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鰭魚龍

扁鰭魚龍

扁鰭魚龍(屬名:Platypterygius)又名寬鰭魚龍,屬於魚龍目大眼魚龍科,近親有:Caypullisaurus、短鰭魚龍(Brachypterygius)。

概述


魚龍
魚龍
扁鰭魚龍[Platypteryius]
魚龍目;
科:瘦鰭科;
俗名:魚龍寬鰭魚;
時代:白堊紀早期-中期;
亞科:根據2012年的定義,扁鰭魚龍亞科包含:親緣關係接近於扁鰭魚龍,而離大眼魚龍較遠的所有物種。在2001年,Maxim S. Arkhangelsky建立
扁鰭魚龍(屬名:Platypterygius)屬於魚龍目狹翼魚龍科,化石發現於澳洲、俄羅斯、美國、西歐等地,可能還有紐西蘭。已有六個以命名種。數個樣本已經命名了種名。已發現了成年體與未成年體,包括剛出生幼年體與懷孕中的雌性個體。
它的外形呈傳統的魚龍類外形。它的身長7米。它有長口鼻部與強壯的鰭狀 尾。它前鰭狀肢的手指比一般魚龍類的手指還多;這些手指緊密地排列,形成寬廣、平坦的形狀。所以名字來自於它的扁平鰭狀肢。除此之外,部份腕骨完全地消失。對於扁鰭魚龍未成年體的電腦斷層掃描顯示它們是聾的。
在澳洲發現的化石起初被命名為Ichthyosaurus australis。它們發現於弗林德斯河的Toolebuc組與Allaru Mudstone(下白堊紀阿爾比階),以及昆士蘭中北部其他地點。在1990年代,Wade建立起長喙扁鰭魚龍(P. longmani),用來取代原先的Ichthyosaurus australis。

外形特徵


扁鰭魚龍
扁鰭魚龍
頭部長有一個有力的嘴和許多齒,鰭狀前肢長有8~10個指列。在所有的魚龍中,脊椎體很短並凹入,背拱沒有融合,也沒有橫向突出物,雙頭肋條利用椎體上兩個明顯的凸起連接在一起。
在澳洲發現的化石起初被命名為南方魚龍(Ichthyosaurus australis)。化石發現於弗林德斯河的Toolebuc組與Allaru泥岩層(下白堊紀阿爾比階),以及昆士蘭中北部其他地點。在1990年代,Wade建立起扁鰭魚龍(P. longmani),用來取代原先的南方魚龍。

分佈範圍


扁鰭魚龍
扁鰭魚龍
歐洲北美洲、澳大利亞。

生活習性


海生,爬行動物,以魚為食。
扁鰭魚龍
扁鰭魚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