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乃波

許乃波

許乃波早年隨母親到新加坡定居,就讀於英文學校,1927年考入香港大學電機系,畢業后留校任助教。 1947年先後在英國茂偉電機製造廠、伯明翰工業大學當工程師和教授。 1980年許乃波在英國出版的《水力》雜誌上發表文章,系統介紹了我國小水電發展情況,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

目錄

正文


許乃波1906年10月生於福建金門,新加坡華僑,著名愛國民主人士。1982年加入中國致公黨,是天津致公黨組織的創建人,曾任中國致公黨中央委員會顧問、聯合國工業發展署小水電專家團團員、長江三峽工程論證機電設備特邀專家、全國旋轉電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顧問、香港大學大陸校友會理事長、原天津市電氣傳動設計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致公黨天津市委員會名譽主委。許乃波還曾任過全國政協第五、六屆政協委員,天津市第八屆政協常委、致公黨中央第八屆委員會委員、致公黨中央常委、致公黨天津市工作委員會第一屆主委等職。
許乃波早年隨母親到新加坡定居,就讀於英文學校,1927年考入香港大學電機系,畢業后留校任助教。1932年至1934年在英國茂偉電機製造廠實習。1935年回到上海安利公司任工程師。1937年“八·一三”后,日本侵略者佔領了上海,上海的愛國力量和民主人士紛紛撤離上海轉到香港,許乃波也隨之撤到香港,任香港大學機電系主任。1938年宋慶齡在香港創建了抗日救亡組織——“保衛中國同盟”(簡稱“保盟”),許乃波為該組織委員。尤其是1941年“皖南事變”后,許乃波毅然拿起筆,以“保盟”名義,用英文向國內外發表文章,揭露“皖南事變”真相和國民黨右翼分子企圖破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陰謀。為爭取海內外的捐款和物質技術援助,1939年1月在香港成立了“中國工業合作社國際委員會”(簡稱“工合”),宋慶齡任名譽主席,許乃波任“工合”技術顧問,同年許乃波帶領美國機械工程師和新聞記者到江西贛州、瑞金等地考察,為開展“工合”事業辛勤工作。香港淪陷后,許乃波到重慶擔任了重慶大學電機系主任,與此同時,仍繼續從事“保盟”工作。
抗日戰爭勝利后,許乃波作為聯合國救濟總署技工(當時國民黨政府授予的最高技術職稱),幫助台灣人民消除戰爭所造成的創傷。1947年先後在英國茂偉電機製造廠、伯明翰工業大學當工程師和教授。1957年在外交部副部長章汗夫動員下回國參加建設,先後在北京電器科學研究院、上海電器科學研究所、天津電器傳動研究所任工程師、副總工程師。許乃波是我國小水電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他的工作及研究成果已在我國南方各省及東南亞、非洲一些國家推廣、應用。
1980年許乃波在英國出版的《水力》雜誌上發表文章,系統介紹了我國小水電發展情況,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同年聯合國組織了一些國家來我國參加小水電會議,會上各國紛紛提出購買我國小水電設備,並聘請我國技術顧問前往指導小水電的發展工作,為表彰許乃波為我國電機事業做出的突出貢獻,1991年中國電工技術協會成立十周年之際特別授予許乃波“元老杯”獎。
作為致公黨天津創始人之一,多年來,許乃波積極參政議政,在地方和中央各種會議上對國家的大政方針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發表自己的見解,並積極開展海外聯誼工作,為香港回歸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