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望江樓公園
成都望江樓公園
成都望江樓景觀(15張)薛濤字洪度,長安(今屬陝西西安)人。隨父宦居蜀中,自幼聰穎好學,才智出眾。父喪后,因家貧,十五歲編入樂籍,是唐朝有名的樂伎。她能詩善文,又諳練音律,得當時西川節度使韋皋的賞識,能出入官府,曾做過校書郎,時稱女校書。據記載,薛濤有詩五百首,與她同時的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令狐楚、裴度、杜牧、劉禹錫、張籍等都對她十分推崇,並寫詩互相唱和,曾被元稹讚譽被“錦江滑膩峨眉秀,幻出文君與薛濤”。可惜這些詩歌大多散失,流傳至今僅存九十餘首。她用自己的井水制出的紙在當時很負盛名,被稱為“薛濤箋”。
薛濤及望江樓
薛濤生前並不住在今天的望江公園,只是死後葬於成都東門外的錦江畔,望江公園內有她的土冢,高6米,周長 10餘米。到明代時,蜀獻王朱椿為了紀念薛濤,就在今天的望江公園打井建作坊,仿製薛濤箋。由於井水經砂質地層過濾,甘甜清冽,所制出的紙號為上品。到了清康熙年間,在井旁刻了一通“薛濤井”的石碑,從此,人們就以為薛濤故里在今天的望江公園了。
簡介望江公園位於成都九眼橋錦江岸邊,相傳唐代女詩人薛濤曾在此汲取井水,手制詩簽,留下了許多幽怨動人的詩句。明清兩代先後在這裡建起了崇麗閣、濯錦樓、浣箋亭、五雲仙館、流杯池和泉香榭等建築。
望江樓公園最宏麗的建築是高39米的望江樓,又稱崇麗閣,每層的屋脊、雀替都飾有精美的禽獸泥塑和人物雕刻。閣頂為鎏金寶頂,麗日之下,金光閃閃,耀眼奪目。設計巧妙,飛檐翹角,雕樑畫棟,雄偉壯觀。登樓遠眺,高傑櫛比,錦江春色,盡收眼底。此外,吟詩樓四面敞開,三疊相依;濯錦樓兩層三間,狀如舟船。一閣兩樓與毗連的五雲仙館,構成極富四川風格的園林建築群。
望江樓公園坐落在成都東門外錦江河畔的一片茂林修竹之中,面積176.5畝。園內岸柳石欄,波光樓影,翠竹夾道,亭閣相映,是紀念唐代女詩人薛濤的古迹和遊覽勝地,現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園內的崇麗閣和濯錦樓枕江而立,是園裡的主要建築。
成都望江樓公園
一進大門,映入眼帘的是茂盛的竹林,因薛濤一生愛竹,後人便在園中遍植各類佳竹,其中有不少為名品,如人面竹、彌勒竹、方竹、觀音竹、雞爪竹等,品種多達100餘種。其中不乏海內珍品,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俗念頓消。
園內崇麗閣俗稱“望江樓”,高達30餘米,一度成為成都的象徵。薛濤愛竹,公園也以竹為特色,品種多達100餘種。其中不乏海內珍品,鳳尾森森,龍吟細細,四季蒼翠,情趣無窮,徜徉其間,使人俗念頓消。
院內有薛濤墓冢。
園內還有傳為薛濤取水制箋的薛濤井,井旁立有碑石,上書“薛濤井”三字,為清康熙時成都知府翼應熊的手跡。薛濤晚年曾在住地碧雞坊自製一種深紅色小箋,其色彩絢麗且又精緻,世稱“薛濤箋”,歷代多有仿製。實際上此井為明代蜀王仿製薛濤箋取水之井。
望江樓公園,一名管理人員表示,公園平時遊客數量為3000~4000人,天氣好的周末能有7000多人。
成都竹文化節第二十一屆於2015年4月18日在成都望江樓公園正式啟幕,竹文化節由望江樓公園主辦,為期37天。期間開展了一系列竹文化相關的展覽展示、文化體驗、藝術表演、遊戲等項目。望江樓公園是中國竹品種最多的專類公園,被譽為“天下第一竹園”。竹文化與薛濤文化、古建文化並稱公園三大特色,對於竹文化的推廣和傳播歷來都是公園重點工作內容,成功舉辦的竹文化節,在成都乃至四川範圍內,都產生了積極且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