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福廟

增福廟

李詭祖增福相公木版畫

曲周增福財神廟又名李公祠,是一座結合道教的神靈信仰和民間民俗信仰及官方祭祀場所的綜合場所。

李詭祖死後,經歷了一個由人到神的過程,明萬曆兵部尚書曲周人王一鶚在《增福李公祠記略》有記載:“祠崇祭祀舊邑侯李公也。案郡乘,公家世淄川,魏文帝朝仕曲梁。時殛妖塞橫水,心切民隱,貽福孔多,既逝之後,民作廟祭祀之。蓋能御大災,捍大患,固祭祀典,之所適宜祭祀者,有唐封增福相公,元封福善平施公,則廟之所建也遠矣!明興晉祀名宦仍唐封,以便民之伏臘薦享,災祥祈禳者,公多靈異,每禱輒應。嘉靖初年,按使毀淫祠,議及公廟,稽功德存之。廟製為享殿五楹,左右翼以廊各五楹,前崇門,次樂樓,後燕宮。積歲,兩廊、燕宮就圮,迄乙未末,鄉民宋淵等,請於祝侯斗南,倡議捐資,聚材鳩工。正梁宇,新覆構,耀金碧,藻檐朱棟,飾牖畫垣。民咸樂趨,不月而煥然。且增建穿廊及廣生殿,以循古典,以循時制,廟其大備矣乎!歲時伏臘,百姓祭祀公於廟,而公墳墓在安上村。朱邑所謂子孫愛我,不如桐鄉之民也!則公之尸祝於茲土也,固與名宦崇祀,共垂不朽矣”。

景點簡介


增福廟,又稱增福祠,又名財神廟,奉祀的主神是增福財神李詭祖,位於河北省曲周縣老縣城東街村。李詭祖本是北朝文帝時曲周縣知事,清廉愛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在歷史的演進中逐漸被神格化,后唐明宗時加封為神君增福相公,元朝皇帝加封富善平施公。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增福廟原址相傳就是李詭祖當年抓狐妖之地。增福財神神像座位下面有一眼井,就是抓拿妖狐,拯救百姓的地方。

歷史來源


曲周縣的增福財神廟創建由來已久,創建於何時,各種資料顯示,其最早創建在北魏時期,即李詭祖仙逝之後,這就是位於曲周縣城東街的增福財神廟。元朝人胡仲昇在他所撰寫的《福善平施公碑記》中寫道,“(李詭祖)既昇之後,遂立廟宇而敬致祭祀享”;明朝曲周人萬曆時期曾任兵部尚書的王一鶚在《重修增福廟記》中寫道,“(李詭祖)既逝之後,民做廟祀之”;清末光緒年間曾任曲周縣知事的王希賢在《重修增福廟碑記》中開宗明義地說道,“縣治東有古祠”,“(李詭祖)歿后,遂立廟焉”;而在山東淄川在民國九年即1920年所編篡出版的《三續淄川縣誌》中的《三續仕宦·北魏·李詭祖》條中說,“(李詭祖)卒於官,民懷其德,立廟尸祝之,至今享祭不絕”;在山東榮成進士刑部主事撰文,萊陽進士禮部侍郎王垿書丹的光緒間曾任曲周縣知縣淄川人王希賢的墓表文中寫道,“(曲周)邑有李公祠,李公北魏時為曲周令,得民心,亦淄川人,人以君為生同鄉,治同邑,千餘年實后先輝映也”。這些文獻資料都是來之有據,確鑿不移的,可謂鐵證如山。充分地說明,曲周縣的這座增福財神廟創建於北魏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時間了,可謂天下第一增福廟。
曲周縣當地文史學者、歷史研究者任建先生對增福財神文化研究頗為深入,是該領域的開創者。他著有《增福財神》一書,對增福財神信仰的起源、流布、影響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