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跑車
一種封閉車身、流線形後背的雙門雙座轎車
轎跑車,顧名思義是轎車+跑車。形式有二:可以在轎車基礎上增添跑車元素,像豐田銳志、馬6轎跑車、還有推出時極為震撼的賓士CLS都屬於這類;再者可以是骨子裡就是一部跑車,但套上轎車的實用性元素,像四門跑車RX-8,瑪莎拉蒂Quattroport等。不論誰加誰,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轎跑車的角色本身是矛盾的。一方面強調要善於奔跑、具有運動性,另一方面又不能丟掉轎車載人、實用的功能。在車型設計本身,轎跑車的確佔有優勢。轎跑車為了突出它的運動化形象,往往車尾部分可以設計較三廂車(Saloon)短,更接近大眾心目中“長車頭、短車尾”的跑車形態。另外少了大尾廂的負累,設計師可以更加自由地增加尾翼、改變尾門傾角,而且像馬6轎跑車、斯柯達歐雅這種大掀背式的尾門設計,還可以通過放倒後座椅來達到行李空間擴容的效果,實用性絲毫不比三廂車型差。正是因為既有轎車之能耐,又有運動化的性格,轎跑車的國外定價一般都是高過三廂版的。
轎跑車(Coupe)是特指一種封閉車身、流線形後背的雙門雙座轎車。它一般是普通轎車的跑車化變型車,外形與普通轎車極為相似。它與轎車的區別是雙門而非4門,是雙座而非4座~5座。它較重視駕駛者的舒適性及操縱性,車身較矮,外形線條流暢,底盤一般與普通轎車共用,發動機前置。由於雙座轎車總重減少而後備功率相對提高,所以性能較好。
雙座轎車在外型上的特點是客廂部分在三段比例中相對減小,顯得車頭與車尾部分加長了,形成了整體細長的型體,富有動感,輕快活潑。很多這類車型的頂蓋後部、後窗和後行李廂連成一條曲線,形成只有車頭與中部客廂兩段的感覺,更顯得輕巧。
雙門對開的設計,例如馬自達RX-8,雖然有四個車門,但中間沒有B柱,所以後車門不打開可能看不出來。另外,受到消費者漸漸重視實用性的影響,開始有極少數的轎跑車也開始使用跟轎車一樣的標準四門的設計,不再執著於Coupe雙門轎車的原始設計,例如大眾Passat CC,雖然改采四門化的設計,乘坐人數也能增加到5人,在座位設計還是以標準4人為主,中間後座非標準座位。
具代表性的轎跑車車款計有凱迪拉克CTS、奧迪A5、賓利Continental GT Speed、賓士E250 CGI BlueEFFICIENCY Coupé(現賓士E260)、寶馬M3、Infiniti G37、捷豹XKR、瑪莎拉蒂GranTurismo、馬自達RX-8、斯巴魯IMPREZA WRXSTI、三菱Lancer Evolution和大眾Passat CC等。
這個詞可以追溯到法語動詞couper作為削減翻譯,指身體分離出一-個截止輪,或cut in half”。小轎車是由berline通過移動後置前乘客座椅和縮短乘客發展起來。結果在德國berlingot縮短berline,在法國叫halbberline berline 雙門跑車。術語“berline轎跑車”後來被縮短為“轎車”。通常,雙門跑車有固定玻璃窗在乘客艙的前面。
雙門跑車被認為是一種理想的車輛使用去購物或社交訪問。最早的雙門跑車與汽車轎車運輸形式相同,開在前面的司機和在他身後一個長椅上座位上的兩名乘客。到了1910年代發展這一術語表示的所有者推動汽車司機和一個或兩個乘客在一個長條座椅。雙門跑車coupe de ville 或雙門跑車coupechauffeur是個例外,保持開放在前面的部分。
在20世紀,雙門跑車這一術語應用於各種比平常短背的汽車(後座,位於進一步向前,前排座位上進一步往後)。在1916年,汽車工程師學會建議命名為車身,包括以下幾點:Coupelet:小型汽車座椅兩個或三個滿褶皺頂部和身高門使用完全可伸降的窗戶。雙門跑車:一個封閉的汽車從內部與座椅兩個或三個,有時一個面向後方的第四個座位。
敞篷轎跑車:一個可移動的轎跑車跑車屋頂。
通過1950年代opening roof兌換汽車有時被稱為活頂轎跑車,但自1960年代以來雙門跑車這一術語通常被應用專門定頭模型。轎跑車一般有兩個門,雖然汽車製造商提供了四門轎跑車和三、五門掀背車轎跑車。現代小轎車往往無骨架門的樣式特徵,玻璃密封直接對著窗戶裝以蓋縫條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