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鄉

青海省興海縣溫泉鄉

溫泉鄉,隸屬於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興海縣,位於興海縣西南部,東鄰龍藏鄉,南與果洛州瑪沁縣相連,西與瑪多縣接壤,北接子科灘鎮。2018年,溫泉鄉區域面積3355.32平方千米,戶籍人口有10271人。

2019年10月,溫泉鄉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

2017年,溫泉鄉企業個數共28個,企業從業人數345人,其中工業企業2個,規模以上1個;2018年,溫泉鄉工業企業個數共2個,規模以上1個,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基本介紹


溫泉鄉地處高寒山區,平均海拔4000米,山大溝深,交通不便,信息閉塞,是興海縣最後一個無電鄉,多年來幹部群眾靠煤油燈和蠟燭照明。興海縣委、縣政府將這個鄉的無電問題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爭取“光明工程”在該鄉實施,使鄉幹部、個體戶及南木塘村150戶農牧民群眾用上了清潔、高效、環保的太陽能光伏電源。並投資1.5萬元,安裝電視地面接收器,使全鄉群眾收看到了中央一套和青海衛視的電視節目。
溫泉鄉
溫泉鄉

歷史沿革


解放初,溫泉鄉為汪什代海部落。
1952年,為興海縣第三行政區,后建溫泉鄉。
1958年,成立溫泉公社。
1984年,改為溫泉鄉。
溫泉鄉
溫泉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溫泉鄉轄溫泉、長水、賽什塘村、南木塘、尕科河、多巴、蓋什干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0個生產合作社。
2019年10月,溫泉鄉下轄1個社區、7個行政村。
2019年10月,溫泉鄉下轄明細
溫泉點社區南木塘村溫泉村長水村
多巴村尕科河村蓋什干村賽什塘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溫泉鄉位於興海縣西南部。
地形地貌
溫泉鄉境內海拔4500米以上的山峰15座,最高的虎達山海拔4986米,高低錯落,連綿起伏,深溝縱橫十分壯觀。
氣候
溫泉鄉屬大陸性高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0.5℃左右,年降水量100—160毫米。
水文
曲什安河橫貫溫泉鄉全境,徑流長約40千米,兩側多溝,大溝有然確乎溝、尼阿毛溝、后青溝、桑龍溝等數十條,北側最大的有曲龍溝,長約30千米;條條溝內有小溪流入曲什安河,構成了溫泉地區特有的水系。
自然資源
溫泉鄉名貴野生動物主要有麋鹿馬鹿白唇鹿馬熊野驢雪豹、盤羊、野牛、狼、狐、麝、猞猁岩羊、蘭馬雞、雪雞石雞、野雞、黃羊等;名貴植物藥材有蟲草、當歸、大黃等。
自然災害
溫泉鄉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乾旱、洪澇、大風、低溫、霜凍等。

人口


2011年末,溫泉鄉轄區總人口8298人;總人口中,以藏族為主,佔95.5%。
2017年,溫泉鄉常住人口有9312人。
2018年,溫泉鄉戶籍人口有10271人。

經濟


第一產業
溫泉鄉耕地面積9506畝;可利用草場面積336.1萬畝;農作物以青稞、油菜及飼草飼料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牲畜為主。
2011年,溫泉鄉各類牲畜18.7萬頭(只);農牧民人均純收入700元。
第三產業
2011年,溫泉鄉有運輸、飲食、零售、糧油加工、修配等產業。

社會事業


文化體育
2011年末,溫泉鄉有鎮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7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戶,各類圖書室7個,藏書364冊。
2011年末,溫泉鄉有體育場1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射箭、賽馬、校運動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溫泉鄉有寄宿制學校1所,在校生725人;專任教師1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溫泉鄉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64.61萬元,比上年增長0.01%;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2%,比上年增長0.012%。
醫療衛生
2011年末,溫泉鄉有衛生院1個,民辦醫療站7個,床位28張,每千人擁有病床3.5張;專業衛生人員14人,其中執業醫師6人,助理醫師8人,全年完成診治2200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696人,參合率80.78%。
廣播電視
2011年末,溫泉鄉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普及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末,溫泉鄉醫療救助300人,民政部門資助參合406人,共支出494200元,比上年增長8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406戶,人數1115人,支出1008872元,比上年增長91%,月人均75元,比上年增長8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扶對象3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220元。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191人,參保率38.46%。
基礎設施
2011年末,溫泉鄉有電信服務網點2個,固定電話用戶98戶,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61.82%;行動電話用戶5130戶,寬頻接入用戶98戶。

交通


溫泉鄉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鄉、村公路均為簡易沙路。
溫泉鄉
溫泉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