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鎮

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經濟開發區

古雷鎮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經濟開發區,三面臨海,轄區包括整個古雷半島及附近海域、島礁。

經濟以漁業為主,農業輔之。漁業以海水和灘塗養殖為主,海洋捕撈為次。

歷史沿革


古雷鎮
古雷鎮
古雷宋代屬漳浦縣常樂鄉綏康里,明清時代屬九都。明代設里甲,古雷半島編為東林、古雷、油澳3里。正統七年(1442年)起設古雷巡檢司。清初順治年間,裁撤巡檢司,把3里改為3保。明末清初,鄭成功曾據為抗清基地,時進時退。清廷為切斷鄭部在陸上的補給,於順治十八年下令遷界,把沿海劃為“棄土”,翌年(康熙元年),古雷划屬“界外”,村民內遷。康熙十八年“復界”後方陸續遷回。康熙三十九年重新編定保甲,古雷半島編為港口、油澳、古雷3保。民國五年,劃出合東山建縣,屬東山縣第三區。解放初,劃為東山縣第四區,1955年12月才劃歸漳浦,為古雷區,轄城下、岱仔、杏仔、龍口、油澳、下東、港口7鄉28個自然村。1958年9月公社化,在原來各個農業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港口、下東、油澳、龍口、岱仔、城下、杏仔7個大隊,屬杜潯公社古雷管理區管轄。1961年5月撤銷管理區,成立古雷公社,下設13個大隊。1984年8月,公社改為鄉,13個大隊改為13個行政村,1992年2月改為鎮。
2019年5月,漳州市委、市政府出台《關於古雷港經濟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的意見》,將周邊古雷、杜潯、霞美、沙西四個鎮成建制委託古雷開發區管理,實行“區地合一”委託管理體制。
古雷鎮所轄的13個行政村為:古雷村、港口村、西林村、岱仔村、西寮村、下村、油澳村、杏仔村、下堀村、半湖村、龍口村、古城村、陂內村。現全鎮324萬人。?1956年置古雷區,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改鎮。1997年,面積37.3平方千米,人3.3萬,轄古雷、港口、西林、岱仔、古城、西寮、下垵、油澳、杏仔、下窟、半湖、龍田、坡內13個村委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古雷鎮位於福建省漳州市古雷港經濟開發區,三面臨海,北與杜潯鎮北坂村相接。轄區包括整個古雷半島及附近海域、島礁。半島南北走向呈條帶狀向大海延伸,南北長17?3公里,東西寬3~4千米(最窄處僅300米),面積40平方公里。多為沙灘沙丘及沙質地。在南部依次有龐尖山(海拔78米)、古雷山北峰(又名岱仔嶺,海拔270米)、筆架山(海拔199米)、古雷山南峰(又名下?嶺,海拔100米)、古雷頭山(海拔149米)。古雷山是古雷得名的原因,舊縣誌記載,古雷山原作鼓雷山,以“潮音時至,聲如鼓雷”得名。也有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古雷山高聳海濱,形狀如螺,故稱高螺,雅稱為古雷。
古雷港區是全國不可多得的八大天然深水良港之一,碼頭岸線達4.6公里,天然水深20到30米,可建1萬噸至20萬噸的泊位32個,避風條件好,全年無淤積,擁有杜潯鎮三萬畝的港區腹地,淡水供應充足,水陸交通發達,杜古線疏港公路已建成通車,使古雷港區與省道漳雲線、漳詔高速公路緊密相連。

行政區劃


下安村坡內村
古城村油沃村
岱仔村古雷村
西寮村下堀村
龍口村港口村
半湖村西林村
杏仔村

經濟


古雷鎮
古雷鎮
古雷鎮經濟以漁業為主,農業輔之。漁業以海水和灘塗養殖為主,海洋捕撈為次。全鎮發展淺海灘塗養殖4?8萬畝,養殖種類有鮑魚、扇貝、牡蠣、對蝦、花蛤泥蚶、海帶、紫菜、羊棲藻等。自1996年以來發展鮑魚養殖業28家,養殖水體6.3萬立方米,年產值8000萬元。捕撈品種有劍蝦、蝦姑鰻魚、梭子蟹、丁香魚、石斑魚和魚巴魚良魚等經濟魚。農業種植面積154萬畝,種植適合沙壤的蘆筍、蔥、蒜、番薯、花生等。
現有三資企業:勝凱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千翊食品有限公司、金海鹹水養殖有限公司、華浦港區建設有限公司等。投資30萬元以上的個私企業40家。個體工商業戶124戶。
全鎮工農業總產值52160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10087萬元,農業總產值42073萬元,水產品總產量12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3475元。
古雷鎮
古雷鎮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鎮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養殖業作為促進古雷經濟騰飛的支柱產業,經過多年的艱苦創業,養殖業發展迅猛,建成了5.8萬畝“海上田園”,古雷鎮“海上田園”成規模、品種多、質量優,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
自1996年古雷鮑魚城建成以來,全鎮共發展工廠化養鮑100餘家,全鎮鮑魚養殖水體達25萬立方米,年產值可達1億元,解決農村勞動力2000人以上就業,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2002年,漳州市委、市政府把古雷港口經濟開發區確定為全市的重點發展區域,並已納入福建省重點產業布局規劃。古雷鎮緊緊抓住港區開發的發展機遇,按照“抓經濟工作項目化,抓項目工作具體化”的要求,突出抓好項目建設,廣泛宣傳項目優勢,建立重點項目領導掛鉤責任制,加大項目引進工作力度,依託區位和資源優勢加快發展。2002年,總投資近7000萬元的疏港公路即將全線貫通;投資2.1億元人民幣的漳浦一德30萬m3液體化工儲罐區項目及5萬噸級的化工碼頭將於2008年建成投產;總投資2825萬元的國防5千噸碼頭(力通滾裝碼頭)已竣工運營;日供5萬噸的供水工程已進入水管鋪設掃尾階段。區內至今與海內外的客商、企業簽訂合同及協議投資資金近210億元人民幣。省“十一五”規劃擬建的廈深鐵路在區內規劃了鐵路支線。
古雷港口經濟開發區正以深水港為依託,突出臨海工業和濱海旅遊兩大特色,以其區位優勢與資源優勢參與區域分工,引進外部資金、技術和人才,建成具有明顯產業特色、高起點、高效率、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港口經濟區,成為福建省重要的臨海工業基地引。

文化


明萬曆二十五年,海賊無齒佬(賊首)犯古雷,銅山把總張萬紀出兵將其擊敗。
清順治三年十二月,鄭成功起兵抗清,以廈門、東山為根據地,古雷也在其控制之下。順治十六年,鄭成功收縮閩南兵力,古雷為雙方都無駐兵地區。順治十八年,清廷下令“遷界”,沿海劃為“棄土”(界外),翌年(康熙元年)執行,古雷村民內遷,建築物拆毀。康熙十八年“復界”百姓陸續遷回,部分無遷回。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的1945年3月19日,日本侵華派遣軍德本光信聯隊從上海調廣東,以4艘軍艦運載,至菜嶼列島海域,被從長汀機場起飛的美國陳納德“飛虎隊”戰機轟炸,其中一艘沉沒於下以東海域,日軍死傷甚多,數人被我民眾俘獲,解送漳州師部。其餘三艘日艦帶傷逃往廈門及金門日佔區,殘部二千多人於當年7月從港尾白坑登陸,流竄經佛曇、漳浦、雲霄、詔安至廣東日佔區,沿途又被襲擊,死傷甚多。

社會


古雷鎮
古雷鎮
古雷曾被看成海隅僻地,遍地沙荒,不適宜種稻,魚產雖盛,但交通不便,只靠魚販肩挑行銷,鮮品銷售困難,海產品傳統的加工方法僅煮(或炊)、曬、腌三種,賣不了好價,米珠薪桂,只好以番薯為主糧,人民生活困苦,文化教育落後。解放后,人民政府經50多年建設,經濟和社會有了長足的發展,水陸交通方便,漁業發展迅速。特別是改革開放后,海水養殖業突飛猛進,今已成為全縣經濟最活躍的鄉鎮之一。
新近,漳州市正加緊古雷港口經濟區籌建工作,使之成為漳州市加快區域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重要載體,以古雷半島的區位優勢與資源優勢參與區域分工,引進外部資金、技術、管理和人才,建成具有明顯產業特色、高起點、高效率、生態環境良好的現代化港口經濟區,成為承接台灣產業轉移的重要基地,成為海峽兩岸經濟繁榮帶的新增長點,成為廈門——汕頭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
規劃的古雷港口經濟區包括半個古雷半島、杜潯鹽場和杜潯、沙西、下蔡林場的部分。規劃區控制面積278平方公里(其中海域面積148平方公里),在此區域有天然良港資源和豐富礦產資源、旅遊資源,水陸交通便利,供電供水豐富,發展工業的基礎條件日趨完備。

旅遊


古雷景觀
古雷景觀
古雷環境優美,景色宜人,旅遊資源豐富。特別是禮是列島,島上怪石嶙峋,風光旖旎,島嶼周圍8平方公里的海底蘊藏著珊瑚石、海膽、鐵樹等各種海底藻類植物,魚類品種繁多,構成千姿百態的海底世界,具有開發濱海旅遊業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