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村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下轄村

金竹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北岸鎮,坐落在海拔500米的山坡上,該村一共398戶,1142人。地處崇山峻岭之間的安徽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嶺頭上的徽州貢菊爭奇鬥豔,將這個初冬熏染得格外絢麗芬芳。

村經濟


無公害土辣椒

這裡種植無公害土辣椒有60多年的歷史,每到青椒採摘季節,引來大批客商紛紛搶購。
金竹村辣椒種植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由於特殊的地質環境和溫差,金竹村種植的土辣椒個大、色鮮、肉質厚,特別是由於不打農藥,無公害,吃著辣味重並有一種特殊清香,口感不同於一般辣椒,為此一直深受城裡人青睞。
金竹村的農民前幾年種辣椒嘗到了甜頭,該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辣椒。2010年該村辣椒的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50多畝,辣椒長勢喜人,早在6月份就有客商陸續入駐金竹村定點收購辣椒,主要銷往祁門黟縣屯溪、太平、績溪等地。自6—10月份每天收購辣椒的數量達2500公斤以上,每公斤2元。光這一項,多的農戶收入在萬元左右,最少的收入也在1000元以上。據統計,2010年金竹村農民種植辣椒總收入達70多萬元,人均收入達600多元。

徽州貢菊

徽州貢菊
徽州貢菊
地處崇山峻岭之間的安徽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嶺頭上的徽州貢菊爭奇鬥豔,將這個初冬熏染得格外絢麗芬芳。
徽州貢菊
徽州貢菊
金竹村共有391住戶,1008人居住在半山腰上。地處偏僻,卻因盛產徽州貢菊而聞名遐邇。傳聞,清光緒年間,京城紅眼病流行。皇帝下旨,遍訪名醫名葯。徽州知府便將金竹村的菊花干送到北京,治癒了很多老百姓的眼疾。皇帝龍顏大悅,要徽州府年年進貢金竹村的菊花。從此,金竹村的菊花成了朝廷貢菊,名揚天下。
如今徽州貢菊已成了金竹村農民的重要經濟支柱。該村菊花經紀人之一、歙縣徽苑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江益民介紹,據不完全統計,僅菊花一項,金竹、高山村裡年產菊花就有4萬5千斤,收入達2千6百多萬元。隨著徽州貢菊名聲風靡在外,金竹嶺上山坡地種植的徽州貢菊,不僅僅局限在藥用經濟價值上,它的觀賞價值也進一步得到提升,深受人們認可。每年秋末冬初季節,金竹嶺幾乎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令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的金竹菊花吸引著成千上萬人廣大遊人及攝影愛好者前來觀賞。

高山蔬菜

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地處歙南山區海拔近五百米的一個半山腰村落,因黃山貢菊原產地而聞名於世。
該村調整產業結構,種植高山蔬菜,品種有辣椒、黃瓜、茄子、香瓜等,鎮里成立了蔬菜協會,與農戶簽訂供種、植保、收購保價協議等,在蔬菜協會的帶動下,已有白楊、高槐、金竹等五個村1000多農戶加入了蔬菜協會,種植高山蔬菜比普通農作物收入增加五成以上。因地處高山,使用農家肥較多,產出的蔬菜肉嫩、味美、皮薄、質好、原汁原味感強,產品遠銷屯溪、杭州、合肥等大中城市,深受各飯店、賓館及城市消費者喜愛,北岸農戶套種、間種高山蔬菜年增收800多萬元。

水利設施


金竹坑水庫
金竹坑水庫
金竹坑水庫,2011年12月份以來,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兩委幹部帶領著十幾個民工們奮戰在金竹坑水庫除險加固的工地上,工人兄弟們不顧冬日的寒冷在泥濘的水庫里砼土、鋪木工布、疏通排水管、加固塘壩、清理塘底於泥及庫邊雜草樹木,溢洪道水泥
金竹坑水庫
金竹坑水庫
澆鑄正在緊張施工中,預計15日前將完成除險加固的全部工程量,確保金竹坑三百多畝良田灌溉和整個村莊兩百多民眾安全渡汛。

旅遊攻略


旅遊線路
旅遊線路
歙縣出發沿S324(紅線)前行至北岸鎮,一路兼有起伏。穿越G56杭瑞高速後接X003,至五渡村三岔路口,路口有橋不過橋,往右進入一無名村道(黃線),一路上坡直達金竹嶺村。金竹村為依山坡立體構建,進村后就是扛車不斷抬升,不是坡就是台階,
旅遊線路
旅遊線路
直至出村,然後繼續半推半扛至山脊(淺藍色線),也就是景色最壯觀處,山脊小路寬20~40公分,視線所及的路面僅一、二十米,技術一般的不建議騎行,就算敢騎也是幾分鐘就騎完。推車不遠就能見到一條下山的無名小公路(深藍色線),衛星圖上隱約可見蜿蜒曲折的路線,
旅遊線路
旅遊線路
路面偶見沙石,速降下坡務必小心。下到山腳后再次穿越G56高速公路進入呈村降,往西回歙縣方向。
金竹村風景,攝影,騎行線路
金竹村風景,攝影,騎行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