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十剎

五山十剎

五山與十剎之並稱,又作五嶽十剎、五嶽十山。略稱列岳,指中國官寺制度中最高的寺院。

由來


五山之上:天界寺
五山之上:天界寺
宋濂《宋學士集》〈翰苑別集〉卷十的‘住持凈慈禪寺孤峰德公塔銘’所載,五山十剎系因史彌遠之奏請而創始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4)。
中國古代無禪寺,隋唐以來,修禪者唯藉律院以居,及至五代,吳越王錢鏐(907~932在位)皈依禪法,始將江南各寺之教寺改為禪寺,於是禪寺漸多。宋代江南禪剎興盛;宋寧宗時,依衛王史彌遠之奏請,始定江南禪寺之等級,設禪院五山十剎,以餘杭徑山寺,錢唐靈隱寺、凈慈寺,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為禪院五山。錢塘中天竺寺,湖州道場寺,溫州江心寺,金華雙林寺,寧波雪竇寺,台州國清寺,福州雪峰寺,建康靈谷寺,蘇州萬壽寺、虎丘寺,為禪院十剎。以錢塘上天竺寺、下天竺寺,溫州能仁寺,寧波白蓮寺,為教院五山。錢唐集慶寺、演福寺、普福寺,湖州慈感寺,寧波寶陀寺,紹興湖心寺,蘇州大善寺、北寺,松江延慶寺,建康瓦官寺,為教院十剎。以五山位在所有禪院之上,十剎之寺格次於五山。
相傳此五山十剎,系仿效印度之五山五精舍(又稱五精舍十塔),即鹿苑、祇園、竹林、大林、那爛陀等五精舍,頂塔、牙塔、齒塔、發塔、爪塔、衣塔、缽塔、錫塔、瓶塔、盥塔等十塔。但史實不詳。
宋代的禪院五山十剎,享有很多特權,其住持由官方派任,寺院的建築雄偉。後來,天台教院亦設教院的五山十剎,與禪院互爭長短;降至元、明,禪教盛名未墬,且仍爭持不下。元文宗有鑒於此,乃於至順元年(1330),將金陵潛邸改建為大龍翔集慶寺,勒冠五山之上,五山之勢力乃漸趨衰微。明洪武初年(1368),將大龍翔集慶寺改名天界寺,位列五山之上,以總轄天下僧尼。

分佈


禪宗五山十剎

禪宗五山十剎
班位位次寺名寺號·具名位置狀態
五山五山之上天界寺大龍翔集慶禪寺 南京現存
第1位徑山寺徑山興聖萬壽禪寺杭州餘杭現存
第2位靈隱寺北山景徳霊隠禪寺 杭州現存
第3位天童寺太白山天童景徳禪寺 寧波現存
第4位凈慈寺南山浄慈報恩光孝禪寺 杭州現存
第5位阿育王寺阿育王山広利禪寺 寧波現存
十剎第1位中天竺寺天寧萬壽永祚禪寺 杭州現存
第2位萬壽寺道場山護聖萬壽禪寺 湖州現存
第3位靈谷寺蔣山太平護國禪寺 南京現存
第4位報恩寺報恩光孝禪寺 蘇州現存
第5位雪竇寺資聖禪寺 寧波現存
第6位江心寺龍翔禪寺 溫州現存
第7位雪峰寺崇聖禪寺 福州現存
第8位雙林寺寶林禪寺浙江金華廢寺
第9位雲岩寺虎丘山雲岩禪寺 蘇州現存
第10位國清寺天台山教忠禪寺浙江天台現存

教宗五山十剎

教宗五山十剎
班位位次寺名他稱位置狀態
五山第1位上天竺寺天竺霊感観音院・法喜寺杭州現存
第2位下天竺寺霊山教寺・法鏡寺杭州現存
第3位能仁寺溫州現存
第4位延慶寺白蓮華寧波廢寺
第5位不詳
十剎第1位集慶寺顕西集慶寺杭州
第2位南天竺寺崇恩演福教寺杭州現存
第3位普福寺大普福教寺杭州
第4位慈感寺湖州
第5位寶陀寺普済寺普陀山現存
第6位湖心寺広福水陸院・佑済寺紹興
第7位大善寺蘇州現存
第8位北寺蘇州現存
第9位延慶寺上海松江
第10位瓦官寺瓦官寺南京現存

其他


日本效仿中國文明的五山十剎,設立並不斷完善,形成了日本的“五山十剎”。
“五山”系位於京都、鎌倉的中央叢林,“五山”之設最早見載於《無象和尚行狀記》,即正安元年(1299),北條貞時以鎌倉凈智寺位列五山之一。可知五山制度起於鎌倉末期,然其機構則至室町時代始告完成。五山的位次屢有變更,至德三年(1386)以京都南禪寺位在五山之上,另於京都、鎌倉各定五寺為五山,後世皆沿用之。第一︰天龍、建長;第二︰相國、圓覺;第三︰建仁、壽福;第四︰東福、凈智;第五︰萬壽、凈妙。其中,天龍、相國兩寺輪流為五山之首席,且京都五山在鎌倉五山之前。
“十剎”系廣設於日本國各地的大型。“十剎”較“五山”為晚,約在建武(1334~1336)初年;一說系歷應四年(1341)八月二十三日,由足利直義所設定。自歷應四年以迄康曆元年(1379)新設准十剎制度之間,十剎位次經過二次變動。此後,十剎不再只限十座官寺,如十五世紀末葉有四十六寺,中世末葉多達六十餘寺。然其寺格仍在五山之次。
日本五山除具有最高寺格之意義外,在室町時代之曹洞宗諸派(道元、大應兩派除外),以夢窗派與聖一派為主而形成大門派。並奉幕府之命,以五山為中心,止住十剎、諸山,成為幕府的外交、文化顧問而活躍於當時。世稱‘五山派’、‘五山叢林’,或單稱‘五山’。五山禪僧善漢詩漢文,故室町時期的五山漢文學在日本漢文學史上大放異彩;此即所謂‘五山文學’。又在日本印刷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五山版’,也在五山開版印刷,而五山禪僧所釀成的各種文化,在日本衣食住等一般文化上也給與不小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