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師
機械化師
機械化師是以無裝甲防護的步兵為主體的部隊,通常有一定的運輸能力和壓制火力。裝甲師也是以步兵為主體,但裝備大量坦克裝甲車輛,壓制火力以自行火炮為主。
目錄
機械化師按照中國的劃分方式,應該是這樣的:坦克師是以坦克作為主要作戰兵器的師,裝備大量的坦克和一定數量的步、炮、工等部隊,這種稱法是從蘇軍沿襲下來的。好像最近為體現合成性的加強。機械化師在二戰開始得以廣泛的應用。理論精髓是 蘇聯 圖哈切夫斯基的大縱深理論!
編成建制的,以坦克、裝甲輸送車或步兵戰車實施運動和戰鬥的部隊。以坦克為主要裝備的部隊稱坦克部隊。以裝甲輸送車或步兵戰車為主要裝備的部隊稱機械化步兵部隊或摩托化步兵部隊。
機械化部隊是快速移動型的防禦部隊,而且是會在戰鬥中快速撤退的部隊(除非與之交戰的也是另外一種快速部隊)。
城市的戰略資源貯存區中,必須要有原油以及橡膠才能生產機械化部隊。
裝甲部隊的出現代表著部隊可以快速衝破敵人的防禦據點,而且快速進入戰場之中。但是像這樣的快速推進,也會使得已獲勝的佔領區域變得毫無防備。機械化部隊第一次出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他們就是負責用來快速移動並且防守坦克清剿敵軍后所獲得的地區。這些部隊會與裝甲車輛在一起,像是半履帶車、裝甲運兵車等,靠這些車輛將他們快速並安全地運載他們到需要防守的區域。
機械化與摩托化,只出現在陸軍步兵師、旅、團級單位。
摩托化是較早出現的一個理念,顧名思義摩托化就是說摩托車(長江750原來就是這個作用)、卡車、裝甲車(這個裝甲車可不是現在說的裝甲車,)為主要運輸工具的部隊。
機械化這個理念是二戰後逐步興起的理念,主要是為了讓步兵配合坦克裝甲部隊進行大縱深突擊,而不用在搭乘坦克,組建的部隊其主要運輸工具是履帶式步兵戰車、履帶式人員輸送車。具有較強的裝甲防禦可保護步兵,具有較強的火力和機動性可配合坦克作戰。
裝甲師就是以坦克,突擊炮,自行火炮等裝甲兵器組建的陸戰部隊。
輕步兵師的全稱是輕裝步兵師,泛指只少量裝備重型裝備(大口徑火炮)的步兵部隊,此類部隊一般只裝備輕型火炮,迫擊炮等,執行山地、沙漠等特殊地形上的作戰任務。
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使用以後,顯示出很強的突擊力。英國坦克軍參謀長J.F.C.富勒首先總結了在這次戰爭中使用坦克的經驗。他在1918年5月擬制的《1919年計劃》中,提出了建立和使用機械化軍隊的新觀點;之後,又在《世界大戰中的坦克》(1920)、《論未來戰爭》(1928,中譯本名為《機械化戰爭論》)等著作中進一步作了闡述,創立了機械化戰爭理論。
富勒認為,坦克出現以後,陸軍機械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戰爭將是一種純粹的機械化活動,戰爭勝負“百分之九十九在於武器”,戰場上坦克數量多的一方勝利的機會亦多。他認為,騎兵將退出戰場,步兵降為輔助兵種,炮兵則需提高機動能力。還主張,作戰時,首先以坦克出敵不意地突向敵人的縱深,摧毀其首腦機關,同時以飛機轟炸其交通樞紐和補給系統,接著使用摩托化步兵和炮兵擴大戰果,追殲逃敵,一次會戰即奪取戰爭的勝利。富勒的理論,雖然指出了軍隊建設和作戰方法發展的某些趨向,但過分誇大了坦克的作用,貶低了人和其他兵種在戰爭中的作用。
繼富勒之後,德國的H.W.古德里安、法國的C.戴高樂、奧地利的L.von艾曼斯貝格爾等人,也從不同角度提倡機械化戰爭論。這種理論還為德國法西斯頭子A.希特勒及其統帥部所接受,並應用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閃擊波蘭、法國和進攻蘇聯的作戰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