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4條詞條名為含羞草的結果 展開
含羞草
豆科含羞草屬植物
含羞草,中藥名。為豆科植物含羞草MimosapudicaL.的全草。分佈於西南及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具有涼血解毒,清熱利濕,鎮靜安神之功效。
藥用價值
全草
性味
味甘、澀、微苦,性微寒。
功效
涼血解毒,清熱利濕,鎮靜安神。
主治
用於感冒,小兒高熱,支氣管炎,肝炎,胃炎,腸炎,結膜炎,泌尿繫結石,水腫,勞傷咳血,鼻衄,血尿,神經衰弱,失眠,瘡瘍腫毒,帶狀皰疹,跌打損傷。
相關配伍
1、治急性肝炎:含羞草全草15-60g,水煎服。(《廣西本草選編》)
2、治急性腹瀉:含羞草60g,水煎服。(《青島中草藥手冊》)
4、治神經衰弱,失眠:含羞草9g,夜交藤30g,水煎服。(《安徽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或燉肉。外用:適量,搗敷。
禁忌
本品有麻醉作用,內服不宜過量。孕婦忌服。
採集加工
夏季採收全草,除去泥沙,洗凈,鮮用,或紮成把,曬乾。
藥理作用
含羞草鹼能輕度抑制鹼性磷酸酶,對含金屬的酶系統抑制不顯著。飼料中含0.5-1.O%的含羞草鹼即可使大鼠或小鼠生長停滯、脫髮、白內障。
披散半灌木狀草本,高可達1m。有散生、下彎的鉤刺及倒生剛毛。葉對生,羽片通常4,指狀排列於總葉柄之頂端;葉柄長1.5-4cm;托葉披針形,長5-10mm,有剛毛。小葉10-20對,觸之即閉合而下垂;小葉片線狀長圓形,長8-13mm,先端急尖,基部近圓形,略偏斜,邊緣有疏生剛毛。頭狀花序具長梗,單生或2-3個生於葉腋,直徑約1cm;花小,淡紅色;苞片線形,邊緣有剛毛;萼漏斗狀,極小,短齒裂;花冠鐘形,上部4裂,裂片三角形,外面有短柔毛;雄蕊4,基部合生,伸出花瓣外;子房有短柄,無毛,花柱絲狀,柱頭小。莢果扁平彎曲,長約14mm,先端有喙,有3-4節,每節有1顆種子,莢緣波狀,具刺毛,成熟時莢節脫落。種子闊卵形。花期3-4月,果期5-11月。
生於曠野、山溪邊、草叢或灌木叢中。長江南北有栽培,主要供觀賞。分佈於西南及福建、台灣、廣東、海南、廣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