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
科技名詞
軍隊為爭取主動或為形成較敵有利的態勢,有組織地移動兵力和轉移火力的行動。按性質、任務和規模分為戰略機動、戰役機動和戰術機動。按空間分為地面機動、空中機動和水上(下)機動。按內容分為兵力機動和火力機動。兵力機動有翼側機動、沿正面機動、由後向前的機動和由前向後的機動。突擊、包圍、迂迴、退卻 等都是兵力機動的樣式。火力機動,一般是通過改變射擊方向或射擊距離完成的。適時而靈活地實施機動,是殲滅敵人、取得作戰勝利的極為重要的條件。
目錄
因作戰目的和情況的不同,機動的時機、規模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諸如進攻時,為了合圍敵人,增強突擊力量,斷敵退路,阻敵增援或追殲逃敵,都須適時實施機動。防禦時,為了加強受威脅方向的力量,封閉突破口 或實施反擊等,也須實施機動。機動時,應切實掌握有利時機,行動力求隱蔽、迅速,出敵不意,採取措施限制和破壞敵之 反機動,周密組織 協同動作 和可靠的地面與空中掩護以及其他保障。
機動制勝的思想,在中國古代戰爭中就得到運用。《孫子·勢篇》中提出的“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原則,就含有機動的思想。古代戰爭中的機動,是隨著車戰、步戰、騎戰的逐步發展而形成的。那時的機動是在 戰場 上採取變換各種陣法,近距離的移動和迂迴、包圍等手段進行的。17世紀以後,隨著 步兵、騎兵 和 炮兵 聯合作戰的出現,兵力機動和火力機動的內容和手段也隨之有所變化。20世紀,特別是 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來,由於武器裝備的不斷更新,機動的規模、手段和速度等又有了巨大的發展。它不僅在地面,而且在空中和海上都被廣泛運用,成為一種重要的、常見的作戰行動。中國人民解放軍 在歷次革命戰爭中,常常以出敵不意的機動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 土地革命戰爭 時期的 四渡赤水,以高度靈活的機動行動,擺脫了國民黨軍隊重兵的圍追堵截。在 解放戰爭 時期,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戰略性機動,打亂了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的戰略部署(見 進軍大別山)。
隨著現代 軍事技術 的不斷發展,在未來戰爭中,軍隊機動能力將進一步提高,機動的規模、速度、手段等將有更大的變化,機動與反機動的鬥爭也將更加複雜和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