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都監
兵馬都監
宋代軍職差遣名。北宋初年設“行營兵馬都監”,為出征一軍或方面副帥。地方州府兵馬都監為地方軍事主官之一。
白居易(772年-846年)
而“都監”用於官名,始見五代十國。“福便弓馬,少事後唐武皇,累補軍職,充承天軍都監。”“尋以江陵叛命,朝廷舉兵伐之,以福為荊南道行營兵馬都監”。
北宋初年沿置“行營兵馬都監”,為行軍出征之一軍或方面副帥。
北宋真宗景德二年正月,去“行營” ,河東諸州軍兵馬都監、監押有二員者省其一。
依格法,地方州府以下之兵馬都監,通常以知州、通判、知縣兼帶差遣。
以統領軍種分為帶行營與不帶行營。帶行營的兵馬都監,系北宋初年禁軍野戰序列;不帶行營的的兵馬都監,屬地方兵官序列。行營兵馬都監,自真宗景德二年即廢;而非行營兵馬都監,以路-州-縣-城寨關堡區劃,廣為設置,路分兵馬都監、州兵馬都監、縣兵馬都監皆在此列,其中又以所領禁軍名目不同,分立駐泊兵馬都監與本城兵馬都監。其職權殊異,差別很大。
行營兵馬都監,是領兵作戰的主帥都部署(都總管)之副帥,為一軍或方面副貳,事權極重。通常省作“行營都監”、“都監”或“監軍”。
“二月乙卯,命昭義軍節度使李繼勛為河東行營前軍都部署……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以伐北漢。” “雍熙三年,舉兵北伐,命延美為幽州西面行營都監,與田重進出飛狐北。” ”顯德三年,改潼關監軍,遷西上閣門使。”
“庚申,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兼侍中慕容延釗為湖南道行營都部署,樞密副使李處耘為都監。” “九月己亥朔,以潭州防禦使潘美為賀州道行營兵馬都部署……道州刺史王繼勛為行營馬軍都監。” “及契丹來攻……轉西上合門副使,鎮、定、高陽三路行營兵馬都監,押大陣東面。”
冠以路名,掌本路不系將駐泊、屯駐、就糧禁軍。掌駐泊禁軍者,稱某路駐泊兵馬都監;掌屯駐、就糧禁軍者,稱某路本城兵馬都監(通常略“本城”二字)。其職權為參總屯戍、邊防、訓練之政令。與知州等共議,提舉本處所管諸軍校閱。並有彈壓地方之責。若與鈐轄司同處一州,行遣軍馬公事,並附簽公文。其中駐泊兵馬都監與本城兵馬都監各領所屬,互不統轄。
分別冠以所在州名、府名、軍名、監名、城名、關名,掌管本地所屬屯駐、兵甲、訓練、差役之事。領在州駐泊禁軍、廂軍者,稱某州駐泊兵馬都監,余者皆稱某州/府/軍/監/城/關本城兵馬都監(通常略“本城”二字),兩者互不統屬。州駐泊兵馬都監有御邊之責,如有戰事,劃歸本路總管司、鈐轄司節制。
另,畿內諸縣之兵馬都監,亦兼縣郭煙火、盜賊、軍人與百姓鬥爭公事。
蓋兵馬都監設置頗廣,職分階等跨度極大。行營兵馬都監系高級將官,路分、州府兵馬都監屬中級軍職,縣城監關兵馬都監屬低級軍職。兵馬都監作為差遣,任職官員之品級,以本官品級確認。其階位,次於總管、鈐轄而高於兵馬監押(不計行營兵馬都監)。
行營兵馬都監以節度使(從二品)或左神武將軍(從三品)等高官資深武臣充任。歷任此職者,如曹彬(……宣徽南院使曹彬為都監……以伐北漢。 )、葯元福(……以元福為行營兵馬都監。 )、李處耘(……討李重進,為行營兵馬都監。 )丁德裕(會征江南,遣德裕為常州行營兵馬都監…… )等,皆重臣名將或天子信臣。
路分、州府及以下兵馬都監以武臣閤門祗侯(從八品)以上;文臣朝官(正八品)以上的知州、通判、知縣兼任差遣。
因各級兵馬都監設置頗廣,大率路、州府、縣、城寨關堡各處“皆置一員”,“亦有一州、一路數員者”。有駐泊禁軍處,則添置駐泊兵馬都監一員。北宋嘉佑二年,限制內侍使臣為兵官,逐路內臣為兵馬都監者不過一員。
曹彬(931年-999年),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北宋開國名將,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累官曆任引進使、宣徽南院使、樞密使,死後謚號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