎮黨委書記吳川澤、鎮長林培興帶領鎮領導班子,展現其獨到的魄力與遠見,經多方集資,把漳浦四中建校初期建設的三座已是危房的平房舊教室全部拆除,對教學區進行重新規劃設計,由鎮政府出資新建了三座教學樓,共四十間新教室,三千四百三十四平方米,使學生學習環境和學校的觀感都得到大幅度改善和提升,這些基礎設施的建成,大大地提高了漳浦四中的辦學水平。時至今日,學校教師十分感念吳川澤書記、林培興鎮長為杜潯、為四中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同時,在李校長任內,學校特別關心師生的生活和居住環境,他著手建設了含有大膳廳的學校大食堂,並集資在校門東側建設教師宿舍樓一幢十八套住房(建築面積約有兩千平方米),並建成水泥籃球場和教學樓後部東、西大廁所,完善了學校的設施設備,改善了校容校貌,為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生活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
四、建設、申報、晉級三級達標重點學校時期(一九九九年——二00六年)
一九九九年春,三月三日,李康寧校長調至漳浦縣教育局高招辦,洪俊哲接任漳浦四中第十五任校長,兼任學校黨支部書記,成為漳浦四中跨世紀的新一任領導。
洪校長一上任,就高舉“新世紀、新四中”的大旗,帶領學校領導班子,組成了一個團結協作,富有責任感、使命感、號召力、行動力的戰鬥集體。學校班子向全體四中人提出了“奔向新世紀,做一個可以昂揚大道的四中人”和“建設一所領導滿意、群眾支持、人人樂教、人人樂學、美麗文明的好學校”的口號。確定具體目標為:早日把漳浦四中建設成福建省三級達標重點中學。
目標確定以後,學校制定新校訓“忠誠、協作、求是、創新”為各項工作的指導,先後制定了各種規章制度和條例,付諸實施,正以規範。洪校長明確提出學校的三大任務,即建設好三大工程:一、“靈魂工程”——抓師生德育建設;二、“中心工程”——抓教育教學質量;三、“形象工程”——抓校政建設。
學校以培養教師隊伍、提高師資素質為重要任務,以目標管理為核心,以常規管理為手段,注重實績,重教獎教,注重檢查落實,狠抓質量。進入新世紀以後,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突飛猛進,高、初中按時畢業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九十以上;二00三年、二00四年兩屆的高中會考及格率平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點八,優良率平均即達到百分之七十二點七五;二00一年、二00二年、二00三年連續三年獲“全市普通完中高考專科線上線數”第三名,連續三年榮獲漳州市人民政府的表彰。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層次從此提升到一個更新更高的水平。
由於學校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學校於二00四年被漳州市教育局列為準達標學校,同年高考成績超過了全市普通完中的第一名。
經過六年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經營,到二00五年,為了爭取學校晉級三級達標校,洪校長帶領班子領導和全體師生作最後的衝刺,終於於二00五年四月二十五日,通過了省市專家組的驗收,二00五年五月二十七日,福建省教育廳下文,漳浦四中晉級為福建省三級達標重點中學。至此,為漳浦四中的發展寫下了光輝的一頁,為漳浦四中的大發展鋪平了道路。四中人無不歡欣鼓舞,盧坤水老師從電視台聞訊后即作詩歡慶,真實地表達了四中人此情此感:
喜母校晉級省三級達標校
金雞唱徹新德山喜看達標電視前
數載力爭願已償多年奮鬥夢成圓
三千學子明方向廿萬鄉親逐笑顏
任重更須知道遠太陽宏起浦南天
盧老師更作聯一副,以達其情懷:
鼎重俊才 偉業千秋興教化
鍾清哲理 豪情萬頃報乾坤
達標后翌年,二00六年,正是學校建校五十年之時。新一屆的畢業班師生不負眾望,為學校五十周年校慶獻上了重要的大禮:學校高考又取得了歷史最好的成績,上重點大學三名,上本科線五十一名,對縣下達的本科任務目標,完成率達到百分之一百七十。初中畢業班考上一中線達到三十二名,創歷史新高。所以,二00六年,是學校的喜慶年,更是學校的大發展年!
進入二十一世紀這六年以來,學校在高中教育方面,無論是在辦學規模還是在教學水平上,都可以說,取得了特別大的進步和發展,高中部從一九九九年的只有七百五十三名學生,發展到二00六的一千八百三十六名。在走好“高中一盤棋”的同時,學校同樣重視初中部的教育,學校初中部連年獲得漳州市教育局、漳浦縣教育局的表彰。
這段時期,也是學校文化大建設的時期。洪校長十分注重建設漳浦四中校園的特色文化,在學校建設中融注入學校文化的精神和內涵。一方面和大家一起研討、制定校訓,設計校徽、校旗,創製校歌《青竹山之光》,顯化富有四中自然文化標誌的“青竹山”品牌和概念,從而總結並確立了漳浦四中及漳浦四中人的精神標識、情感依歸和思想載體,另一方面他義無反顧地和師生、校友們一起建設了有四中特色的新校門——勝利門、八角旗台、菩提樹無止境、古榕新竹系列景觀、金鑰匙自然藝術石、長城牆、感恩亭、薌園、雙蘭亭、月亮池、書法文化長廊、自然石文化帶、曲徑通幽讀書處、先師孔子石雕像、更有廈門路、天文台等景觀……從此,樹立並奠定了漳浦四中及漳浦四中人的全新的形象面貌和高格調的文化品位。
在學校硬體建設方面,一九九九年,建成擁有四百米標準環行跑道的運動場,並完善建設了一幢三十套一千二百平方米的教師“兩基”安置樓;二000年到二0 0一年建成漳浦四中主樓(面積一千九百五十六平方米);二00一年改變了原來的進校大道,新開闢了一條進校的主幹道——東環路,並於二00六年取得廈門區校友的熱烈支持和慷慨贊助,鋪設成水泥大道(並重新命名為“廈門路”);二00二年經多方籌資建成一座一千六百平方米的學生公寓樓,解決了制約高中發展的大問題;二00三年建成了學校新大門(勝利門);二00三年至二00四年建成三十八套共四千五百平方米的教師安居樓工程,極大地改善了教師住宿條件;二00五年立項、二00六年投建一座四千七百六十二平方米的現代化試驗科學大樓,內配有梯形教室、多媒體教室、選修課教室和標準理化生實驗室、語音室、音樂美術室、天文觀測等教學設施,現已動工建設。這些硬體建設的完成,為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和晉級達標提供了更加強有力的基礎保障。
在抓好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學校還大力種植多種多樣的花果樹木,建設各種別具匠心的校園景觀,綠化、美化、優化了校園環境;杜潯區本土校友於五十周年校慶(2006.9.28)之前建成了一座佔地四十四平方米的“感恩亭”獻給母校,此亭由林仲文副縣長題寫亭名,如今矗立在學校“榕風竹石”風景帶的入口處,成為學校景觀的一個新亮點;還有漳州區校友為了報答母校的教育之恩,共同出資為學校建造了一座品味高雅、供師生學習和休閑的“薌園”,“薌園”包括一百六十八米的書法文化牆和佔地一千二百五十平方米的園區,區內有月亮池和廊亭兩座;更有深圳校友洪懷懋出資捐贈的先師孔子石雕像,於二00六年七月十九日樹立在校門內菩提樹“無止境”巨型盆景景區前方,於二00六年九月二十八日漳浦四中校慶日,也是孔子誕辰二千五百五十七周年紀念日時揭幕,現在,師生、來賓一進校門便置身於春意盎然、盛大深厚的文明世界和濃郁綿延的文化氛圍之中;漳浦四中的校園建設,是真的能夠使人人樂教、使人人樂學、使人人樂於到此一游再游。漳浦四中因而被漳州市教育局評定為“漳州市校園建設與管理先進學校”,並贈銅牌表彰,乃實至而名歸。
近幾年中,學校加強了和歷屆校友的聯繫,所以在學校的各項建設中,得到了廣大校友的一貫的關心、大力的支持和無私的贊助,這裡需要特別提到的是:一九六二屆劉啟力校友,為學校新科學大樓的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九六一屆林殿閣校友為學校的計算機教室和電子備課室的機器設備提供了全面的贊助;一九七三屆高中校友黃河俊為我校第一條水泥主校道的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一九六五屆校友陳結仲為學校主校道和廈門路的綠化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一九八一屆校友陳同明也為學校無償提供了如今校園內的幾乎所有的自然青巨石。
至二00六年,正是學校建校五十周年。總結五十年,再上新平台,是學校必須考慮的大事,學校經研究決定於九月二十八日舉行建校五十周年慶典活動,並報縣委縣政府審批,二00六年五月十七日浦委辦發文(2006-29號),批准成立漳浦四中五十周年校慶籌備委員會。校慶籌備工作由此如火如荼地展開。
五十年曆程,五十年滄桑;五十年攀登,五十年榮光。漳浦四中發展至此,已有二百一十六名教職員工,三千三百九十八名學生,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建校五十年來,在各級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各機關單位、企業和歷屆校友、台胞的大力支持下,歷屆校領導帶領師生認真工作,不斷創造,積極奉獻,使學校從簡陋的初中校發展成為如今漳浦縣第三所三級達標重點中學;建校以來,學校培養出二萬二千多名高、初中畢業生,為高一級院校和社會輸送了大量的人才,為漳浦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今漳浦四中的校友遍及海內外,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建設奉獻著自己的聰明才智,為母校漳浦四中不斷地增光添彩。
五十年了,五十年春風化雨,半個世紀春華秋實,喜看幾萬學子走上成才之路,欣聞青竹山下弦歌不斷;五十年,賴幾代人接力,看如今,讓我們再出發!今日,繼往開來的漳浦四中人,昂首大道,齊聲高唱著洪校長作詞的校歌——《青竹山之光》:
美麗的青竹山下,
我們神聖的殿堂。
這裡鍾靈毓秀,
滿園桃李競芬芳。
來吧,來我四中,
我們追求光榮和希望。
忠誠、協作、求是、創新,
我們托起明天的太陽。
浩瀚的知識海洋,
莘莘學子來四方。
這裡紅旗飄飄,
青春風帆在蕩漾。
來吧,為我國家,
我們樹立一生的理想。
思考、發奮,踏實、騰飛,
我們沐浴那宇宙之光。
啊,四中之光!
啊,青竹山之光!
你是我們永遠的光明!
我們是你永遠的輝煌!
面向現代教育的新世紀,漳浦四中人更覺任重而道遠!在這喜慶之年,當四中人唱著自己的校歌的時候,他(她)們深懷著的是一顆感恩和感動的心,充盈著的是滿腔的豪情和自信,新的征程又開始了,他們更感到責任和使命、光榮和希望之所在,他們將以更加紮實的努力和不懈的創造去托起明天的太陽,去沐浴那宇宙之光。可以相信,明天的漳浦四中將會在快車道上迅速奔向新的輝煌!美麗的青竹山下,將會使人們更加津津樂道、無限嚮往;永遠的漳浦四中,將會是漳浦教育界和古雷港區的一個碩果累累、充滿美麗風氣和燦爛陽光的神聖的學園!
以上資料來源於學校校慶辦校史組。漳浦四中五十年校慶文獻)
註:現已二級達標學校 並有設塑膠跑道

六十年校慶


二零一六年,漳浦四中六十周年校慶本於九月二十八日舉行。由於颱風“鯰魚”影響,改為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舉行。
二零一六年十月二十八日是漳浦四中六年校慶紀念日,全院師生歡聚在校園迴音廣場,舉行了一場“簡樸不失隆重,別緻而顯精心”的校慶典禮。
漳浦四中六十年校慶之日,各地校友奔赴母校,眾多心繫教育的領導也來參加典禮。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福建省漳浦第四中學
悠久的歷史奠定了她豐厚的文化底蘊,六十年的辦學經驗鑄就了她今日教育教學的輝煌。六十年風雨兼程謀發展,六十年辛勤耕耘育英才,文明的聖火在這裡不斷燃燒、傳承、延展。

學校簡介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第四中學坐落在福建省漳州市內,歷史悠久,底蘊豐厚,人才輩出,是學生騰飛的搖籃,教師成長的沃野。學校擁有一支團結、實幹、高素質的具有開拓精神的教師隊伍,曾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有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教師們憑著開放的教育思想,領先的科研,以良好的素質,進取的態度,奉獻的精神和踏實的作風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生。學校以“開發潛能、發展個性”為育人理念,從整體改革實驗到差異教育的研究從二級循環活動的嘗試到創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網路環境下教學模式的探索,捕捉著現代教育最敏感的話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學校一貫堅持“品牌、質量、服務”的意識,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以一流的教育質量樹立了自身的品牌形象,贏得了社會的讚譽,是老百姓心目中最好的學校之一。

校徽介紹


漳浦四中座落於閩南杜潯鎮近乎正三角形的青竹山的南麓,圖中綠色的三角形代表充滿青春和活力、自然和穩定的學校所在地——青竹山。剛剛升起的太陽,光輝普照青山和學校;天
漳浦四中校徽
空一片金黃;藍色的鋼筆象徵有理想有知識的學子,她以代表“四中”的兩個字母“S Z”為翅膀,從青竹山下騰飛而起,寓意學校的中心工作立足於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培養學生提升素質、積健為雄,使之通過學校培養成為現代社會的有用之才,使之在走向社會時有理想有能力去創造圓滿的人生與光明的世界。
漳浦四中舊校徽
漳浦四中舊校徽
漳浦四中校徽
漳浦四中校徽
從宏觀的角度來看,漳浦四中校徽的整體造型為圓形圖案,以萬色之源的三原色為基本組合,內配以具有親和力的藍綠穩定三角,加之飛翔的動態,使人有安定圓滿,豐富生動之感

校歌


青竹山之光(歌詞)
(中速、有力、飽含深情、朝氣蓬勃、充滿自信地——
美麗的青竹山下,
我們神聖的殿堂。
這裡鍾靈毓秀,
滿園桃李競芬芳。
來吧!來吧!來我四中,
我們追求光榮和希望。
忠誠、協作、求是、創新,
我們托起明天的太陽。
浩瀚的知識海洋,
莘莘學子來四方。
這裡紅旗飄飄,
青春風帆在蕩漾。
來吧!來吧!為我國家,
我們樹立一生的理想。
思考、發奮,踏實、騰飛,
我們沐浴那宇宙之光。
(感恩、自豪地——
啊,四中之光!
啊,青竹山之光!
你是我們永遠的光明!
我們是你永遠的輝煌!
歌曲譜
歌曲譜

校訓


一九九九年春夏之間,經過於全校師生中廣泛徵集並討論,福建漳浦四中確立校訓為“忠誠、協作、求是、創新”八個字,后經第六屆教代會通過。
學校語文組同仁相約為校訓解說釋意——
陳在枝老師特為母校校訓刻制了四方篆印
陳在枝老師特為母校校訓刻制了四方篆印
說 校 訓
前言
漳浦四中校訓“忠誠、協作、求是、創新”誕生了,這是漳浦四中建校史上的一大創舉!
訓者,準則也。校訓,是全校師生言行所依據的準則,它是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和教育教學工作的特點制定的,極為及時、必要。有了校訓,全校師生的言行就有依據,凡是就不至於逆情背理;有了校訓這一指南針,我們學校這艘大船的航行就有正確的航向,就能乘風破浪前進,平穩順利的駛向勝利的彼岸。
校訓“忠誠、協作、求是、創新”,四個方面相輔相成,不可或缺。忠誠是思想和工作態度,協作是工作要求及其藝術性,求是是工作原則與方法,創新指工作的創造性及新突破。具備正確的思想和態度,講究工作的藝術和方法,工作起來才能有所突破和創新。忠誠,是事業心和責任感的具體表現,是根本;立本,才能矢志不移,盡職盡責。協作,是凝聚力的標誌;有否凝聚力,上下級之間、個人與集體之間能否統一意志,協作配合,共同完成好既定任務,至關重要;各人自掃門前雪,我行我素,遇事互相推諉,終難事有所成。求是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遵循客觀規律辦事;客觀規律可以認識運用之,卻違背不得,任何違背客觀規律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創新要求擁有開拓精神和創造性工作,這是形勢發展和客觀規律的必然要求,現實是優勝劣汰,如果缺乏憂患意識,就沒有危機感,凡事蹈常襲古,安於形狀,其勢必致落伍。
學校就是我們的大家庭,就是我們共同的天,因此,全體四中人必須明確肩負重任,要相信只有把事情辦好了,才能生活得更好,更充實,更有意義。我們必須遵循校訓,齊心協力,和衷共濟,全面提高辦學效率,切實提高辦事層次,努力把我校辦成一所“領導滿意,群眾支持,人人樂教,人人樂學,美麗而文明”的好學校,只有這樣,我們才有出路,學校才有希望,事業才能日新月異,興旺發達。校訓是學校一切工作指針的高度概括。學校要求結合校情把校訓“忠誠、協作、求是、創新”具體化,以明昭全校師生。為此,語文組部分老師結合自己的認識和體會,參照有關資料,對校訓嘗試作粗略的闡釋,分《前言》、《忠誠篇》、《協作篇》、《求是篇》、和《創新篇》系列刊出,內容並非拾人牙慧,其緊扣校情,有針對性,通俗易懂,給人以明示和新感覺,便是這些文字的積極意義所在。當然,其中紕漏在所難免,懇請雅正。
一、忠誠篇
忠誠是對祖國、人民、事業、集體、朋友的儘力,即竭盡所能不遺餘力。對祖國的忠誠就是與祖國同甘苦、共患難,精忠報國,無私奉獻,不計私利,不講究得失,將國家的利益、民族的前途置於首位;對人民的忠誠就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就是“將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對事業的忠誠就是堅守崗位,無怨無悔,恪盡職守,盡職盡責做好本職工作,提倡的是愛崗敬業的精神,講究的是干一行精一行;對集體的忠誠就是一切從集體出發,以集體利益為重,將集體的興衰榮辱同自己的命運緊密聯繫起來,做到大事講原則,小事講風格;對朋友的忠誠就是對友情珍惜,要精心呵護,細心扶植,做到不包庇,不袒護,敢於直言,有瑕必指,實事求是,樂於幫助,互為支持,不用貧富作為友情的砝碼,不讓私慾褻瀆友情的純潔。但忠誠並不是“偏愛”和“愚忠”,而是有選原則的擁護,有原則地投入,只要有利於祖國的振興,人民的安樂,事業的成功,集體的榮譽,朋友的進步,我們就該忠於斯,誠於斯。
忠誠,要求我們要有鮮明的態度、定的立場,也就是心必專,言必誠,行必果。只有這樣,我們方能矢志不渝,將心用在正事上;只有這樣,才能專心致志,將力用在刀刃上。故身為四中人,為師者,當謹記“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深味肩上的重負,托起明天的太陽;當以“教好書,育好人”為己任,教講法,育講道,做到讓學生稱心,家長放心;當以“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標準,不斷學習,不斷充實,加強修養,提高品性,完善自我;當明確黨的教育方針,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上效孔聖人,下仿劉讓賢,孜孜以求,為國育英才。為政者,當忠於黨,忠於人民,當心繫天下,勵精圖治,克己奉公,勤政為民,當以焦裕祿為楷模,以邱娥國為榜樣,關心民眾疾苦,體味百姓憂樂,廉潔奉公,先人後己,開拓創新,務實求真,帶好頭,領好路;為生者,當勤於學業,注重修身,刻苦鑽研,精益求精,當常思如何成人,怎樣接班;當常問學業可否日進,理想是否日近;當常記“力爭上遊,我當為首,今修學業,明為報國”,時時刻刻為中華騰飛而奮發攻讀。
真為四中,不論為師、為政、還是為生,必以校為家,愛校勝家,既為四中人,當辦四中事,當講四中話,當讀四中書,當謹記四中紀,樂道四中理,盡忠四中校,誓創四中業。
二、協作篇
俗話“團結就是力量”、“人心齊,泰山移”說的就是我們在完成某任務的時候,只有發揚協作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難,取得勝利。去年,松花江、嫩江、長江,發生了百年不遇的洪災,全國軍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奮力拚搏,終於取得樂抗洪的偉大勝利。這正是協作精神的充分體現,同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黨派、一個集體如果缺乏團結協作精神,終將一事無成。協作要靠向心力和凝聚力。上上下下擰成一股繩,目標一致,步伐一致,團結作戰,勇於克服困難,並為完成任務義務反顧,這樣才能做有所成。就像螞蟻搬食物一樣,先把食物搬進洞里,然後共同享受勝利的果實。試想這一群小螞蟻如果不是齊心協作,個個朝著共同目標前進;而是“多一個,少一個,無關緊要”,或乾脆站在旁邊觀看,或三五成群目標各一,或一手攀著美味佳肴,一手乘機美餐一頓,這食物怎能搬進洞穴里呢?下雨天靠什麼來度日呢?自然屆的小生命尚且如此協作,更何況我們人類呢?看,在拔河比賽場上,身強力壯固然重要,但奪勝的關鍵是靠大家的用力和合力,還有足球賽、籃球賽等等無不需要協作的力量。
漳浦四中是一所農村中學,辦學條件、管理水平還比較落後,可是,近十年來的高考和中考一直取得好成績;洪校長來到我們四中后,我們的工作效率更高,我們的校園日新月異,越來越美麗,這些靠的是什麼?是全校師生共同努力,認真戰勝困難的集體精神。眼下我們的學校正為創建先進校、示範校、省級三級達標校而努力,我們的目標是明確的,前景是光明的,但是前進的道路崎嶇不平,前面的困難重重,洪校長語重心長而十分坦誠地告訴我們:“辦好漳浦四中,靠一個人是不行的,靠一些人是不夠的,只有靠我們大家的所有”。只要我們二千多名師生團結起來,發揚主人翁精神,以大局為重,以學校發展為重,把所有的聰明才智、奉獻精神凝聚在一起,同心同德,勇往直前,漳浦四中何愁不振興呢?
擺在我們面前的擔子很重,困難很多,任務艱巨,但我們不能後退,不能等待,不能觀望,大家攜手共進,竭盡全力朝著“走向規範,走向文明,走向先進”的目標奮勇前進,我們四中的繁榮將指日可待!而我們才能無愧於我們的共同事業,才能理直氣壯地做一個昂揚大道的四中人。
三、求是篇
求是,也就是實事求是。毛澤東說:“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繫,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這就是講,我們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從客觀事實出發,從中引發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來作為我們行動的嚮導,做到按客觀規律辦事。我們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和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靠的就是實事求是,而文化大革命這“十年浩劫”也正是因為違背樂實事求是的原則釀成的國家、民族的不幸。可見任何事情的成敗取決於是否按客觀規律辦事。
我校全體師生的教學活動,也是有按教學規律辦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拔苗助長”之所以可笑,是因為無知妄為;“殺雞取卵”之所以荒唐,是因為悖理蠻幹。知識的傳授與掌握也向來不是一日之功。因材施教,從難到易,從已知到未知,張馳有度,把握好備課、上課、作業、複習各個環節,這是老師“教”的客觀規律性。循序漸進,勤學精思,勞逸結合,把握好預習、聽課、複習、作業各個環節,這是學生“學”的客觀規律性。如果有誰想貪天之功,一蹴而就,那結局可想而知。孔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們的教學活動是一種認識的活動,因此必須遵循“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複以至無窮“的認識規律,只有這樣,才能獲得真知。不僅教學工作如此,我們學校的其他工作,比如教學設備的完善、師資隊伍的建設、學生素質的提高、管理模式的更新等等,也都只有按其各自的客觀規律辦事,才能事有所成。
當然,客觀規律的存在和運行雖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並不等於說人們在客觀規律面前就無能為力,客觀規律是可以認識和運用的。然而客觀事物是錯綜複雜、瞬息萬變的,客觀規律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再加上人們的認識往往受習慣和偏見的束縛,這就給我們對客觀規律的認識造成重重的困難,因此要掌握客觀規律沒有驚人的毅力、忘我的精神和能動的思想是不行的。李時珍之所以成為大醫學家,魯迅之所以成為大文豪,愛迪生之所以成為大發明家,達。芬奇之所以大畫家,都是因為他們不懈努力的結果,凡是事業有成的人無不如此。這些無不體現了量變到質變的客觀規律。換句話說,我們只有用足夠的辛勤的汗水,才能澆開燦爛的理想之花。
因此,想要有所作為的四中人,我們還猶豫什麼呢?為了“振興四中”,觀望等待是不行的。現在的四中,百事待興,面臨著種種挑戰和考驗,正是需要全體師生出汗出力,獻謀獻策的時候。一項項措施的落實與完善,一次次活動的醞釀與開展,一個個問題的斟酌與竭盡需要大家;課堂效率的研究與提高,課外知識的充實與延伸,校園建設的規劃與管理也需要大家。我們只要各盡其職各顯其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解放思想,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振興四中”就指日可待。其實,我們在這方面已經作了有益的嘗試。正是由於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才有了中高考的好成績,才有了龍眼場,才有了文化藝術節,才有了整潔優美的校園,才有了一聲聲坦誠舒心的“你好”......總之,我們的四中正在逐步走向文明與進步。可見,只要我們多去探索和研究,就能逐步把握事物的規律,並運用它服務於我們的事業。
因此,我們大力提倡“求是”,既是說我們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又是說我們每個四中人都應自覺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刻苦鑽研努力探索,掌握教育教學規律,並運用於我們的教育教學。只有這樣,我們四中才能不斷走向文明、不斷走向進步。所以,求是是我們四中人永遠遵循的行為準則。
四、創新篇
創新,其要義是創造新的事物。事物永遠在變化發展,而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唯一動力。在形式各異的矛盾中“新事物”與“舊事物”的矛盾最為典型。新陳代謝,推陳出新,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事物發展的必然,而創新正是這一不變規律的內核所在。創新意味著擁有創造性的思維,敢於向舊觀念、舊習慣挑戰;創新意味著不墨守成規,敢於超越;創新就是要善於提出建設性的創意和新的設想;創新就是要深入思考,不斷探索,闖出新路子。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創新不等於越軌,而是循規律、不盲目地在軌上運行;創新也不能急功近利,而應做長期不懈的努力。
創新其目的在於求取發展。四中要發展,這是自身生存的要求,是浦南四鎮人民的要求,也是時代挑戰的要求;同時“創新”有責任向承擔發展使命的四中人提出三方面的要求:
一、領導班子要有創新精神。胸有成竹,高瞻遠矚,站在新形勢的高度上,為學校的發展前景制定長遠的目標、描繪恢弘的藍圖。反之,若胸無丘壑,騎驢看唱本——走到哪裡看到哪裡,結果只能是子散棋盤,半途而廢。四中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事實也正有力地證明了這點:沒有創新,四百米大操場只能至今沉睡不醒;沒有創新,“八面來風”的新旗台安能威風八面;沒有創新,榕樹、竹子怎麼尋得美好的歸宿;沒有創新,又哪料到一聲“你好”竟縮短了你我之間如許的距離......
二、教師隊伍觀念要轉變,思想要更新。摒棄“自掃門前雪”的舊習慣,增強四中人的主人翁意識,同辛苦共歡樂,群策群力,力爭在四中建設中人人皆能獨當一面、人人皆為“頂樑柱”。憂患意識不可無,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不創新就沒出路,安於現狀,不求進取將有被淘汰之虞。教學上自我完善、精益求精,應清楚地認識到:應試教育、政策不變,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教材教法、日新月異,固守老套、殃及學生。因而,不思變站不穩腳跟,不求新無法於創佳績。
三、一切為了學生,作為學校主體之一的學生更應該有創新精神。創新要求每位學生都應該樹立“四中人”的新概念,培養“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主人翁精神,立足本校,以建設母校為己任,以成就學業為要務,勤耕不輟,自強不息,不妄自菲薄,不崇“洋”媚“外”。在學習上也要力求創新,創新使得我們在文科學校中能夠:文思敏捷,立意新穎,另闢蹊徑,獨具見解;創新使得我們在理科解題中能夠:推理嚴密,發現獨到,思維多向,一題多解。
唯有創新,我們才能在文藝、科學、事業、學業等更上一層樓;離開創新,事物豈不恆古不化,文明亦將止步不前,生活只能呆板而無新意。從理性的推斷乃至現實的驗證都足以說明:
有了創新,一切美好的構思都將以嶄新的姿態出現。
有了創新,一切美好的理想的實現都在意料之中。
一九九九年五月於青竹山下
【闡釋人:洪萬永,李坤茂,陳賜省,邱秀雲,陳達元,洪志東】
漳浦四中五十年校慶圖片
漳浦四中五十年校慶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